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语文病句修改解题技巧,转给孩子学习!

 螺蛳王老师 2020-06-19

    一、什么是病句

    顾名思义,“病句”就是有病的句子。句子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基本语言单位。想叫句子充分发挥交际作用,起码的要求是“字从文顺”,合乎语法规范。如果一个句子文不从,字不顺,不合乎语法规范,那它就有语病。通俗地说就是,凡是读起来不通顺,感觉别扭、含混不清的句子都是病句。

    二、

    怎样辨析病句

    (1)感读——凭语感,凡是读起来别扭,听起来含混的,就可能有语病。

    她有一个女儿,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的漂亮一些。

    [辨析]谁“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呢?读到这里,就含混不清。在“同”前加一个“她”字,语意就清晰了。

    (2)梳理——由主干到枝叶逐步检查。先缩掉句子的附加成分,化简后,留下句子的主干(即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然后检查句子的主干,再检查附加成分是否有语病。此法能迅速地确诊句子的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等病因,实践中最常用。

    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班长的报告。

    [辨析]此句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同学们……注视着和倾听着……报告”,“注视着”同“报告”搭配不当。应改为“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班长,倾听着他的报告。

    (3)类比——用同义词替换,关联词替换、仿照原句造句等比较法来检查语病。

    我们交流了意见,心情舒畅了许多。

    [辨析]用同义词“交换”替换“交流”加以比较,“交换”比“交流”通畅,合乎习惯。

    (4)分析——从事理上进行分析,检查是否自相矛盾和符合逻辑。

    清晨,雄鸡报晓三更时,我起床了。

    [辨析]“清晨”与“三更”不是同一时间,前后矛盾。

    [过渡]辨析病句的方法已经教给在座的各位,相信大家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好,下面的时间就交给大家实际操练一下。

    三、

    病句类型

    1.搭配不当。

    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1)北京的秋天是个令我向往的地方。(主谓搭配不当,“秋天”不是地方。)

    (2)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动宾搭配不当,“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3)我们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造不出来?(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聪明”不能修饰手。)

    (4)有无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我们取得进步的重要条件。(一面不能搭配两面)

    (5)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也”改为“就”。)

    2.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常见的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和必要的修饰限制语。

    (1)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缺主语,多用了介词或介宾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应去掉“通过”或“对”。)

    (2)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缺谓语,在“参与”前加上“承担”)

    (3)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缺宾语,在“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

    (4)细菌是有害的。(缺必要的限制语,应加上“有些”)

    3.重复多余。

    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晰,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也叫赘余。常见的情况有:第一,语法成分重复;第二,语意堆砌。

    (1)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谓语重复,应删去“打”)

    (2)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语意堆砌 ,“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3)走进美丽的丹阳中学,我停下脚步驻足欣赏。(停下脚步和驻足意思重复,删除一个)。

    4.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指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

    (1)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两句意思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2)听了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把“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与“听了他的报告,我受到很大的启发教育”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应选其中一种。)

    5.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语意、语言结构等灵活分析。常见的情况有: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不符合语言习惯;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1)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深刻说明 ”应照应“理论”,“详细的规定”应照应“政策”。)

    (2)我国棉花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应改为 “生产的棉花”)

    (3)这首歌是广大音乐爱好者倍受欢迎的。(语序不合习惯,应把“倍受”移至“广大的”前面。)

    (4)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6.句意歧义。

    所谓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失去了确定性,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

    (1)局长、副局长和其他局领导出席了这次表彰会。(其他局领导是本局领导还是别局领导,不明确。)

    (2)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是“巴勒斯坦游击队进攻以色列”还是“以色列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不清楚。)

    (3)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可以解释为“介绍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如果作者意思是后者,就应把“一种”提到句首。)

    7.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是指在表述中,或违反人们的逻辑思维,或违背客观现实情况,或前后矛盾,或顾此失彼等,造成不合事理。

    (1)他是多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再就业工程能否顺利实施,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能否”包含正反两方面的意义,只能说“再就业工程的顺利实施,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而不能说“再就业工程不能顺利实施也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

    8.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包括词性使用不当,词义使用不当,词的感情色彩使用不当等等。

    (1)这次试验能否成功,还是个怀疑。(动词“怀疑”误用作名词,应改为“疑问”)

    (2)大家对于我很热情友好。(介词运用不当,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不能用“对于”。)

    (3)小东做了好事,老师夸耀他是个好孩子。(夸耀不对,有炫耀的意思。应是夸奖。)

    【几点注意】

    1.“是”和“成为”要小心,前后是否一回事。  

    2.“避免”“预防”“忌”“仿造”“缺乏”,看看是否说反了。

    (1)为了防止失窃事件不再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2)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3.分数倍数要注意,减少不能用倍数;搭配介词要想清,是否意思有问题。  

    4.“是否”“可否”“优劣”“好坏”“成败”含有两方面,不能呼应就出错。

    【常考的病因及病例】 

    1.滥用介词“通过”、“由于”、“经过”、“在……下”、“当……的时候”和动词“使”,导致句子主语残缺。

    通过紧张的期末复习,使我们的各科成绩都有了提高。

    2.前面的主语是正反两面的意思,后面的宾语只有正面一面的意思,导致前后不呼应。

    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3.滥用否定词,导致前后矛盾,不合逻辑。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4.词语搭配不当。

    老师慈爱的笑容和亲切的话语时时浮现在他的眼前。

    5.“无时无刻不……”的用法:是“时时刻刻都……”的意思,表示永远、不间断。

    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6.前一个句子是选择性设问,后一个句子的回答不能与之对应。

    特异功能是否存在?超自然现象的背后是真理还是谎言?科学只能让我们作出否定的回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