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经世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

 中医乃瑰宝哦 2020-06-19

通讯员 张莉 本报记者 陈小飞

       徐经世是第二届国医大师,他常常说自己受之有愧,但既然国家给了他这个殊荣,他认为就应该担负起责任,他说:“荣誉是新的起点,责任要勇于担当。”

      心系基层卧行千里

     85岁高龄的徐经世始终心系基层中医的传承发展,他时常和身边的学生念叨:“基层中医师十分渴望做好临床,但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他们常常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缺乏引导,我们责无旁贷,有机会我一定要帮帮他们。”不久前他就带领团队先后深入宣城、亳州、五河等地帮助基层的中医答疑解惑。每次去基层都需要乘坐数小时的车。为了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他就躺在后排座椅上,为此他还拒绝了当地医院专车接送的好意,而是请亲戚帮忙开车,以便可以随时下车休息。虽然很辛苦,但每次看到基层医生获益时他都会很兴奋。每次去基层他,都要求当地组织者让更多的基层中医师来参加,尽量覆盖面广一些。例如去亳州市华佗中医院时,他提出希望除亳州市外特别邀请涡阳、蒙城、利辛三县的基层中医师来参加,当时百余人的会议室挤得满满的,很多人都只能站着听。徐经世详细讲述了如何才能做好中医临床,怎样才能提高临床疗效,会后一位乡镇医院的70多岁的老者十分激动地对他说:“徐老,非常非常感谢您,您的讲座对我的启发太大了,如果我再年轻一些我一定躺在你家门口,赖着您,一定让您收我做徒弟。”同去的徐经世团队成员也分别从不同层面做了讲座,有的讲述如何整理临床医案,有的介绍徐经世的临证经验,有的讲解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处理临床数据、如何做科研等。徐经世西学中的弟子张莉也在会上做了题为《破冰之旅——“西学中”的心路历程》的精彩演讲,她利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再现了她从不信中医到相信中医到痴迷中医的蜕变过程,反响很大,“不是中医不好,而是我们没有学好”这句话被很多人记住,会后有人向她竖起了大拇指:“你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中医,了不起!”。

     现场教学点迷津

    每次到基层,徐经世都会提前通知当地的医生把他们疗效不满意的病人带来,自己进行现场教学。在亳州时就有一位医生诊治一位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久治不愈,徐经世诊视后指出:诊疗方法没有问题,关键是剂型不合适,建议把汤剂改为散剂,因为“汤者,荡也”,不利于肠道黏膜的恢复,之后随访患者,疗效果然大大提高。

    每次去基层除了进行学术讲座及现场教学外,徐经世多会邀请当地的医生进行座谈,听听他们的想法并现场答疑,大家在座谈会上畅所欲言,俨然是一个小小的学术沙龙。例如在亳州华佗中医院的座谈会上,一位医生提出一个病案:病人反复咳嗽痰中带血,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多方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久治无效。徐经世立刻指出:不能单独考虑肺的问题,应该考虑肝气犯肺、木火刑金,必须从肝论治,建议用代赭石镇肝气,再联合黄连温胆汤、甘桔汤、生脉散等即可;在谈到失眠时徐经世指出由于时代的原因,心脾两虚者已经不多见了,取而代之的多是因肝气不调、郁热扰心者多见,建议要从肝论治,酌情选用温胆汤、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等。座谈会气氛非常热烈,会议结束后大家仍然围着徐经世迟迟不肯离去。

    开设门诊续传承

    徐经世一直在思考如何改变3年师承教育后“老师是老师,学生是学生”的状态,他认为,3年的学习其实仅仅是师承教育的开始而不是师承教育的结束,如果师承出师后学生回归各自的临床工作岗位,不再与老师有交集,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地就把老师教的知识淡忘了,重新变成了“老师是老师,学生是学生”的状态。于是2016年,在徐经世的倡议下,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设了国医大师工作室门诊,安排出师后的弟子们轮流坐诊,遇到疑难病例及时与老师沟通交流,疗效仍然不满意者直接推荐给老师诊治,两年来,成效明显。“通过这个门诊我的进步非常快,因为有徐老在背后的大力支持,甚至有时是一对一的指导。”他的一位弟子说。

    徐经世认为中医传承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中医学的未来,所以他抛弃门户之见,敞开胸怀,只要愿意学,他就愿意教。如丽水市中医院的郑勇飞、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的袁来胜、六安市人民医院的侯浩斌、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的马宇等都曾慕名来跟从徐老学习,目前均已能在业务上独当一面。

    国医沙龙搭平台

    看到基层那么多中青年中医师有那么饱满的激情和对中医的渴望,徐经世心中充满了感慨与激动,于是2014年,尚在安徽省立医院住院期间,他就开始谋划搭建“国医沙龙”的平台,以使更多的人能参与到中医的学术活动中来,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基层中医师有机会学到临床的“真功夫”,为中医药事业继火传薪。目前国医沙龙的大型活动已经举办3期,反响很好。

    院外建站传真经

     近年来很多医院邀请徐经世到所在医院建立国医大师工作站,经慎重考虑及报医院批准后,徐经世在宁夏吴忠市及安徽亳州市华佗中医院建立了工作站。上世纪80年代宁夏中医力量非常薄弱,1986年安徽中医药大学(原安徽中医学院)开设了宁夏班,培养了60位中医师,目前这60人是宁夏中医的主力军,同时宁夏是少数民族地区,为支持少数民族中医药发展,徐经世选择了在宁夏建站。亳州是安徽的药都,但其中医力量非常薄弱,为使医药更好地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徐经世决定在亳州建站。他说:“我精力有限,但既然建站我就要对其负责。”以工作站成立后。徐经世不但经常亲自去进行教学及指导,而且定期安排工作室成员前往交流,同时请当地工作站的人员定期来院跟师学习、悉心指导。学生们激动地说:“徐老是真传经、传真经啊。”

    虽已是耄耋老人,徐经世对待中医仍痴心不改,他曾为自己写下这样一句话:“余志不移,痴心不改,我永远将个人命运同中医之命运连同在一起。”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张莉 陈小飞)

载2018年1月12日《中国中医药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