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末世情种:绮靡放荡温庭筠

 昵称32901809 2020-06-19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

一一温庭筠:望江南一

末世情种:绮靡放荡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一一温庭筠:望江南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一一温庭筠:商山早汤行

末世情种:绮靡放荡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一一温庭筠:菩萨蛮.梳妆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一一温庭筠:咸阳值雨

小山重叠金明灭

末世情种:绮靡放荡温庭筠

一、玩世放荡情结

温庭筠,字飞卿,号八叉,山西祁县人。因史料缺失,生卒年辰无法详考。据一种说法显示,他生于812年前后,终于866年,大约与李商隐同庚。温庭筠出身于大唐贵族书香世家,远祖是唐初名相温彦博。

温彦博学问广博,精通史政;人叹日后必列公卿之属。隋唐之交,温彦博仕隋;一时天下大乱,被虎贲郎将罗艺招为幕僚。后来随罗艺归降李渊,称臣大唐。贞观初年,唐太宗封温彦博为中书令,位列相班。晚唐时代,距贞观初年相隔二百余年,此时温氏一族,家道衰微,已无势可言。

早年,温庭筠于江淮、楚汉、巴蜀之地放浪形骸,会酒答酬。后来在终南山下沣水口、杜陵定居;今之户县、长安交界沿秦岭北麓一带。自由放荡的人生经阅历,为文学创作奠定坚实基础。

末世情种:绮靡放荡温庭筠

温庭筠天性豪爽,鄙视科举;喜讥讽权贵,为弱者主持公平;言行放荡不羁,常常见怒于世,见嫉于人。早年在考场代人答卷,还因此搅扰考场;惹得舆论大哗,让担任主考的友人下不了台面。荒唐透顶。

晚唐温氏,还残存较高人气;加之他天份极高,才达九斗。由政坛友人保举,做过几任地方芝麻官。晚年官至国子助教,主持国子监考试,权倾一时。但因个性不拘、恃才傲世,见忌于当朝权贵,很快又被罢免,以至抑郁而终。

前文曾说:李商隐恩师令狐楚,原为牛党要员。令狐楚之子令狐绹,与温庭筠交情不错。唐宣宗时,令狐绹已任宰相。宣宗喜欢附庸风雅,令狐绹为取悦宣宗,暗使温庭筠代笔填词,奉承皇帝;并嘱咐他万勿泄漏此事。

玩弄风雅,虽亦不齿;但可以理解令狐绹的心意。而温庭筠以此悦众,傲语相讥;不料惹怒微服私访的宣宗皇帝;让令狐绹十分难堪,又让官场众友不满;暗传温庭筠有才无品,不可为官。如此性情,真不知叫人从何说起。

末世情种:绮靡放荡温庭筠

二、敏捷自由思辩

温庭筠少时即有才名,天赋极高。诗词歌赋音乐,样样精通。尤其才思敏捷,得绰号八叉。所谓八叉,相对曹子建七步成诗而言,谢灵运称子建才高八斗。曹子建七步仅成一韵;而温庭筠叉手之间,即成一韵;在考场手叉八次,即成八韵,可见才思迅速,当在曹植之上。

温庭筠一生大部分时光在楚汉江淮流浪,对江南风光有深厚感情。七绝《咸阳值雨》能见他胸襟博大,囊括天地。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前两句平平,略有夸张而已。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后两句点题升华,笔锋一微微转,借雨行云,把读者带入江南神仙之境,情感顿生。

五律《商山早行》,是他做为诗人的代表作;抒发游子于初行途中,对家乡的萦怀之情。商山,今之陕西丹凤境内,平凹先生家乡。温庭筠出行之途,现在叫312国道,是古代出长安、经中原、下楚汉、转江淮的必经之道。秦末楚汉争雄,刘邦逆经此道率众杀进咸阳,抄了千古一帝哥的老窝。

末世情种:绮靡放荡温庭筠

闲言少叙,且看该诗艺术特色。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描写山村黎明景色的千古绝唱。奇美之处:诗人以画师般高超技艺,以名词贯穿始终,自然而然描绘一幅黎明时分山村动态风景画。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对山村驿馆,再来几处简单白描,嘎然而止。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在旅途晨景中思念家乡,而对家乡描述却十分简明,只着眼于记忆中最喜欢的、村外池塘边徘徊戏水的黄鸭。借鸟拟人,情景交融;时空跨越,过节无痕。

该诗表达思乡之情,视角变化随情而动,角度十分新颖别致;由近及远,由面及点;感染力倍增。后世文青,皆叹元人马致远《天净沙》白描风格精致杰出,读罢温庭筠该诗,方知早有出处。晨夕之差而已。

末世情种:绮靡放荡温庭筠

三、末世放荡情怀

温庭筠对后世文坛的贡献,并不是诗;而在于开一代新颖词风,创一代花间流派。所谓词,简言之:是界于骈文和诗赋曲边缘地带的文学体裁。这种文艺形式,最初于大唐坊间流行,类似说唱文学

从晚唐温庭筠、韦庄等人起,词的创作被文坛重视,继而有了很大发展;以至影响五代和两宋词风。词较为随意的格式、错落有致的节奏;更有利于婉约情绪的描述与表达。温庭筠、韦庄对此玩出精致。

温庭筠等人可谓词坛花间派鼻祖。所谓花间派,对诗词而论;是借女子闺意闺情表达爱恨愁怨的文学派别。就表达意象而论,花间文学在文学史上并不稀奇。简明地说,就是早期闺怨类诗赋的延伸与变种。

文前所引《望江南》两首,是温庭筠词的代表作。两首望江南,都是借闺中女子愁肠寸断之情,抒发自己现实中的失意。色彩斑斓,情景相融;句句动魄,字字摄魂。可见花间派精妙、婉约、绮丽、香软、幽雅的风格。

温庭筠的菩萨蛮.梳妆,更是一首著名的宫怨词;见情而不见怨,美到流鼻血。如今早已谱曲流行,恕不详解。表面香软绮艳,实则无尽惆怅。温庭筠当时颇费心思,定然对某个宫廷事件有难言之隐。温庭筠毕竟达九斗,笔墨间无尽的绮靡香艳,还是为后世留下某种暗示

末世情种:绮靡放荡温庭筠

鬓云欲度香腮雪

当世有诗评价曰: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如此一位稀世奇才,却因处于末世潦倒终生,为世不容。他的人生际遇,固然与他放浪形骸的个性有很大关联。而据推测:他的不幸,很可能陷于唐末宫斗泥潭而无法解脱。

唐文宗时期,庄恪太子李永案牵涉的立嗣问题,曾让后宫相残,朝野不宁;前后导致几批社会贤达和春宫幕宾人头落地,血流成河。菩萨蛮.梳妆的寓意,可以窥探某些机关。其中详情,待后面解鱼玄机之时再论。

果然如此,能保一命逃生,实属机智过人。或者说:与千百年后的唐伯虎或扬州八怪一样,温庭筠的放荡不羁,是大唐末世采取的无可奈何的人生态度。神州优秀文化人的命运,大抵如此不断轮回。

我认为无论温庭筠多么放荡,但瑕不掩瑜;他的盖世才华和卓越贡献,于中国文化史上依然闪耀夺目的光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