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剧_互动百科|“念”却如歌,“白”而不淡

 风吟楼 2020-06-19
语言是人类日常生活表达思想和沟通的工具,而语言的表达又是通过声音的高低强弱、抑扬顿挫、快慢急徐、虚实明暗来构成不同的声音造型的。所谓“声音造型”,我国著名戏剧作家夏衍说过,声音造型是指运用声音的物理属性、时空属性,以及人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创造丰富的、立体的声音形象来反映客观世界和具体事物。

夏衍

戏曲舞台的念白,是指演员在没有音乐伴奏的情况下,通过对日常生活语言的适当夸张、美化而达到叙述内心思想与情感效果的一种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剧本中,它与唱腔相互衔接、彼此相间、造成对比,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一位演员要把握好戏曲舞台上角色的念白,主要是要熟练地掌握好声音的音高、音量、音长这三个基本要素在不同的规定情景、行动目的、内心状态中的变化,从而达到表情达意、塑造人物、阐发主旨的最终目标。
潮剧《闹开封》是一出经典的折子戏,讲述的是巡天侯之子李天福强抢民妇张娇瑞,途中猎人张普仗义解救,李天福将张普扭解开封府,要求开封府尹王佐将张普治罪。开封府尹王佐在弄明真相后,秉公执法,问罪天福。李母诰命夫人王氏闻讯赶到开封府,仗势威逼王佐释放其儿,并指使家奴李虎刺杀人证张普。谁知李虎误杀天福,王氏恼恨使泼,自毁冠带,大闹公堂。王佐正气凛然,拘锁王氏,同上金銮。该剧主旨明确,结构分明,人物突出、词曲俱佳,尤其是念白在剧中占了很大的篇幅,这对扮演剧中人物的演员是很大的考验,戏谚有云:“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这可以看出念白在戏曲表演中的分量。念白之所以在戏曲表演中占有很大的分量,是因为它要求演员在没有音乐伴奏的情况下,通过发声器官的运动,表现出此时此地剧本的规定情景和人物此刻的内心世界。下面,就以《闹开封》为例,通过对声音的音量、音高、音长这三个基本要素的分析,阐明该剧念白所创造的声音造型。


1

音量

音量,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变化。它取决于发声组织的用力程度、气流的强弱程度以及音波振幅的大小。戏的一开始,李天福伙同爪牙扭解张普上场,李天福这个人物在某种意义上类似古代杂剧的“冲场”(所谓冲场,就是一出戏中第一个上场的人物)而冲场上场之后必须念“上场诗”和“定场白”。且看本剧中,李天福在上场后念道:“可恨张普太刁顽,坏我好事恨难休,安下借刀杀人计,开封府上讨娇娘”,这可谓是上场诗,起到了亮明身份、叙述事情起因的作用;接着念:“本公子李天福,为夺取民妇张娇瑞,不料中途被恶棍张普,抢回花轿,是我命齐府中家将,将张普拿住。怎奈娇瑞父女逃藏无踪,今奉我母亲之命,将张普押交开封府,着令追回娇娘。李虎,(李虎应声:在)速往府衙。” 这可谓是“定场白”,起到稳定观众情绪、详述故事发生前因的作用,从而自然地展开情节。这一段,演员通过音量的增强(主要是加大发声组织用力,增加音波的振幅),塑造出李天福这一盛气凌人、狂妄骄横的人物形象,给观众留下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印象。再者,念白音量的增强,也表达出此时李天福因恶行未能得逞而气急败坏的心情,从而为接下来这个角色在舞台上的一言一行作了铺垫,使其行为有一定的依据。

音量的增强,一般是表现人物情绪的激动、亢奋等;音量的减弱,一般是表现人物情绪的低落,或彷徨无计时的独白。戏曲舞台上,有时根据剧情的需要,即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人物内心世界,也要通过“打背供”的形式,向观众说明。当王佐向张石张娇瑞询明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要让李天福招供画押,谁料李天福竟咆哮公堂,王佐忍无可忍,大声叱道:“刑具侍候”,此时李天福吓了一跳,当地跌坐,暗自说道:“哎咋!老头儿变脸无情,逼我招供画押,若不依从,难免吃了眼前之亏······”,这几句口白,演员通过减弱音量,表现了李天福在开封府尹严辞训斥之下,对眼下情势的判断和对王佐命令依违的选择,展现出复杂的内心世界,也形象地塑造出李天福外强中干的性格特点。

