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青春期的抑郁症孩子,遇上更年期的焦躁父亲。

 郁金香抗抑郁 2020-06-19

今日导读

   今天的作者,是一名17岁的抑郁症少女。如今的她,即将面临升学考,但父亲蛮横的教育态度、拒绝沟通的行为、无端的指责,让她倍感压抑。

   她的父亲已经年近半百,正在遭遇中年危机,事业的不顺心,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让他变得容易焦躁、对事事都不顺心、时常抱怨。

   作为女儿的她,经常被父亲无端地指责和说教,她的一切爱好,在父亲的眼中都是玩物丧志,碌碌无为的父亲把未来的希望寄托在了孩子身上,却没有意识到孩子并不是家长的附属品,他们有权过自己的人生。

   这是一篇来自孩子的内心的呼喊,是一个女孩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如果你是孩子,也许你会从中找到共鸣,获得启发;如果你是家长的你,也许可以通过这篇文章,窥探到一丝孩子的内心世界。

我的父亲今年44岁,是一名斜杠青年,主业是一名保险业务员,副业是一位滴滴司机。他如今年近半百,上有老下有小,事业上也并不如意。

而我则是一名即将面临升学考的中专考生,17岁的花样少女,确诊为抑郁症4年,需要长期服药,自残成瘾,且多次自杀未遂。乖巧——是别人对我最多的评价,但所谓的乖巧只不过是我从小憋到大的内伤罢了。

对父亲,我充满了抗拒和怨恨

在我三岁那年,父母为了偿还房贷外出打工,期间每年都至少会回来一次。从小我就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他们是我最亲的人。每次父母回家我都满怀期待,当离别的那一刻来临时,即使内心充满不舍,我表面也会装作毫不在意的样子,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偷偷的哭。

2013年,母亲回到我身边,2014年,父亲也回到了我身边,2015年,我开始自残,2016年,外公去世,我也是在这一年被确诊为抑郁症,并开始服药。

我曾一度想随外公而去,但在父母面前,对于这件事我依旧假装自己没有受到影响。一个人的深夜,我躲在被窝里哭到颤抖。由于学习退步、同学排斥,学校建议我休学,父母责备我,老师也多次找我去谈话。原本在重点初中排名前200的我,成绩更是一落千丈,出身部队的父亲,对我向来要求很高,他得知后,对我极为不满

而我对父亲,则是内心深处充满了抗拒与仇恨,我恨他在我童年时什么都不管,现在看我却哪都不顺眼,还反对我所有的兴趣爱好。每一次我在学校自残、自杀,父亲知道后除了指责再无其他。在我初三那年,我实在受不了,下定决心要结束这一切,但幸运的是我被同学救了下来,随后老师通知家长把我带回家。

母亲没有过多地说些什么,或许是因为她嘱咐过父亲不要说我太多。可是第二天,父亲借着带我出门散心的名义,对我又是一顿说教,这再一次激发了我想要结束生命的念头。

我甩开他冲向了河边,他一把抓住了我,对我吼道:“你有什么资格去死?你的命是我给的,要死也要经过我的同意。”我恶狠狠的说:“当初你们生我的时候你经过我的同意了吗?”就这样,我们甚至动起了手,僵持到了最后我实在没力气了,被父亲带回了家。从那以后他对待我也开始变得小心翼翼了,为了获取我的原谅居然还请假陪我。

住校的那段时间,他时常主动给我打电话,甚至开两小时的电驴,大晚上给我送饭。其实我知道他一直都是爱我的,只是方式让我无法接受,因为他的强势让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做什么都是错的。

我也无法和他沟通,因为每一次他根本都不给我开口的机会,只要我一开口必定吵架,结局便是两败俱伤。所以,我只能选择继续压抑,因为压抑比攻击他要好受得多。

说到亲子关系,大家想到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父母想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可殊不知我们孩子也很想亲近父母,可是有些父母却连机会都不给我们。不得不让我们选择放弃无谓的挣扎,我们尝试去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成为懂事的孩子,可是部分父母却从未试着去理解孩子。中国式教育没有所谓的平等,只有孩子必须尊重父母,而父母并不一定要尊重孩子。

更年期的父亲通过指责家人发泄焦虑

近期,我的父亲似乎进入了更年期,对什么事情都喜欢抱怨,说我和妈妈一点都不体谅他。他一见到我就催着我学习,说我不上进,这也看不顺眼那也看不顺眼。我喜欢画画,他说画画没用,考试又不考,我去听歌,他说还不如去听英语。我现在学的是会计,他让我去考会计证,说没有证我这几年书等于白读,可是我压根就学不会,也学不进去。

总之,在他的眼里,我似乎一无是处。他觉得自己为家里奉献了那么多,而我什么都不做,连自己都管理不好。不只是我,连我母亲他也开始唠叨,脾气异常火爆。

若不是我现在情绪比较稳定,可能又会重蹈覆辙。我静下来分析了一下,我感觉父亲特别焦虑,工作和事业上都不乐观。他害怕我也会走他的路,于是把自己的理想强加于我。

我想想觉得父亲也挺可怜的,父亲年近百半,最在意的莫过于事业,而他快要一辈子碌碌无为了,又不敢面对这一切,只能把希望寄托于孩子,可我不是他的附属品,而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每一次被说教我都感觉特别委屈。

他是第一次做父亲,可我也是第一次做孩子,凭什么他就可以把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强加于我呢?我在学着理解他体谅他,而他的眼里更多的只是工作和事业,总是说孩子要尊重父母,可尊重是互相的。无论男女老少、贫富差距、地位悬殊,都应当是平等的。也唯有真正的平等交流,才能解决问题。

我知道我的父亲为了这个家在努力工作挣钱,我每个月的开销光是药费就不少,但家并不是我们的垃圾桶。如果家里堆满了垃圾,住在里面的每一个人都不会舒服。我的母亲为了我改变了很多,她也在挣钱养家,她还背着我加入了郁金香的家长成长学校。

如果屏幕前的你也是孩子,我想告诉你,不要期待着别人的改变,想要成长必须要自己去学习、去改变。父母的态度,在于我们看待它的角度,他们对着我们说的一些话,不一定就是说给我们听的,或许是说给他们自己听的。 我们要做的,是接纳父母的情绪,然后合理地表示抗议和建议,父母是爱我们的,只是他们用了错误的表达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