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ngelababy:还好父母当年没有逼我

 富书 2020-06-19

要想孩子能够掌控未来,拥有灵活的头脑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远比事事唯命是从更有机会。

作者:林秋千(爸妈精读主笔)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富书主播张小荷朗读音频

前几天在广播里听到一个新奇的假设:

假设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男婴,科技告诉我们可以通过设定程序来确定他的成长模式。

等他长到一岁时,我们设定他好好吃饭、不生病。

当他六岁时,我们设定他认识一千个字,主动学习钢琴等业余爱好,会做百以内的加减法。

当他升初中时,要求他考入好初中,钢琴弹到十级。

然后考入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娶一位温柔大方家境好的姑娘,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这个宝宝继续一岁好好吃饭、不生病……

一切似乎都很对,又有哪里很不对。孩子若完全按照程序来成长,那和机器人还有什么分别?

把人生设定成程序,孩子不仅很难按程序实现,更可能的也许是事与愿违。

 

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里有一期请来了小提琴家吕思清,歌手刘宪华和吕思清合奏的小提琴曲让人心旷神怡。

后来王迅拿起小提琴给大家演奏,突然他说了一句:

最对不起我妈,我第一把小提琴是41块钱,广州的金雀,我妈那时候工资一个月18元,两个月工资加上加班,才买了一把小提琴。

我特喜欢,刚开始,我也特喜欢。我就是后来不知道咋回事,莫名其妙就不想拉了,就很奇怪。

但我后来特别后悔,就我当时坚持一下吧,我可能就还可以吧,就起码现在还可以是个特长。

吕思清走后,Angelababy问刘宪华:“你是小时候被父母逼着学?”

刘宪华说:“对,被逼着。”

那你小时候愿意吗?

我不愿意,一直到我十一二岁,就一直不想拉,然后我就参加第一个比赛,然后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喜欢了。

那你觉得现在感谢父母吗?

非常非常感谢。

此时Angelababy的头像旁边打出了一句外音:“为什么当初没人逼我。”

于是很多人开始发表评论,认为父母应该逼着孩子学习特长,因为孩子有时候并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如果没有父母的逼迫多数都会半途而废。

乍一听这似乎也非常有道理,但是大家可能都忽略了一件事: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用逼迫的方式来让孩子按照父母的选择盲目地坚持,有没有可能有另外一种方式来引导孩子坚持和选择呢?

刘宪华在节目中说出了小时候被妈妈逼着学琴的事实,但是他却没有说他的家族其实是音乐家族。

父母、哥哥、妹妹在音乐方面都是随手拈来,并且这些都只是业余爱好。

在一档综艺节目里刘宪华曾说,他在他们家是IQ最低的,哥哥弹琴比他好,妹妹会说6国语言。

小提琴家吕思清也在一次采访时透露,父母都非常爱好音乐,两个哥哥也学过琴,他从小就在家听到小提琴的声音,4岁半开始学琴。

8岁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时他并没有感到意外,反而认为是“水到渠成”的事。

吕思清还提到有一件事让他印象深刻。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父亲喜欢自己手抄乐谱,后来自学刻钢板油印琴谱。

那时候能够有原版的琴谱是非常珍贵的,父亲就将自己印的琴谱分给其他学琴的家庭。

父亲这份对音乐的热爱、执着,以及愿意普及音乐帮助别人的这份真诚,让吕思清认识到学习音乐、认识音乐有多么美好。

吕思清曾说,一个人的才华或者才能潜力的挖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第一环境:家庭。

即使拥有音乐才能,如果父母整天只知道吃喝,或者只知道做跟音乐没关系的事情的话,那么自己的音乐细胞也不会被挖掘出来。

家庭的熏陶和对孩子兴趣的挖掘,是非常重要的。

是父亲的以身作则,将音乐的美好传递给了他。这份美好才是推动吕思清一直坚持、热爱音乐的最根本的动力。

逼迫也许可以左右孩子一时,却不能控制他一世。


NLP导师李中营在《亲子关系全面技巧》中说:

每一个孩子都具备使他拥有一个成功快乐的人生所需的全部能力,家长只不过是帮助他把这份能力有效地释放出来。

只有孩子自己释放出了这种能力,他才能够自由地去选择人生,而不是任由父母的摆布。

著名钢琴家李云迪曾在一个访谈节目中说,自己当初选择音乐学院时其实并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

