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狗十三》暴露中国式亲子关系:打你,是因为爱你

 富书 2020-06-19

进化妈说:大人与孩子最根本的区别,不是父母神圣的身份,更不是拥有养活于孩子的能力,而是控制情绪的能力。

 

作者:妈小咪(爸妈进化论主笔)


01

进化妈

电影《狗十三》中,有一段情节,特别纠心。

母亲离开,父亲再娶,13岁的少女李玩,被送到爷爷、奶奶家寄养,为了学习的事,与父亲闹得不愉快。

心中内疚的父亲,为了讨好女儿,主动送了一只小狗。这只狗也特别争气,哄得李玩很开心,还被赐名“爱因斯坦”。

可是,爷爷不小心把狗弄丢了,李玩伤心欲绝,歇斯底里的哭闹寻找,整个家也跟着低气压,为此,爷爷崴了脚,奶奶差点失踪,这也彻底激怒了父亲。

恶狠狠地将借酒消愁的她推撞到铁门上,酒瓶碎了,她的手划破了,鲜血直流。

一连串的威胁恐吓、谩骂责备之后,终于,父亲的怒火达到了沸点,使拉扯她的手臂、推搡、甩耳光、掐喉......

尽管她几次想逃,都被拉了回去,直到她浑身哆嗦的承认错误,才得以逃到脱,在浴室里,连哭都不敢出声。

清洗完后,已经平息怒火的父亲,温柔地让女儿坐到他腿上,伤心懊悔的说:“爸爸今天过火了,爸爸打你,是因为爱你。”


一个口口声声说爱你的人,却对你挥起重重的拳头,让人如何去相信,这就是爱呢?

站在孩子的角度,抬起头,是人高马大的你,彼时,你已气得脸色发黑,青筋暴跳,试想一下,这样的你,是和颜悦色,还是面目狰狞?

类似于“爸爸(妈妈)打你,是因为爱你”的话语,仿佛下了咒语的面具,掩盖了父母养儿育女的初心。

看着被打“乖”的孩子,误以为,“打孩子”真是教育的万能药水,也让孩子深受其伤。

02

进化妈

每次打完孩子后,你真的觉得,孩子该打吗?

有一段以《家暴是一种犯罪》为题的演讲,十分扎心。

一个女孩,11岁那年,看见父亲打母亲后,母亲便开始找各种理由打她,而且警告她 ,不能告诉父亲。

她也明白,告诉父亲后,母亲免不了又要挨打,而她又会成为母亲出气的对象。

渐渐地,直到她长大成人,这段被打的经历,也一点点沉淀,让她形成了讨好型人格,隐忍做人。

对母亲难以消融的恨和道德枷锁,让她恶梦纠缠,痛苦不堪,她花了11年时间,才得以解脱。

婚姻的不幸,让孩子成了他们最好的“出气筒”。

实际上,看着父母不合,在孩子身上,已经有了无形的伤痕,父母的愤怒转嫁和暴力对待,无疑是雪上加霜。

关于打孩子,我们常听到“这孩子,非要打,不打不听话”、“小孩子,打一下就乖了”之类的话语。还有一句老话叫“棍棒底下出孝子”。

今年11月29日,法国国会通过“反日常教育暴力法案”,俗称“反打屁股法”,遭到了法国家长的强烈反对。

记者在街头随机参访了一些家长,大多数认为,打孩子是必要的手段,自己小时候也被打,现在为什么就不能打孩子?

其实,大家都知道,打孩子是不对的,但是在多数家长看来,武力的震慑效果更快,似乎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为了孩子好,也只有打一条出路。

打孩子,有时真的不是孩子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错,而是父母心中无处宣泄的怨气、怒火,亦或童年的经历,想找一个发泄的地方而已。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体罚会给孩子带来无助感,这是所有折磨人的感受中最可怕的一种。”

一个长期被“无助感”包围的人,要么变得胆小懦弱,注意力无法集中,以隐忍和讨好做人;要么变得暴虐烦躁,遇事以暴制暴,希望借此来掩盖内心的无助,无论是哪一种,都难以让孩子有信心、有毅力走完人生的路。

