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贝贷款发工资撑不了3个月:是什么正在杀死你

 富书 2020-06-19

文|朵依
拥有不让自己被替代的底气。

受疫情影响,全国人民都宅在家里。

这个时候,宅家就是为国家作贡献。

然而,这种宅,却让企业的老板们越来越慌了。

前段时间,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接受采访称,当前西贝400家线下门店基本都已停业,只保留100多家外卖业务。预计春节前后一个月时间里,将损失营收7-8亿元。

2万多员工目前待业,但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工资要继续发,一个月支出就在1.5亿左右。倘若疫情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有效控制,西贝账上的现金撑不过三个月。

网友不仅忧虑的感叹,2万多名员工,背后是2万多个家庭!


如果公司真的倒闭了,你如何填饱肚子,如何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就怕我们在舒适区里呆的太久了,没有了反击的勇气和底气,最后被无情的抛弃。


是的,在职的时候不努力,灾害来临的时候,就会慌张。

今天,我们面对的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无论是因停工倒闭,还是被老板炒鱿鱼,我们都不得不离开那个舒适区。

你想安逸,职场已经不允许

不久前,爆出了一则新闻:

华为宣布大规模裁员,宁愿冒着赔偿10亿元的风险,也要在中国区裁掉近7000人,年龄大多在34岁以上。

虽然此事未被明确肯定,但从总裁任正非的回应里,已经可以察觉端倪。

任正非说,“一个公司想要长远发展,企业的员工不能太过安逸,这样公司的氛围会非常懒散,失去危机意识;如今发展这么快速的时代,没有狼性般的竞争容易被社会淘汰。”

没有什么可说的,职场就是这么残酷,你今天在舒适区里的不作为,就是明天卷铺盖回家的结局。

如今的职场现状,不是你是否选择安逸,而是职场根本不会给你选择安逸的机会。

在既有的岗位上,所有人都在成长,如果只有你,没有成绩,没有突破,没有转变,你就存在着是“被炒”的危机。

EcSell Institute公司总裁Bill Eckstrom,在TED上进行了一次名为《why comfort will ruin your life》的演讲,其中讲述了自己的一段真实经历。

他说:

我曾经过的很好,我曾经是一家公司的高管,有着丰厚的薪水,年度奖金和股票期权,什么都有了。一切都走在正轨上。但在2008年1月7日下午三点的时候,他被叫到了顶层的会议室,总裁给我开了一个会议,这个会议比以往简短的多,他炒了我。



被炒后,他感到极度的伤心,像婴儿一样,在床上躺了三小个时,静下来思考后,他得出0的结论是:舒适区真的会毁了你


职场现状:职业周期里,危机四伏

张诗信先生在著作《员工成长曲线》一书中,给我们提供了更残酷的数据:


他将员工在职场上整个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20—35岁、36—45岁46岁以后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35岁之前如果不能获得接近中等层级的地位,他们未来要想获得更高的地位一般是比较困难的,甚至保住已经有的地位都存在困难。

对于已经获得了高层级地位的人来说,46岁之后他们可能开始走下坡路。

因为,这个阶段,无论年龄,体力,活力,创新力都拼不过年轻人,而且上升与成长的速度也在变慢。

但为了保住现有的工作,或者为了获得一份赚钱的工作,他们不得不看人脸色,委曲求全。

现在的职场,早已经不是过去那个铁饭碗的时代,任何领域,任何年龄,任何背景,只有你在既有的岗位作出成绩,不怠慢,不盲从,才能能保住饭碗,进而获得理想的晋升空间。

小李,她是985毕业的高材生,美丽,知性,严谨。

去年夏天,我所在公司与她所在的银行,有了一次合作机会。

而我和她分别是各自公司项目的负责人,我们因为合作,展开了业务上的往来和交流。

而当时,在跟小李对接的同时,我还同时负责着省内另一个城市的项目。

于是,我疲惫地往返于两座城市之间,有时因为客观条件限制,无意间拖慢了跟银行之间的合作进度。

好在,经过两周的邮件与电话磨合后,我们终于迎来了面对面的交流。

见面时我真切的感到,小李不仅声音有魔力,身着专业制服,脸上带着行业内的标准式微笑,让她本人看起来更加迷人和有韵味。

然而,当我们一起,在去见她的上司的电梯里,我却明显地感受到了来自她内心的恐慌。

小李一次次跟我强调:“姐,一会儿面见我的上司,你一定要说,你一直在出差,我们无法面谈。”

我说:“这确实是事实。”

她再一次恐慌地说:“是的,但是我上司已经不止一次对我发火,他对我们的合作进度,以及我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

