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情

 之初112 2020-06-19

​内伤

内伤是我们的情志或者行为超过身体的调节范围,致使脏腑受到伤害而发生的致病因素。比如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当等。内伤病因和外感病因是相对而言的,所以被称为内伤。

《内伤之七情》

七情就是我们的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这其实就是我们的精神意识对外在世界的某一种反应。七情与人体脏腑功能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七情分别归属于五脏,主要以喜、怒、思、悲、恐而称之为五志。

七情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的活动范围内,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七情作为病因,可以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而且对疾病的好转与恶化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1、七情与脏腑关系的规律是:心主喜,过喜则伤心;肝主怒,过怒则伤肝;脾主思,过思则伤脾;肺主悲、忧,过悲过忧则伤肺;肾主惊、恐,过惊过恐则伤肾。如果脏腑出现了病变就会出现相应的情绪反应,而如果情绪反应过度了又可能损伤相应的脏腑,所以情志与脏腑互相影响。

2、七情与气血的关系:气和血是生命活动的两大基本物质,气对脏腑有温煦推动的作用,血对脏腑有濡养的作用。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的变化。古人说:“血有余则怒,血不足则恐。”

脏腑的生理活动必须以气血为物质基础,而精神情志又是脏腑生理功能的活动表现,所以情志活动与脏腑气血关系密切。


七情的致病特点

1、精神刺激

七情属于精神性致病因素,所以发病必然与精神刺激有关。在整个病程中,情绪的改变可使病情发生明显的变化。比如癫病大多是受情志所伤,这个过程首先因为忧郁伤肝,导致肝气郁结,然后损伤于脾,脾失健运而引起痰浊内生,从而痰气上逆蒙蔽心神,使人的意识不能自主,所以精神对疾病起重要的作用。


2、伤及脏腑

不同的情志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变。比如喜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无法集中,甚至会精神失常。七情的过激行为虽然会损伤五脏,但与心肝的关系尤为密切。心为五脏六腑之主,生命活动虽然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但必须接受心的统一主宰,所以心神受损了,会涉及到其它脏腑。肝失疏泄,气机紊乱,也是情志发病的关键。

心主血而藏神;肝藏血而主疏泄;脾主运化而居中焦,脾为气机升降的枢纽、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情志最容易损伤心、肝、脾三脏以及气血失调最为多见。

此外,喜、怒、忧、思、恐这些情志活动失调,会引起脏腑气机混乱,比如肝郁而化火,会出现烦躁、易怒、失眠、面赤、口苦,以及吐血、衄血属于火的表现,这个被称为“五志化火”。还可以导致“六郁”,就是气郁而湿滞,湿滞而化热,热郁而生痰,痰滞而血不行,血滞而食不化。所以由气郁就可以导致血郁、痰郁、湿郁、食郁的病变。


3、影响脏腑气机

“百病皆生于气”。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气,即七情。七情以外,加上寒热,就称为九气。古人说: 气贵冲和,运行不息,升降有常。气出入有序,升降有常,周流一身,循环无端,则无病。若七情变化,五志过极而发,则气机失调,或为气不周流而郁滞,或为升降失常而逆乱。

七情其实就是气不周流而郁滞,就是升降失常而导致逆乱。

比如怒气上逆,怒在肝,但凡遇到愤怒的事、或者不遂心意的事,产生一时的激怒,一般不会致病。

可是如果暴怒,就可以反伤到肝,使肝气向上疏泄太过了而成为上逆。肝气上逆,血会随着气往上升,那就会头晕头痛、面赤耳鸣,甚者吐血或昏厥。肝气横逆,亦犯脾而致腹胀、泻泄。肝克胃,而出现呃逆、呕吐。肝肾同源,怒不仅伤肝,还能伤肾,肾伤则恐惧、健忘、腰脊酸软。古人将肝脏称为五脏之贼,所以肝气疏泄失常,会影响各各脏腑的生理功能而导致多种病变。


喜则气缓:喜能够缓和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面。在正常情况下,喜能缓和紧张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表现为健康的状态。但是喜乐过于极端,超过正常限度,就可导致心的病变。暴喜伤心,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乏力、懈怠、注意力不集中,乃至心悸、失神,甚至狂乱等。


悲则气消:悲是伤感而哀痛的一种情志表现。悲哀太过,通常会耗伤肺气而涉及到心、肝、脾等多脏的病变。如耗伤肺气,使气弱消减,意志消沉。可以见到气短胸闷、精神萎靡不振和懒惰等。


思则气结:思为脾之志,思考本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动,若思虑太过,则可导致脾气郁结,中焦气滞,水谷不化,可见胃纳呆滞、脘腹痞塞、腹胀便溏,甚至肌肉消瘦等。思发于脾而成于心,思虑太过,不但伤脾,也可伤心血,使心血虚弱,神失所养,而致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多梦等。


恐则气下:恐是一种胆怯惧怕的心理作用。长期恐惧或突然意外惊恐,皆能导致肾气受损,所谓恐伤肾。

惊与恐不同,自知者为恐,不知者为惊。惊能动心,亦可损伤肝胆,使心胆乱,而致神志昏乱。


总之,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与内脏有着密切的关系。情志活动必须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而人的各种精神刺激只有通过有关脏腑的功能,才能反映情志的变化。故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情志为病,内伤五脏,主要是使五脏气机失常、气血不和、阴阳失调而致病的。至于所伤何脏,有常有变。七情生于五脏,又各伤对应之脏,如喜伤心、怒伤肝、恐伤肾……,此其常。但有时一种情志变化也能伤及几脏,如悲可伤肺、伤肝等,几种情志又同伤一脏,如喜、惊均可伤心,此其变。临床应根据具体的表现,作具体分析,不能机械地对待。