2

音高

音高,指的是音调的高低变化。它取决于声带的张弛程度。音调的高低,既是一个人声音的自然现象,也是演员在运用不同的共鸣位置而造成的音调差别。在戏曲舞台上,念白音调的高低,不仅是一种声音现象的体现,它还承载着剧本赋予角色此时所言的意义和目标。剧中,当诰命夫人王氏到达开封府后,在花厅与王佐对话之时,诰命夫人这个角色便通过音高的变化,反映出角色此时的内心世界。为了便于说明,笔者将这段对白照录如下:

【王佐与王氏在台中椅上坐下

王佐:夫人驾到,下官失迎了。

王氏:好说了,不请自来,老身莽撞了。

王佐:哪里哪里,夫人驾临,必有面教。

王氏:久仰贵府,审案贤能,今早投告一案,谅已办妥啊呵。

王佐:一干人案,均已审问过了。

王氏:那罪犯慑于大人威德,谅已招供认罪了。

王佐:正是招供认罪了。

王氏:不错,贵府果然名不虚传。

王佐:好说了,但求夫人鉴谅。

王氏:贵府为我家费神,日后自当重谢。

王佐:这个······不敢,不敢。

王氏:未知此案如何了结?

王佐:此案非比寻常,卑职未敢轻率了结。

王氏:嗯?犯人既已招认,就该从严究办。

王佐:理该严办!只是这犯罪之人,倒是······

王氏:是什么?

王佐:是······贵公子!

王氏:啊?


第一二句对白,是礼节性寒暄,在语调上比较平稳,但当王氏这个角色说到:“久仰贵府,审案贤能,今早投告一案,谅已办妥啊呵”时,在“谅已办妥”四字上,故意提高了音调,我认为,这样的处理,正恰如其分地反映了王氏此时的心理世界:其一,王氏认为,她家是皇亲国戚,王佐当然识得时务,将张普治罪,并按照她来书之意,追回张娇瑞;其二,王氏在“谅已办妥”四字上提高音调,也体现了王氏对王佐的心理暗示和威胁,王氏认为,即使王佐没有立即按照她的示意判决此案,那么我如今以诰命夫人的身份来到这里,难道你王佐不用依从我意吗?王佐回答:“一干人案,均已审问过了。”王氏此时仍不放心,此时,扮演王氏的角色上身略微往前倾斜,语调略微降低继续问道:“那罪犯慑于大人威德,谅已招供认罪了。”我认为,在这句话的处理上,降低语调也正真实地体现出王氏此时的内心轨迹:既然审问过了,那么罪犯(王氏误认为是义士张普)就应该招供认罪,但是王氏内心明知是自己颠倒黑白,仗势欺人,但是为了儿子,不得不指鹿为马,所以此时降低了语调,既体现王氏在某种程度上的心虚状态,又迫切的想得到王佐肯定性的答复。当王佐给出了王氏所要的答案时,王氏又提高语调说道:“不错,贵府果然名不虚传”,在角色的心理,这是一种奸计得逞的快意流露,在舞台语言艺术上,这又与前面念白的音高形成一种高低的对比,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王氏又再追问,这个案件如何了结,王佐说道“此案非比寻常,卑职未敢轻率了结”,听完王佐这异常的回答,王氏出乎意料,又降低了语调,说道:“嗯?犯人既已招认,就该从严究办”,这时语调的降低既体现王氏疑惑的心理:本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为什么还不敢了结?所以十分纳闷;同时这种语调的变化,也塑造出王氏时刻欲置良民于死地的阴险狠毒的人物形象。而这与前一句在语调上又自然地形成一种高低循环往复,不断地把剧情向前推进。

3

音长

音长,指的是声音长短的变化。当一个声音发出之后,它的音波延长时间越长,那么它的速度节奏就越慢。音长的变化和语言的速度和节奏有一定的关系。戏曲舞台上语言的速度节奏,不是可以随意表现的,它必须根据人物角色的内心依据和剧本的规定情景进行有目的的设计,从而使每一句口白既贴合剧情需要,又富于韵律感和艺术美。《闹开封》一句中,当王佐在听到班头说道:“大人有情”,王佐在台内一声“搭架子”之后便上台了,上台亮相后,念道:“养就胸中正气,无愧头上青天”,这两句台词,第一句以匀速进行,第二句在速度上就明显放缓,音波延长。我认为这样的处理,首先,是规定情景的需要,因为这时王佐尚未得知有案件投告衙前,在思想和心情方面,是比较轻松安然的状态,所以体现在语速上,就比较舒缓;其次,第二句在音长上,比第一句更长,主要是起到强调和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同样的字数,音波的延长,容易使人精神集中,不会草草听过,起到了对这一句念白的强调作用,进而烘托出人物的整体形象。可以说,王佐整场戏的活动,无不诠释着他上场时念的这两句口白,把一个爱民如子、正气凛然的清官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


