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抱怨年味没了,其实它一直都在

 富书 2020-06-19


文/花朵之蓝

“年”在一起,就是年味。

春节越来越近,和往年一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抱怨:

年关了,可是我一点都没有感觉到春节的气氛;

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

年味真是一年比一年淡

……

其实变淡的并不是年味,而是人的感觉。

年,一直都在;年味,也一直都在,自始至终都是萦绕在我们心头的温暖羁绊。

从前我们渴望物质
如今我们期盼团圆

网上有人问,挤春运那么辛苦,为什么要回家过年呢?哪里没有年夜饭吃?

有个高赞回答是这样的:过年回家,是哪怕跋涉千山、经历万难都要完成的最好的仪式感,甚至超越了对亲戚朋友逼问各种隐私的恐惧。

看到一支广告短片:

定居在北京的一家三口驱车回老家过年。一路坎坷终于抵达村口,但是大雪封路,就连唯一回家的后山路也被堵了。

天越来越黑,就在他们打算放弃,返程寻找旅馆落脚的时候,前方出现了一束光,那是年迈的父母顶着风雪扫开了一条回家的路……

著名的人气歌手周深在短片中深情地唱着:“踏平旅途的孤单,回头看也算平凡,人世间总会有心酸,还好有家是靠岸......”


正因为家是靠岸,所以才千辛万苦都要回家,回到这暂时可以休憩的港湾,抖落一身的疲惫。

而对于父母来说,你如期归来,就是年味的最大意义了。

从前的我们渴望物质。因为新年才有新衣服穿,才有好吃的,所以过年就成为了一件超有仪式感、超值得期待的事情。

现在的我们期盼团圆。长大了,身在千里之外,常年漂泊的心更加渴望回家过年。年味对于我们来说,主要还是亲人团聚的温情和甜蜜。

大家都在说,年味变淡了,其实并没有。

当你挤破头,通过各种渠道,跨越人山人海,对回家过年有着无比深沉的眷念和坚定的信念时,年味是浓得化不开的。

当一家人围着吃年夜饭,嘻嘻哈哈地互相唠嗑,说着陈年往事的时候,年味也是浓得化不开的。

只要家在,年味就一直都在。


从前我们享受年味
如今我们营造年味

每年临到春节,闺蜜都会带着孩子一起置办年货。

家里哪里可以挂一串小彩灯,玻璃镜面可以贴些什么样的窗花,买什么样的年画……

在大家都抱怨年味变淡的时候,他们一家反而兴致勃勃,一起参谋,一起行动,把家里装扮得喜气洋洋的。

不仅如此,闺蜜还坚持做一些有仪式感的事情,比如剪头发、穿新衣,拍全家福。

闺蜜说:“做这些事的时候,孩子是十分期盼和高兴的。我也从孩子亮晶晶的眼睛里看到了小时候盼望过年的自己。其实我们怀念的年味不过是小时候父母给我们创造的仪式感,现在我们给孩子创造的仪式感,不正是年味吗?”

想想也是,我们记忆中的年味是什么?

是妈妈买的新衣服,是爸爸给的新玩具,是爷爷给的压岁钱,奶奶做的长寿面……

我们享受的年味是长辈营造出来的。

一眨眼,我们成为了那个要给孩子准备新衣的妈妈,成为了要给孩子准备玩具的爸爸。

身份的转换,忙碌的筹备,似乎让我们对年味的触觉变得没那么灵敏了,继而抱怨过年没意思。

但转头看看那些小孩子,有得吃,有得玩,有红包收,还可以名正言顺地打着旗号不做作业,恨不得天天过年呢。那种兴奋、那种喜庆洋洋不正是年味吗?

正如某个知乎网友说,“不用纠结年味在哪里,因为年味一直都在,而且你一直都在年味里。


从前我们过旧年俗
如今我们追新年味

三秦都市报曾经采访过不同年代的人,倾听他们心目中的年味记忆:

40年代,年味是大年初一的一碗臊子面;
50年代,年味是锣鼓声声下的秧歌盛会;
60年代,年味是拿着粮票布票去备年饭裁新衣;
70年代,年味是大人给的压岁钱;
80年代,年味是全家人围坐一起看春晚;
90年代;年味是经历春运后的一家团聚;
00年代;年味是“换个地方”感受年俗。

可以看到的是,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年味,时代在变化,习俗也在变化。说得没错,当鞭炮声、硫磺味组成的年味逐渐消失,新的年俗也在逐渐崛起。

数据报告《指尖上的新年》显示:

电子红包成为新年期间亲朋好友温暖的互动;
教父母理财成了过年的必备功课;
置办年货不用再摸黑赶大集;
一部分人则选择了外出旅游过年。

朋友每年都会带着父母孩子外出度假过年,有人问她,觉得这样的过年方式会不会少了些味道。

她耸耸肩说:“对于我来说,一家人在一起就是过年啊。这是新的年味!

自从学会使智能手机后,父母也加入到过年抢红包的行列,甚至还让我教他们用软件去制作一些有趣的拜年视频,近60岁的人像个孩子一样搞怪,给远方的亲人拜年,其乐融融。

我也曾好奇地问过妈妈,会不会觉得这样的方式好没年味。妈妈说:“新年俗也好,旧年俗也好。开开心心过年就好。”

年味变淡了吗?

其实并没有,只是表达团聚欢乐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了。仪式上的变化并没有淡化年味,反而为年味注入了更多新味。

只要一家人能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哪怕载体从放爆竹、看春晚变成抢红包、集五福,浓浓的年味都不会消散。


“年”在一起,就是年味

著名的作家冯骥才说:

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
就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
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
就是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
就是逛庙会看着舞龙吃着糖瓜儿仿佛又回到童年的一种享受;
就是不管认识不认识,见面都说过年好的那种友好感觉;
就是家家户户都贴上喜庆对联迎接新春,庆祝新的开始;
就是满大街挂满了红灯笼充满了祝福话语的那种气氛……这就叫年味。
这一段话诠释了人们记忆中最好的年味,其本质依然是种种仪式感底层的情感流动。

过年所有的仪式感都是为团聚而设。也许现在我们不放烟花了,也不逛庙会了,甚至也不用忙前忙后去准备一顿年夜饭的饺子。

但是一家人在一起,团圆喜庆的气氛一直都在。

“年”在一起,就是年味。

特别喜欢人民日报里的一段话:

年味,究竟是个什么味儿?其实,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不论春节的景象如何变化,年味永远不会变。因为它是刻在国人骨子里的信仰,是关于团圆、关于幸福、关于新年的期盼。

与其年年去抱怨年味变淡,不如好好用心去感受一下。真正的年味,从来不会消散。

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新方式去演绎“年”的情怀,最重要的是不忘初心。

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多花些时间去陪陪父母和孩子,让这个重要的日子变得更加与众不同,让这个年味越来越浓。


作者简介:花朵之蓝,富小书的人,富书专栏作者,自由撰稿人,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希望字字铿锵有力,句句掷地有声,带给你温暖和力量;本文首发富小书(ID:fxsfrc),你身边最好的闺蜜,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