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典”的含义

 杏坛归客 2020-06-19
    前不久,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这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多了一个“典”字,有什么含义?
    作为法律含义的“典”字,在古汉语中,其本身就具有“法”的意思,但并不比法、刑、律等表示法律的词汇的地位更高。
    “法典”一词,始见于《孔子家语·五刑解》:“而民犹或未化,尚必明其法典,以申固之。 ”
    中国古代称法律为“刑典”,如《诗经·大雅·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 ”郑玄笺曰:“犹有常事故法,可案用也。” 《尚书·舜典》有“象以典刑”的记载,是说古代圣人象天道而作刑罚的意思。 《唐律疏议·名例律》疏议曰:“魏文侯师于李悝,集诸国刑典,造《法经》六篇。 ”这里的“刑典”更倾向于是刑法典的意思。 王宏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