对于音长(语言速度和节奏)变化的设计,要以剧本规定的环境气氛和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心理变化的为依据。在戏曲舞台上,一般来说,在外部环境气氛激烈的情况下或者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达到高潮的时候,语言速度是偏快的、音长较短的;反之,当外部环境气氛处于一种比较平和的状态或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尚未激化时,语言速度就偏慢了,相对应音长便较长一些。但是有时因为特殊的环境气氛或者为了达到某种舞台语言艺术效果,也会出现背离的情况,行里人称为“外松内紧”或“外紧内松”。
当诰命夫人得知罪犯是自己的儿子李天福之后,她先是矢口否认,后来当得知儿子已在堂上招供画押之后,她自知狡辩无益,反而诬说是王佐受贿,更想抢过状词毁灭证据。在这个过程中,王佐与王氏有几句对白,充分地体现音长的变化对构成声音造型的作用。为了便于说明,笔者将对白录写如下:

王佐:夫人啊夫人,你身为诰命,怎可无中生有,须知强抢娇瑞之事,已有公子亲笔供状为凭!
王氏:状词在哪里······
王佐:在这里······(袖中掏纸科)
王氏:在哪里······(做好准备强抢状词的姿态)
王佐:在这里······哎咋······(王氏抢纸科)

在王氏两番问道状词在哪里的时候,其内心是紧张的(因为她得知状词在王佐手中,那么儿子的罪证就难以掩盖),但是她在外部语言表现却是语速缓慢,音长略长。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语言处理?那是因为此时诰命夫人自知劣迹败露,她想毁证灭据,为儿子掩盖罪行,行动的目的是引诱王佐拿出证据,内心的状态是要试探王佐,看看他是否会拿出儿子的供状。所以这种试探的态度,不能表现出太过急切,否则内心的目的会让人觉察出来。所以,为了掩盖内心的真实想法,故作镇定,语言节奏适度放缓。这是内在心理状态和外在语言速度呈现“外松内紧”状态的一个例子。
当然,剧中也有内在心理状态和外在语言速度呈现“外紧内松”状态的例子。当李天福踢死张石之后,王佐忍无可忍,吩咐衙役“拿下凶徒囚牢房”,这时王氏上前进行阻拦,念了如下一段口白:“住了!王佐啊王佐!你要我杀人偿命,我要你洗耳恭听。妾夫当朝巡天侯,我家世代公卿。当今朝阳是我妹,我乃皇封一诰命。若敢狂妄犯上,定教你命难存生!”细加分析此时诰命夫人的心理状态,她是有恃无恐的,因为至亲之人都是皇亲国戚,就算是再弄死一个草民有何关系?所以内心是一种毫无畏惧,恣意妄为的心理,可以说是一种“内松”的状态。可是角色在念这段口白的时候,却是一种“外紧”的呈现:音长较短、语速略快,字字铿锵。这样的语言艺术处理,我认为,正是因为诰命夫人这种有恃无恐的心理(内松),才让她表现出一种步步紧逼、权焰炽人(外紧)的语言行为状态。这样的处理,把一个骄横泼辣、狂妄奸刁的诰命夫人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戏曲舞台上的念白语言艺术,在塑造角色、渲染气氛、揭示心理、推进剧情上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而要使念白艺术发挥它在舞台上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在理解剧本内涵、认识角色性格、区分规定情景、明确行动目的的基础上进行强弱、高低、快慢、抑扬等艺术化处理,才能达到良好的舞台效果。多年来,我看到了一代一代年轻的潮剧演员活跃在舞台上,当然,从扮相、技术、唱腔等方面都很不错,但是在念白的功夫上,却往往不如人意,有的甚至出现“赶字”的情况,这就明显地影响了舞台语言艺术效果。念白念白,要“念”却如歌,“白”而不淡,才能构造出形态各异的声音造型,从而呈现戏曲舞台念白艺术特有的韵律和美感。

(注:本文以90年代左右广东潮剧院一团拍摄的舞台版《闹开封》为分析对象。其中王佐由张长城扮演,王氏由朱楚珍扮演,李天福由杨应森扮演,张石由黄盛典扮演,张娇瑞由张小亭扮演,张普由林金荣扮演。)



潮剧《闹开封》字幕版 主演:张长城 朱楚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