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磊女儿尿床获赞27万:“看见”孩子,才能发现爱

 富书 2020-06-19

妈:那些被父母“看见”的孩子,活得都很放松。因为,他们自我力量充足,不必为了赢得别人的肯定而放弃自己本来的样子。

 

作者:巢小庞(爸妈进化论主笔)

近日,黄磊的一条微博获赞26万,内容是关于孩子尿床的一件小事。

微博中,黄磊与女儿交流前一天晚上尿床的事,妹妹问:“爸爸,你知道我怎么尿床的吗?”

黄磊认真的回应,讲了个在梦里找厕所的故事,结果讲完之后,妹妹惊喜地感叹道:“哇塞!爸爸你怎么知道的!”

回想前几天,我想给儿子戒尿不湿,儿子由于玩得投入而忘记憋尿,结果尿在了尿不湿里,还被我说了一顿。

跟黄磊的态度比起来,我真是羞愧至极。

孩子尿床,本身就不是关乎道德品质的问题,不存在对与错的评价。

他们的括约肌没有发育完善,所以控制不了自己的身体才尿床。这时候,孩子也很沮丧,如果父母过分指责,只会让他们对自己感到失望。

黄磊却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他发现了孩子尿床背后的不知所措,以及对于尿床这件事的羞愧,也“看见”了孩子的内心世界。

从黄多多被允许染发,到如今妹妹尿床被包容。

黄磊的孩子们总是那么自信阳光,这离不开黄磊夫妇对孩子的教育准则——尊重并“看见”孩子的内心。

01

进化妈

不被“看见”的孩子有多“熊”

班里孩子们总是抱怨小东打人,而且出手特别狠。

找他说过好几次,都效果不太好。

一次家访中了解到,小东在一年级时候被同班的一个孩子打得流鼻血,还被送到医院治疗。

重点是孩子爸爸的反应,当他得知此事时,非但没有给孩子安慰,而是指责小东这么大的个子,能被个小孩儿欺负,真是没用。

在此事件之后,他爸爸常常用“窝囊”、“软绵绵”、“没用”来形容他。于是,我再次找到找到小东,这样跟他说:

“我知道,你一年级的时候受到过别人的欺负,被打得受伤严重,你一定很疼吧?”

小东脸上的不屑凝固了,呆呆地看着我。

我接着说:“你爸爸认为你窝囊,所以常常说你被人打就是没用,不还手就是窝囊,是吗?”小东的眼睛突然亮起来了,可是却低下了头。

“所以你觉得,只有动手打人,才能证明自己并不窝囊,是吗?”他顿了顿,默默地点了点头。

我告诉他,一个人如果只会动手解决问题,那他才是最没用的,因为只有那些用语言无法解决问题的人,才会因为词穷而动手。”

后来,小东渐渐收起了他的拳头,班里面也很少再听到关于他打人的告状。

由于一次校园欺凌受伤,小东被父亲骂成是窝囊废,后来竟转变成施暴者到处伤人。

当他被人“看见”,那个受到欺辱的小孩儿得以被理解,这才能真正走进他的内心。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没有回应,就是黑暗;有回应,就有了光。回应是对自我的确认,无回应之地就是绝境。

那些自己的脆弱不被父母“看见”的孩子,活得都很辛苦。他们对外在的环境失去安全感,对自己失去认同感。

当他们无人可依时,要么顾影自怜,要么演出一副乖戾的模样,给自己一身自我保护的铠甲。

就像电影里的那个哪吒,当他向别人伸出过友好的小手,却被无情地拒绝、欺凌、讽刺、嘲笑时。他只能做个混世魔童,用以掩饰他的酸楚和孤独。

02

进化妈

被“看见”的孩子有多乖

今早,一岁半的儿子又把我的手机充电器试图插进电源插孔。他认真地观察插孔的位置,猛地一插,就成功了。

这个惊心的动作让老母亲倒吸一口凉气,不假思索地去抢下了手里的充电器。

刚才还在为了自己的成功而鼓掌的孩子,一瞬间就开始嗷嗷大哭。无论我怎么哄,如何跟他解释这样做有多危险,他都只是尖叫哭泣,根本不听我说话。

我深吸一口气,脑海中浮出了心理学家武志红的一句话:“心理学中有一个最基本的假设:看见,就是爱。”

