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些事早知道,关键时刻可以救孩子一命

 富书 2020-06-19

文/年轮

凡事关乎孩子安危的事,父母都不能抱着侥幸心理,因为那些不幸一旦发生对于当事人而言就是百分之一百的几率。


生活中随时可能有突发状况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突发情况,尤其是年少时,思维简单,太过于相信他人。

曾经有不少网友分享过自己被朋友骗的经历。

被同学骗去玩,结果进了传销窝,拼了命才逃出来。

被朋友骗去投资,结果朋友卷钱跑了。

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效应名为墨菲定律:即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减少这种可能性的发生,当某种不幸发生时减少它的二次伤害。

前段时间国庆,我们一家人去广州正佳广场玩,那天人特别多,几乎是人挤人,我女儿刚好5岁,我们在五楼吃完饭,准备坐电梯下去。

刚巧不巧,电梯到了以后女儿一个人先冲进去,我们还在外面没来的及进去,电梯就关门了。

一下子我们就慌了,她爸赶紧坐旁边的电梯下,我在原地等,希望她能原路返回。

要知道只有5岁的孩子,她还没能力处理这种问题,我们不知道她会在哪层电梯下?不知道她会不会被坏人带走?不知道她万一随便在某层下去后怎么去找我们?那么多未知,压在心口。

我焦急地原地等待着,好不容易电梯门开了,结果里面一个人也没有。我一下子腿软了。期盼着她爸能找到她。

就在我来回踱步时,电话响了。“没找到,哪层都没看到她”我一时语塞说不出话,半天问了句:“那怎么办”“报警啊,能怎么办”

然后空气就窒息了,我们都没有再说话,现在回想可能真的是吓到了。

此时我的脑海里各种可怕的后果闪现,万一她被人带出正佳广场,万一她被卖了,万一我再也见不到她了怎么办?

我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我对自己说现在最重要的是想办法找到她,等警察来,还要一两个小时,万一遇到坏人孩子早被人带走了。我使劲让自己平静不能哭。

最后,在我们联系广场物业时,被告知服务台有个小女孩和我们的描述差不多。寻过去,我们最终找到了女儿。

后来,我问女儿怎么回事,她说她在二楼下了电梯,去到对面卖衣服的店铺,告诉那里的工作人员自己要找妈妈。

然后,工作人员就带她去服务台。因为妈妈讲过走丢了要去找工作人员才行。

那时,我不知道有多庆幸,自己在她小时候常常跟她讲走丢了一定要去找工作人员,让他们帮你找妈妈,不能随便找别人。

有时候我去到商场还会现场训练她,问她万一走丢了要怎么办。

所以,事前的演练和预防真的非常重要,关键时刻,它可以救我们一命。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救能力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那在生活中父母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救能力呢?

1、多观摩演练,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社会学家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来帮助他们模仿行为。

所以,父母可以将自己知道的潜在风险,转变为现实场景,告诉孩子当遇到某种情况的时候,该如何处理。

除此之外,父母还可以将网上的一些视频发给孩子看,看完以后和孩子做简单的讨论。

比如不遵守规则导致交通事故的视频,比如人贩子拐卖儿童的视频等等,将这些潜在的不好的事提前告诉孩子,并告知他们解决方法,关键时刻可以保住孩子性命。

2、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世上好人多,但是坏人也有,所以我们不能有害别人但是也不可以轻信他人。

有一位知乎网友分享了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起初,自己被各种亲戚猥亵。去舅舅家玩,被舅舅扑倒在床过;在表哥家,被表哥脱过衣服。最后10岁那年,被堂哥性侵。

这些事她都不敢告诉父母。

父母以为大家是亲戚,从来没有担心过自己女儿会受到伤害。而事实上,好多被伤害的女孩都是熟人作案。

所以,作为父母千万别太相信他人,即使是亲戚。

张爱玲曾说过:“我相信人,但我不相信人性。”

3、增强风险意识

凡事关乎孩子安危的事,父母都不能抱着侥幸心理,因为那些不幸一旦发生对于当事人而言就是百分之一百的几率。

孩子还小时,不让他离开大人视线;在高处玩耍时,别靠近最外沿的玻璃门,孩子去游泳时一定要有大人陪……

概率学研究表明,坏事发生的几率并不小。只有提高我们的风险意识,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风险给我们带来的伤害。

为了孩子的安全,父母平时多点关心孩子,多点和孩子讲述那些可能的危害和风险,提高孩子的风险意识,增强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最后希望每个孩子都平安健康地长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