听到这里,我深表歉意!原来是我不得已的怠慢,让她的职业受到了危机。

一个985的高材生,能力、颜值、素养样样令人赞叹。

即使是这样,却也免不了面对被质疑的危机,现状再一次告诉我们,是否选择危机已经由不得自己,而是职场真的不允许。

经济下滑,企业倒闭,职业瓶颈,行业转型,人工智能的兴起,这无处不在的职业危机,让我们不得不去思索,我们究竟要怎么做,才能保住自己,打赢这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培养业余爱好
并尽可能接近专业

去年夏天的暑假,我的外甥女异常失落。

从大一开始,她就加入了校学生会组织的社团,那次由学校牵头,社团组织了“大学生走进山村去支教”的公益活动,为期一个月。

她非常希望抓住这次机会,深入大山,走进贫苦山区,真切的感受了一下当地儿童的生活。

由于名额有限,层层塞选,最后确定了从包括她在内的20名同学中,选出15名。

而她终于因为“没有特长”而与这次支教失之交臂。

我给出的建议是:你才18岁,你还有机会。

这次的失败仅仅是一个教训,在今后的人生中,你应该尽可能的去培养至少一个爱好。

这个爱好,可以业余,最好尽可能地接近专业。

你今天是在大学里,因为没有特长与支教失之交臂,明天就有可能是在职场上与机会擦肩而过。

没有哪个老板不愿意招聘一个本职工作之外,无一特长的员工。

同样一个岗位,你只能做好服务。

但有的人不但能做好服务,还会开拓市场,不得已情况下,还能写策划案。

不仅如此,还做的有模有样,这是本事,更是不让自己被替代的底气。


持续充电
是你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由于职业原因,我每天都能接触到大量的求职者。

他们的经历时时感染和鞭策我,要不断努力。

而我发现,在众多求职者中,有一批人,她们却有着更为令人心酸的苦楚,那就是宝妈

有太多的宝妈,因为怀孕生产,不得不被迫与自己衷爱的职业做短暂的告别。

也有太多的宝妈,因为孩子与家庭缘故,已经无法再回到从前的岗位,甚至连重新就业都成为难题。

对于职场妈咪,职业空档期的危害是致命的。

因为我看到太多人,在生孩子之前,有着光彩夺目的简历,如果像男人一样,一直打拼,她们一定会绽放出绚烂不已的人生。

我之前曾遇到一个宝妈,她在孩子3岁时来求职,她应聘的简历上没有职业空档期。

她说她在岗位上一直工作到临盆的前一天,就连产后的月子里,都在给公司写方案。

我查询了一下她的社会保险缴费明细。确实,一直是企业参保状态。对于这样的员工,我深表敬佩。

可是,当我们熟悉到无话不谈的两年后,她才坦言,她其实在入职简历上说了谎。

她的社会保险是连续的,但那是她自掏腰包,为了看上去连续。

她之所以能全职在家三年后,迅速适应职场,完全是她不间断地对行业和职业地关注与丝毫不敢懈怠的学习。

她说:“我太爱我的工作了。我也太知道,空档三年的职业危害是什么。而且我更清楚,一个人已婚女人,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将面临怎么样的不幸。”

如今,持续不间断的学习,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宝妈要面对的问题,而是身为职场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引起警醒。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哪怕只荒废一年,重新进入状态时,你就会倍感压力。

这种压力不是来自于我们自己,而是职场本身赋予的。

如果你想要,也只能在这个场子混,那就别废话,持续充电就对了。

当地中海的微风不再眷恋的那一刹,北纬三十度的思念坠落成了撒哈拉。

当伊比利亚的月光跨过了直布罗陀海峡,我穿过思念的沙,等你在月光下的拉萨布兰卡。

你是北大西洋暖流,我是摩尔曼斯克港,因为你的到来,我的世界终年不冻。


这是浙江省金华市宾虹中学,高一年级地理老师丁晓涵的学生们,写给老师的“情书”。

其实,这“情书”是丁老师让同学们写的,而且要求“地理版”。


之所以有这个想法,是因为刚学完地理必修一的内容,想结合趣味性,让同学们“变被动为主动“,把教材再翻阅一遍。


人民日报报道了丁老师的事迹,网友们纷纷点赞,同行们争相效仿。

无疑,丁老师是成功的。

她的成功不是别的,而是她出自于对自身职业的热爱,进而迸发出的创新意识。

当你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创举,还用担心饭碗吗?

这时候应该考虑的问题,恐怕是如何让自己变得伟大。

职场很残酷,亦很无助。

但汪国真诗里也说:

尽管心很累 很疲倦,

我却没有理由后退,

或滞留在过去与未来之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