《内伤之饮食》

饮食是健康的基本条件。饮食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完成各种生理功能,保证生命生存和健康的基本条件。

正常饮食以维持生命活动,但饮食失宜,常常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饮食物主要依靠脾胃消化吸收,如果饮食失宜,首先就会损伤脾胃,导致脾胃的腐熟、运化功能失常,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其次,还能生热、生痰、生湿,产生种种病变,成为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饮食失宜包括饥饱无度、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等。

一、饮食不节

饮食贵在有节。进食定量、定时,这才是饮食有节。

1、饥饱失常,在小孩子最为多见,小孩子脾胃相比成人要弱,容易出现消化不良,所以食滞时间长,可以郁而化热;如果吃生冷寒凉的食物,又可以聚湿生痰。成人如果久食过量,还常常阻滞肠胃经脉的气血运行,出现下利、便血,痔疮等。一般过多的吃肥腻甘厚等味,容易化生内热,严重的会引起皮肤上面肿个孢和疮毒等。

总之,不能够等到相当饥饿的时候再吃饭,吃饭不可以过饱;也不可极渴而饮,饮亦不可过多。饮食过多,则生积聚;渴饮过多,则聚湿生痰。

此外,如果生病过程中,饮食不节还能改变病情。比如在热病中,病情初愈,脾胃会很虚弱,饮食过量或者吃不消化的食物,常常导致食滞化热,与病情的余热相结合,会使热邪久久羁绊,可能引起愈合迁延时日或者再次复发。


2、饮食无时:有规律按时用餐,可以保证消化吸收有节奏地进行,脾胃则可协调配合,有张有弛,水谷精微化生有序,并输布全身。自古以来,就有一日三餐,“早饭宜好,午饭宜饱,晚饭宜少”之说。若饮食无时,亦可损伤脾胃,而产生其它病变。


二、饮食偏嗜

饮食需要五味调和,寒热适中,无所偏嗜,才能使人体获得各种所需的营养。饮食如果偏嗜,过寒过热,或五味偏嗜,皆会导致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


1、种类偏嗜:饮食的种类应该合理搭配,这样才能获得充足的营养,才能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人的膳食结构应该谷、肉、果、菜齐全。且以谷类为主,肉类为副,蔬菜为充,水果为助,调配合理,兼而取之,这样才能有益于健康。若调配不均匀,所吃的食物,就嗜爱那一种,这个叫做味有所偏,脏就有偏胜,导致脏腑功能偏胜,失去平衡。


2、寒热偏嗜:饮食要寒温适中,否则多食生冷寒凉,可损伤脾胃阳气,寒湿内生,发生腹痛泄泻等症。偏食辛温燥热,可使胃肠积热,出现口渴、腹满胀痛、便秘,或酿成痔疮。


3、五味偏嗜:人的精神气血,都由五味资生。五味与五脏,各有其亲和性,如酸人肝,苦人心,甘人脾,辛入肺,咸人肾。如果长期嗜好某种食物,就会使该脏腑机能偏盛偏衰,久而久之会按照五脏之间的相克关系传变,损伤它脏而发生疾病。比如咸味吃的太多,会使血脉凝滞,面色失去光泽;苦味的东西吃太多,会使皮肤干燥而毫毛脱落;多食辛味的东西,会使筋脉拘急而爪甲枯槁;多食酸味的东西,会使皮肉坚厚皱缩,口唇干薄而掀起;多食甘味的东西,则骨骼疼痛而头发脱落。

此外,嗜好太过,导致营养不全,缺乏某些必要的营养,从而殃及脏腑产生疾病。比如脚气病、夜盲症、瘿瘤等都是五味偏嗜的结果。

所以,饮食五味应当搭配适宜,平时饮食不要偏嗜。生病时应该注意饮食宜忌,饮食与病变相宜,能辅助治疗。反之,疾病还会加重。

《内伤之劳逸》

劳逸包括过度劳累和过度安逸两个方面。正常的劳动和体育锻炼,有助于气血流通增强体质。必要的休息,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不会使人致病。只有比较长时间的过度劳累,或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或房劳过度,过度安逸,完全不劳动不运动,才能成为致病因素而使人发病。


一、过劳

过劳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和房劳过度三个方面。


1、劳力过度:劳力过度主要就是长时期的做不适当的活动,还有超过体力所能负担的过度劳力。

劳力过度可以损伤内脏功能,致使脏气虚少,可出现少气无力、四肢困倦、懒于语言、精神疲惫、形体消瘦等,即所谓“劳则气耗”。


2、劳神过度:劳神过度是思虑劳神过度。劳神过度可耗伤心血,损伤脾气,出现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及纳呆、腹胀、便溏等症,甚则耗气伤血,使脏腑功能减弱,正气亏虚,乃至积劳成疾。


3、房劳过度:房劳过度是性生活不节,纵欲过度。正常的性生活,一般不损伤身体,但房劳过度会耗伤肾精,可致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精神萎靡,或男子遗精滑泄、性功能减退,甚至阳痿。


二、过逸

过逸是指过度安逸。

1、逸则气滞: 这是长期活动量不足,不劳动,又不运动,使人体脏腑气血功能运行不畅,导致脾胃功能减退食少,腹胀、体弱神倦,肌肉乏力,虚胖等。


2、逸则气虚: 是过度安逸,或者整天整天躺在床上,导致阳气萎靡,正气不足,动则心悸、气喘、乏力、汗出等。还可继发其它疾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