03

进化妈

从教育的角度出发,适当惩罚可以有,但是“打孩子”这种暴力手段,百害而无一利,反而会严重破坏亲子关系。

前些天,在甘肃兰州,一位7岁的男孩报警,让警察把妈妈抓走。

民警赶到男孩家中,他就大喊“快把我妈妈抓走”,他还不忘“补刀”,控诉妈妈刚刚还推了妹妹。


妈妈急忙解释:是因为男孩故意把羽绒服划破,前一阵子还划破了被子,因为太生气了,才打孩子。


母子连心,7岁的孩子早已知晓,警察把妈妈抓走意味着什么。

可他不仅报了警,还当着警察的面,细数着妈妈打他的种种,可见,被打的伤,不仅停留他的身上,更刻进了他心里。

我妹妹是家里唯一被父亲打过一次的孩子,如今已为人母的她,始终难以做到与父亲和平相处。

那年,妹妹5岁左右,一家人吃着晚饭,妹妹和弟弟抢一个肉丸子,惹怒了工作一天的父亲,反手一巴掌,连饭碗带人把她掀倒在地,吓得她张着嘴巴,半天哭不声来。

自此,妹妹见到父亲总是躲得远远的,即使后来,父亲总是刻意亲近,也未能回到从前。

妹妹说,对那次挨打的情形,早已记不清了,不过,每次与父亲有分歧时,总会忍不住想怼他,分毫都不想退让。

只要有暴力,就会有伤害,这种伤害是双方都无法逃脱的。

有研究发现:

经常、突然遭受父母严重殴打或者在公共场合被父母殴打的孩子身上,会有类似 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它主要源于爆发性的伤害,还会在相当程度上诱发其他的心理问题,比如极度消沉、拒绝社交、甚至自杀、自伤倾向。

原以为,“打孩子”是为他好,结果,却在无形中伤害了他而不自知。教育孩子的最大悲哀是,伤了孩子也伤了自己。

04

进化妈

身为人母,我非常理解为人父母的无助。

当办法用尽,好话说尽,孩子依然朝着我们认为有问题的方向发展,暴力就成了迫不得已的选择。

但是我们忽略了,管教孩子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知道应该怎么做,而“打孩子”,充其量只能让孩子知道“不能做什么”。

其实,面对捣蛋任性的“熊孩子”,除了指责、打骂,相信会有更好的办法去解决,正如《奇葩说》选手颜如晶所说:

当出现问题时,需要有能力的人去克服,需要大人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让一个孩子去承受啊。

  • 学会控制情绪,才是合格父母的标志。

知乎上有个问题:父母如何做到从不打骂孩子?

网友说,自己快40岁了,父母从未打过他。曾经,他以为是自己比较懂事的缘故,可后来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才发现,不是自己太懂事,而是父母用尽了洪荒之力去压制自己。

大人与孩子最根本的区别,不是父母神圣的身份,更不是拥有养活于孩子的能力,而是控制情绪的能力。

海桑有一句诗:你不是我的希望,不是的,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生活不易,养育孩子更不易。

然而,孩子的到来,是你的选择,生活磨难,也不是孩子造成的。

试着把眼光放远一点,一次作业没写、砸坏了学校的玻璃,都无伤大雅,让孩子自己去承担后果,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该走的路。

  • 学会放手,接纳那个淘气的孩子。

相对乖巧安静孩子,养育一个“淘气调皮”的孩子,需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

《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小豆豆,可算是淘气中的典型。

上课时,把书桌弄得叮当乱响,打扰全班上课秩序;

跟路过的宣传艺人打招呼,惹得他们把停下来的乐器声,再次奏响在宁静的校园;

不好好上课,不端坐在椅子上,而是站在窗边跟屋檐上的燕子打招呼。

为此,她多次被退学,甚至到了没有学校可收的地步。

这样的孩子,换做一般父母,早就是每天“竹笋炒肉”伺候了。

可小豆豆的妈妈没有一丝责备,而是继续给孩子寻找合适的学校,直到遇见了巴学园,遇到了可贵的校长。

一个愿意耐心听孩子说话的校长,让小豆豆感受到了尊重。

一个当小豆豆为了找钱包,把粪便舀出来堆成山,却不批评她,只是让她记得还原的校长,让小豆豆感受到了信任和满足。

孩子的成长都来自自身的体验,难免犯错,甚至影响到父母的生活,即便如此,这也是孩子自我成长的过程。

父母只有接纳和信任,学会放手让孩子去体验万千可能的生活,孩子才能羽翼丰满的飞翔,而不是被父母操控的“玩具飞机”。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花期,父母源源不断的耐心,才是滋养孩子盛开的养料。

作者简介:妈小咪,进化妈的人,儿童心理学研究者,在文字里潜心修行,不愿为母则刚,只愿回首莞尔一笑。本文首发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商务合作微信:fushusz(备注品牌),头条号@爸妈精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