李云迪的爷爷是西南联大的教育工作者,那个时候家人的理念还是期盼他走读书学习这条路,希望他能考一所好的大学,不把钢琴作为谋生的手段。

但是李云迪凭着自己对钢琴的热爱和执着一根筋地选择进入音乐学院,做出这种重大选择的时候他才刚刚上初一。

他的家人最终尊重了他的选择,才让现在的我们能够听到他弹奏的美妙乐章。

李云迪从小就显现出了对音乐的敏感,3岁时对于只听过一遍的歌曲就可以哼唱旋律,4岁时便要求父母给自己买手风琴。

父母及时捕捉到了他散发出的信号,将他送入了少年宫学习音乐。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李云迪表现出了对音乐非常快的理解力和接受力,每次都能超额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习始终保持饥饿状态。

当提到是什么动力让他坚持时,他的回答是成就感。

李云迪说:“以前,当每练习完一首乐曲后演奏给爸爸妈妈、老师朋友们听时,自己会感到很幸福,感到音乐带来的美好,那时什么困难都不存在了。”

李云迪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练琴的这条路上,虽然也很严苛,但是并不是用了逼迫的手段。他们发现了孩子的天赋所在,及时进行了引导培养。

知道他爱表现,于是鼓励他在家庭内进行表演,建立他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他学习音乐的兴趣和韧劲,让他自己拥有找到快乐的能力,从而掌控自己的人生。

李云迪在采访中说,父母对他整个人生的态度是快乐,对他取得的成绩非常淡然,并告知他自己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快乐幸福最重要。

父母的淡然和宽松,反而成就了李云迪。让李云迪在音乐的海洋里有理想、有追求,并乐在其中。

当孩子出生前,父母对孩子的期盼多半是希望他健康聪明。

当孩子渐渐长大,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开始越来越多,希望他学习好、情商高、多才多艺、无往不胜。

于是很多父母逼迫孩子学习各种技能,控制他们选择未来。

但是在逼迫和控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很有可能会产生一种惰性和依赖性。等到有一天需要他们自己做决策时,他却没有了勇气。

一个凡事都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的孩子势必动脑少,一个凡事都听话的孩子势必喜欢依赖他人。

将来一旦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也许就会出现重大偏离。

邻居家的姐姐从小就是乖乖女,父母安排她做什么就做什么。五岁开始学钢琴,六年级钢琴十级,每天晚上都能听见姐姐准时练琴的声音。

有一次我在院子里和她一起玩,问起她学习钢琴的经验。

她目光黯淡地告诉我她其实非常讨厌钢琴,恨不得在妈妈不在的时候把钢琴砸了,但是每次妈妈一拿出乐谱逼迫她练琴,她又不得不乖乖坐到钢琴旁。

姐姐上高中后,有一回我咨询她选择文理科的问题,她向我抱怨自己本来很喜欢理科,但是妈妈硬要她选择了文科。

理由是理科更适合男孩子,对于女孩子来说理科会越学越费劲,她只好按照妈妈的意愿选择了文科。

后来,邻居姐姐高中毕业后在父母的安排下出国读书,大学一年级时认识了一个中国男孩并火速投入恋情。男孩开销很大,常问姐姐要钱。

她为了满足男孩的开支一个人打了三份工,平时还要陪他吃喝玩乐,导致期末考试多门多次不合格,被学校劝退。

邻居姐姐因为从小到大所有事情都由父母安排,自己没有多少思考能力,习惯依赖别人和满足别人的要求。

当离开父母来到异国他乡,没有了父母的指导和说教,忽然之间她无所适从。

于是便在身边找个了一个男孩来代替父母为她做主,全情陷入恋情,百依百顺,才会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父母的过度干涉和毫不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力,有时候不仅不会让孩子按照预想的轨道成长,反而容易造成更糟糕的后果。


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知道,孩子生病是在建立自身免疫力,孩子反抗是在建立自我认同感,孩子不听话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思考。

我们提倡快乐教育,不是不教授知识推崇完全放养,也不是任由孩子毫无规律只知玩耍;

而是教会他如何去听、去看、去思考,懂得如何做出最好的决定,找到获得成功快乐人生的能力和方法。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学会向孩子提问,引导他思考。

当他对于自己的选择想要放弃时,给他讲道理定计划,帮助他度过困难期,提供让他拥有成就感的平台并教会他坚持。

未来社会是瞬息变幻的世界,要想孩子能够掌控未来,拥有灵活的头脑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远比事事唯命是从更有机会。

孩子不是机器,家长也不可能永远做出正确的选择,按程序孵化出来的千篇一律的孩子你敢要吗?


6岁孩子直播妈妈洗澡遭疯传:被抖音毁掉的中国孩子

“爸妈,你们走了,今后我喝谁的血!”震惊所有北京人

朱雨辰妈妈用生命对待儿子:真正的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作者简介:林秋千,富书签约作者,80后两娃辣妈,爱文字、爱美食。一边一本正经,一边插科打诨。希望把日子过得诗意、俏皮又扎实本文首发爸妈精读主笔(ID:bmnfrc),转载请加微信fushulf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