分享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真的会自由吗?| 爸妈内参

 富书 2020-06-19

作者:木木妈(爸妈内参主笔)

你好好说话会死吗?

讲真,好孩子不是夸出来的滴!

你给孩子的教养,就是他今后的脸面

我有一个朋友,孩子与我们家孩子同岁,小男孩我见过几次,每次见面都不免蹙眉,小男孩的顽劣我尚能接受,但是我实在接受不了其在公众场合的大吵大闹,在别人家里的肆意乱翻,在各种场合表现出的毫无教养、任性妄为。

我曾经试图告诉她,在孩子入学前,养成一些好的习惯是必要的。她每次都有一大堆的道理反驳我:

我们要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不要去限制他们的成长。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充分释放自己的天性,享受自己的童年。

家长越是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孩子就越是会自觉。

如果给予孩子太多的束缚,那不是在培养习惯,那是在制约他们的天性。

 每次当我尝试告诉她,自由养育不等于撒手不管的时候,她都嗤之以鼻,告诉我,你不懂孩子。

我也是一个崇尚自由养育孩子的妈妈,但是,抱歉,我不会让我的孩子这么没有教养。

是的,新一代的妈妈们可以从各种渠道去获取很多的育儿经验,但是,如果你仅仅把养育一个孩子这么浩大的工程用几个学到的一知半解的理论来做支撑,那就“尽信书不如无书”了,因为一个孩子的优秀是由众多的养育因素决定的,而且更主要的是,你可能根本就曲解了这些理念。

比如说,自由养育,你只看到了“自由”却忽视了“养育”,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不意味着对孩子的完全放纵,而是,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温柔地引导孩子去了解社会的规则,形成良好的品行,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你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既不拔苗助长,也不干扰孩子的自我探索,陪着他,给予他爱的滋养,一步步长大。

 

在养育孩子这件事情上,很多人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你提供给了孩子怎样的养育环境。

你能为孩子提供的养育环境才是在养育一个孩子过程中最重要的,好的养育环境如肥沃的土壤,为孩子的成长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营养,在这样的背景下,你习得和接受到的好的育儿理念,如在这片土壤中播种的一粒粒种子,这些种子只有在肥沃的土壤中才能生根发芽,离开了土壤,种子自然只会干瘪或腐烂。

比如说,你崇尚自由养育,这没错。但是你的自由养育只停留在了自由这一层:

孩子在家中表现出一人独大,对家人缺乏关爱和理解,随他的便,他自由就好;

孩子玩乐无节制,该睡觉的点还沉浸在电视中无法自拔,生活作息极其不规律,随他的便,他自由就好;

孩子在公众场合横冲直闯,大吵大闹,毫不顾忌对旁人的影响,随他的便,这是孩子的天性,他自由就好;

孩子摸准了你的命门,每次都会在自己的要求达不成的时候,用他的各种犯浑和坏脾气来控制你,达到他的要求,你呵呵一笑,随他的便,孩子就是要自由表达自己。

而且,还有可能,“自由”成为了你“不作为”的保护牌,成为你自己很少关注孩子成长,未同孩子建立起亲密关系的正当说辞;成为你自己在家玩手机、看电视、打牌,把孩子扔给父母带的正当理由。

可是,你知道吗,有很多的家庭同你一样信奉自由养育,但是他们的做法是这样的:他们会给予孩子深度的陪伴,在相处的亲子时光里,一起读书玩耍做游戏;

他们尊重孩子的选择,鼓励孩子去探索和试错,鼓励孩子去获得生活经验;他们会关注孩子的品行和情绪,接纳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的缺点,但一定会在孩子行为不当的时候温柔而坚定地说不;

他们用自己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着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形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我的这位朋友,最近焦虑地找到我,因为自他的孩子升入小学后,她的烦恼就不断,孩子在学校根本坐不住,上课的时候手舞足蹈,同小朋友之间也是摩擦不断;

听课的质量很差,完成作业比登天还难,每次写作业就是一场针尖对麦芒的大战;老师甚至让他带自己的孩子去查查是否有多动症。

她说,我很焦虑,我不想我的孩子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这才刚上学,以后要怎么办呢?

虽然我再三宽慰,但她依然很焦虑,怕再慢养下去,孩子会不能适应学校及社会的规则。

                             
        
                           

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靠着父母的引导,一点点习得在社会规则中生活的智慧。

很多时候,你只是看到了表面,却没有触及到家庭教育的本质,那就是提供给孩子的养育环境,没有一个孩子会无缘无故的变好或者变坏。一个孩子的变好或变坏不是由于运气来随机分配的,而是由整个家庭养育环境的系统决定的。

你只看到了别人的自由养育,没看到别人在细处的细细雕琢;你只看到了别人的慢养静待,却没看到别人在于无声处的默默耕耘;

你只看到了别人的游山玩水,但没看到他们在大好河山、名胜古迹中游学;你只看到了别人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天性,但没有看到他们对孩子的温柔制止;你只看到了别人放纵孩子的玩耍,却没有看到他们对于制定的一些规则也同样会温和地坚定。

你所学到的所有的教育理念都是种子,种子只有在你提供的合适的养育的土壤环境中才会生根和发芽。

如果失去了最重要的养育环境,各种理念便失去了原本的意义,而且还有可能被你拿来当做你“不作为”的护身符。

作者简介: 木木妈, 六岁男宝的妈妈,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擅长儿童心理学,并创新将心理学、管理学的理论引入到家庭教育中。有个人公众号“木木妈的育儿袋”,面向所有对家庭教育感兴趣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交流分享,做“专业”的妈妈,让我们不仅爱孩子,更知道如何去爱孩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