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琳琳柒十二 他情绪失控了。 最近看了则新闻,一个公交车司机在乘客的怂恿下,直接撞向了一辆与它较劲的出租车。 公交司机直接化身成了“愤怒战士”,把公交车开成碰碰车。 但他只顾着开车斗气,却忘记了身后一车人的生命安全。致使乘客受伤,自己也受到了惩罚。 愤怒,是一只可怕的怪兽,总是将良人变作暴徒。 法国作家莫鲁瓦说过这样的话: “我们常常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失去理智,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也就几十年头,但是我们却为了纠缠那些无聊烂事而白白浪费了太多的宝贵时间。” 遇事后的过激反应,其实是动物的本能。 可生而为人,我们又有着人类特有的自控力。 但假如遇事太过敏感,不管对方有意无意,只要情绪起来,就不管后果如何。如此一来,结局必定不可预料。 若我们没有控制坏情绪的能力,迟早会被它封杀出局。 愤怒,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还记得8月份的那个新闻吗? 妻子刚和丈夫吵完架,准备驾车离开。丈夫拼命挽留,挡在车前希望妻子可以和他好好谈谈。 正值气头上的妻子直接一脚油门,将丈夫甩了出去,结果丈夫后脑勺磕在道边的石沿上,当场身亡。 而这位妻子到最后也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一遍遍地念叨着:“如果刚才不那么生气就好了…… ” 网上有一句话说得好:“这世上哪有什么如果,有的只有结果和后果。” 人在愤怒状态下做出的决定,往往不是最佳选择。把发泄情绪当成维护自身的手段,也往往会导致事态的更加严重。 人的坏情绪就好比一个炸弹,那些小事,就好比火苗,瞬间就能引爆炸弹,伤敌一千却也自损八百。 《一生的资本》里有句话: “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无论境况多么糟糕,你应该努力去支配你的环境,把自己从黑暗中拯救出来。” 然而,失败的人总会与黑暗为伍。他们不是看不到自己情绪的弱点,而是习惯了被情绪所管控。 正如尼采所说:你与恶龙搏斗,最终亦会化身恶龙;你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很多事情根本可以和平解决,可就是因为坏情绪,才让悲剧上演。 李玫瑾教授说过:“好人杀人,多是情绪性杀人。” 一时情绪失控,既伤害了他人,也断送了自己。 多少错误只因一时冲动,代价之高却令人瞠目结舌。 富兰克林曾说过:“愤怒一旦与愚蠢携手并进,后悔就会接踵而来。”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不是叫我们忍气吞声,而是遇事不燥的最好的方法。 高手都会掌控情绪 姚明,恐怕我们都不会陌生。 记得他刚到NBA的时候,作为传统中锋,人们总是拿他和奥尼尔比较。 奥尼尔那时是内线的绝对的王者,自然瞧不起姚明。 更有一次,面对着镜头甚至作出了挥肘的动作,挑衅姚明之意呼之欲出。 想必姚明那时是愤怒的,但成熟的人绝不会被坏情绪牵着走。 他什么也没说,而是稳定住情绪,给奥尼尔及他的家人都寄去自己亲手写的贺卡。 奥尼尔的父亲收到之后为之感动,并勒令奥尼尔给姚明道歉。 而奥尼尔更是学习中文,向他道歉。姚明笑了笑,说没事的,别往心里去。 就这样,姚明赢得了包括奥尼尔在内的所有NBA球员的尊重。 后来,姚明入选名人堂,有人质疑他的能力。他也不争不吵。 然而却是奥尼尔霸气回怼,维护了姚明,让那些质疑销声匿迹。 英国诗人约翰·米尔顿说过:“一个人如果能控制自己情绪、欲望和恐惧,那他就胜过国王。” 姚明肯定会知道情绪失控的后果。 所以,面对挑衅,他才能釜底抽薪。 《菜根谭》有云:“每临大事有静气,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遇事平心静气的人,不是没有情绪,而是他们格局更大,看的更开,不以一时得失定成败。 真正厉害的人,绝不会被情绪裹挟;他们总会处之泰然,扭转乾坤。 管理好情绪,才有大格局 管理好情绪,这确实是一个很难的事。 因为人的大脑中有两套系统,分别负责情绪的处理和理性思考。这其中,前者就好比ETC,而后者就像普通高速收费口,愤怒和理智谁先到达大脑,也就不言而喻了。 人都有情绪,只不过格局小的人任其摆布,格局大的人主动控制。 真正拥有大格局的人,懂得在纷扰的世界里,找到一种最好的方式与情绪相处,不为难自己,也不影响他人。 有一年金马奖颁奖典礼,黄渤是颁奖嘉宾。 那天,他的礼服有些像睡衣。 和他搭档的女嘉宾问他:“你怎么穿个睡衣就来出席颁奖礼?你看梁朝伟、刘德华他们都穿得都很隆重的。” 而黄渤没有丝毫情绪上的变化,淡淡道:
黄渤一句话四两拨千斤,即说明了有朋自远方来,又将自己摆到了主人的位置。 他的高情商和大格局,让所有人都津津乐道。 车和家创始人李想曾说:“不少朋友不清楚什么是情商。这个情不是感情的情,而是情绪的情,尤其是关键时刻对于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以及关键时刻做出理性选择的能力。” 发脾气,是人的天性。但真正的强者都是逆着天性而来的。 他们不是不会发脾气,而是将其控制起来。一个人越成熟,越不会被情绪裹挟,越不会轻易在脸上表现出喜怒哀乐。 《人为什么活着》的作者稻盛和夫曾说过:“成功不要无谓的情绪。” 戒掉不必要的情绪,也就戒掉了不必要的麻烦。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曾讲过:“你要理解你的愤怒,最终才能触及它的核心。” 生活于世,不免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产生各式各样的情绪。 明白情绪的来源,理解愤怒的危害,才能让我们心中有所警觉。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在《控制愤怒》一书中曾说过,要学会接受愤怒的自己。 与愤怒的自己沟通,聆听情绪背后的想法,理解自己的负面情绪,才终会与它和解。 正确看待它,尝试控制它,而不是恐惧它,消除它。这才是处理情绪的正确方法。 好的情绪是扇窗,会让人如沐春风。坏的情绪是堵墙,禁锢了自己也妨碍了他人。 别让坏情绪,拌住你我;也别让坏情绪,赶走好运气。 记住,只有控制住情绪,我们才能将故事继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