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爱读书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富书 2020-06-19

回复“写作”,报名亲子文写作营

精读妈说:读书从来都不需要强求,而是发自心底的热爱,它是与世界对话的过程,也是懂得如何长大的锦囊。

作者:刘小畅(爸妈精读主笔)

周末,闺蜜们带着孩子到晓慧新买的学区房聚会。

大人们边忙活边聊天,吐槽着学区房的天价和孩子学习的种种不如意。

小朋友们却都很安静,我们回头一看,不是在看电视就是玩手机,只有琳琳在窗边读着自己喜欢的《米小圈上学记》。

晓慧好奇地问琳琳妈:“你女儿这么爱看书,你是怎么培养的啊?”

琳琳妈笑着说:“我们没有刻意地要求她去读去看,就是家里的书架上放着很多书,喜欢看她就随手拿啦。”

晓慧很羞愧,新买的学区房装修的很漂亮,可除了孩子的课本和作业,家里未曾出现过任何一本书。

如今,家长们都深知读书的意义,拼尽全力去找一个好学区,期待着孩子能有出色的成绩,却往往忘记了孩子的“书房”里,藏着更深的价值和意义。

教育家尹建莉曾说:“书房是最好的学区。”

的确,阅读是父母给孩子最美的馈赠,让孩子爱上阅读,教育就已成功了一半。

书中的养分,滋润着孩子成长;书中的智慧,指引着未来的方向;书中的能量,给予生命快乐和阳光。

愿孩子们都可以爱上书中的世界,从中洞见未来、看到希望。

书中的养分

成就着未来的高光时刻

近日,《主持人大赛》热播,董卿又火了。

对选手的点评,她引经据典、字字珠玑。“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这恰到好处的点拨,让每一个人受益匪浅。

如今的深厚底蕴,必然离不开长期扎实的积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也正因为她从小就在书堆里长大。

刚开始识字,父亲就督促她每天写成语、抄古诗,再背下来检查;

到了中学,父亲更是每天开书单,要求她读完名著并记录书中的精彩句子。

董卿曾抱怨父亲对自己近乎“无情”的教育,长大后,她却明白了父亲这份良苦用心。

从考取华东师范大学古典文学研究生、到拿下上海戏剧学院MFA艺术硕士学位再到暂别央视赴美国南加州大学留学,正是对读书的坚持和热爱,才换来了成熟后的大放异彩。

原来,每一个字都不会白写,每一段话也不会白白记录。如今,你的气质里就藏着你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

有人形容***是一本行走着的“百科全书”,走到哪就能说到哪,给你讲历史,和你聊艺术。看过《***》的人,也都惊讶于他知识的广度和密度。

他曾在书中写道:“我成长的年代没有微博,也没有电视,收音机里天天播的就是《岳飞传》,也没有其他娱乐方式,大家都是读书长大的。”

于他来讲,读书就如同吃饭、睡觉一样,是自然而然的事。

我们惊叹于他镜头前的侃侃而谈,羡慕他信手拈来的文化素养。不禁感慨,书堆里长大的孩子,真的是赚翻了。

他在文字中生根,从故事中走来,出得了唱片、写得了诗歌,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你也一定记得。

三毛说:

书读多了,容颜自然改变。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为过眼烟云,不复记忆。

其实它们仍在潜在的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

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之中。

每个人都会迎来自己生命中的高光时刻,但我相信,这背后一定有着见识的积累和学识的支撑。

读书从来都不需要强求,而是发自心底的热爱,它是与世界对话的过程,也是懂得如何长大的锦囊。

书中的智慧,有着无限的价值,它不仅指引生活的方向,还会让我们的人生更加闪亮。

书中的智慧,指引着生活的选择

90后美女刘琬璐,27岁成为浙大博导,拥有了自己的独立实验室;

28岁的李琳,获聘为南方医科大学的教授,年薪90万,安家费220万;

华中科大的左鹏飞,收到了华为年薪200万的邀约,阿里巴巴和腾讯的HR也都在找他。

有人说,这个世界不公平。可不读书,你凭什么过上想要的生活?

众观学霸,大多都是从书堆里长大。

《奇葩说》里,一辩成名的詹青云,有人说她,只要一开口,整个人就开始发光;也有人说,她身上就有着读书人的样子。

詹青云小时候在贵州的县城长大,虽然条件不是很好,但读书的热情,却什么都阻挡不了。

四五岁时,就能把四大名著的故事记得滚瓜烂熟,常常带着书,走到哪,哪里就是“书房”。

从小学到高中,她转学6次,却从小镇垫底生蜕变成香港中文大学的学霸。后来,她决定改学法学,并以高分考入哈弗大学法学院。

有人不解,为什么已经很优秀还要去追求未来不确定?原因无它,读过的书早已化作她内心的底气,支撑着她的每一个选择,也鼓励着她追求想要的生活。

乔治·马丁在《权力的游戏》中说道:“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

因为上天从来不会平白无故给予人眷顾,多读书、会读书,才是那条越走越宽,越走越通畅的人生大路。

董卿也说:“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前段时间,在清华大学毕业典礼上,来自甘肃国家级贫困县的女孩张薇代表2019级本科生发言。

出身贫寒的她,高考前几乎没有走出县城,她对世界的认识完全来自书本。透过文字,她看到了多彩的世界,也更清楚了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

尽管条件艰苦,可她坚持把自己埋在书堆里,因为她知道只有以书为伴,才可以走出大山。

有人说:“要孩子读书,不是因为要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希望在将来孩子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读书不是为了考多少分,也不是为了超过多少人,而是可以沿着作者的脚印去看沿途的风景,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过自己喜欢的人生。

书中的能量,给予着阳光和希望

如果喜欢听书,我猜你一定知道上官文露。

父亲是正直的军官,翻译过不少军事著作。而她,从小就跟着爸爸,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她读过1000本名著,写下300万字的笔记,如今已是最火爆的说书人,收听人次超过2亿。

她在书里找到了真正的热情和力量,治愈了很多人,可在10年前,她最先治愈的,是自己。

一起进到电视台的同事早就升职,可她却在“跑龙套”,日复一日;

为了保住婚姻,她失去自我,丈夫的冷谈,也让原本的幸福变成了失落。

父亲告诉她,别纠结于生活中的难熬和苦痛,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在书中找到出口。

上官文露曾说:“在我人生最糟糕的境遇里,是书帮我渡了劫。”

婚姻破裂时,她遇到《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看到了怨恨中的刻薄,较劲中的孤独。她不想自己也变成那样,于是决定从失败的婚姻中走出来,学会善待自己和身边的人。

事业遇到瓶颈,她翻开《月亮与六便士》,40岁主人公的人生转变,给了她重新开始的勇气。大哭一场后,决定把自己从泥潭里拔出来,重回学校,从零开始。

后来,她考上中国传媒大学的文学硕士,创立上官文露读书会,成为了最火爆的说书人。

作家梁文道说:“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的复杂。”

书中藏着的能量,是带你沐浴阳光的晴朗和感受诗意的希望。难过和不如意都会在其中找到释放的出口,迷茫和犹豫也会在其中找到答案和方向。

读书不是要超过多少人,而是透过文字看到高光时刻的自己;

读书不是要得到多少分,而是通过学习拥有选择生活的权利;

读书不是要赚到多少钱,而是在不如意时能够告诉自己我还可以。

书里到底藏着些什么?答案就在那行文字里;

读书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它就藏在孩子的未来里。

愿孩子们都可以徜徉在书香的世界里,享受现在、洞见未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