于是,试着“看见”他,看见刚才那个津津有味地把玩充电器的孩子,那个手眼达到协调,并且喜获成功的一岁半宝宝。

我这样跟他说:

“宝贝儿,妈妈知道你刚才能把充电器插进插孔,简直帅呆了。”

奇迹发生了,他立刻停止了哭泣。我接着说:“妈妈知道,你这么小的宝宝,能把充电器插进那么细小的插孔里,真的是特别了不起。”

他彻底不哭了,开始认真地看着我。

“但是,你知道吗?虽然这样很好玩,但是特别危险,插座里面有电,一旦被电到的话,那么宝宝的手指就会特别特别疼,还会受到更多伤害。所以,咱们以后不再这样玩了好吗?”

这时,他主动把手里的充电器递给了我,然后笑了。

这一次,我真正感受到了“被看见”的魔力,当孩子的感受被大人认可的时候,他们心里的欣喜足以让他们找到充分的安全感,然后才愿意信任你。

换位思考,当你心里的想法被别人“看见”,被理解,当你兴奋地发现有人懂你的欢喜,这时你才会打开心扉,让那另外的那颗心飞进来。

还记得哪吒与敖丙在海边的相遇的唯美场景吗——那枚毛健曾因为他人的成见,被人无情地扔了回来。

当敖丙愿意陪他玩到酣畅淋漓的时候,那个混世魔童也偷偷地抹起了眼泪。

因为那一刻的他,被看见,被理解,被尊重,被爱。

那些被父母“看见”的孩子,活得都很放松。因为,他们自我力量充足,不必为了赢得别人的肯定而放弃自己本来的样子。

03

进化妈

“看见”孩子到底难不难?

全然看见孩子,或许很难,但我们必须明白,看见孩子的前提,是学会接受和承认。

1、接受孩子的性情、爱好和自然本性

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因材施教,其核心就是承认孩子本来的天然属性。

你可以让沉静的孩子试着放飞心灵,突破自己,但绝不能为了培养他的勇气,而逼他走上令他恐惧的舞台,忍受众人的灼灼目光。

你也可以让活力四射的孩子试着稳定情绪,懂得为人处事的规矩。但绝不能为了压制他的性格,而逼他走进自我否定的绝境。

2、承认自己的焦虑、顾忌和无能为力

火车上,你的孩子因为长途疲劳而哭闹。你知道应该温柔而坚定地先由着他哭泣,发泄完负面情绪,再教育他公共场合要遵守的规矩。

可是,周围旅客的异样目光,让你只能想尽办法压制住他的哭泣的声音。

因为,你怕被误解成不管教孩子的“熊家长”。

你不知所措,只得伴随着焦虑与愧疚,靠一声怒吼把娃的哭喊给吓回去。

太太太难了,是不是?

其实,即使你吼了娃,只要你承认,此时你的行为是为了顾忌他人,迫不得已而做出的错误决定,承认你的焦虑和无能为力。

我相信,当你和娃独处时候认真聊聊,愿意给娃看看你在这种情景之下的无奈,或许孩子也能懂得自己行为的后果,为了不让妈妈难过而收敛脾气。

3、“看见”孩子,从尊重和倾听开始

如果你曾经陪孩子看过《小猪佩琪》就会知道,为什么孩子会对这部动画片如此痴迷。我只看了两集,就不由得感叹:“这对猪父母拥有了比我们更多的育儿智慧。”

佩琪和喜欢跳泥坑,把自己弄得脏兮兮,猪妈妈却说:“只是些泥而已,然后帮着孩子洗干净。”

后来,猪妈妈得知佩琪喜欢泥坑,就陪着她一起玩,一家四口在泥坑里打滚,其乐融融。

孩子为什么会喜欢佩琪,其实是喜欢那种被爸妈接纳的家庭氛围,是那种被父母尊重和包容的安全感环境,以及和风细雨的教育。

说到底,佩琪是一个被“父母”看见的幸福孩子,因为她的内心需求,时时刻刻被尊重着。

儿子最喜欢的一套绘本,叫《不可以》。书中把孩子的一些反面行为和正面行为进行比较,旨在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但是有趣的是,每一个反面行为,配文却写出了孩子那时那刻的心情:“小宝宝扯出好多卷纸,很好玩吧,但是不可以哦!”

即使是否定错误的行为,却没有否定这件事本身带来的乐趣。孩子的感受被肯定,才会愿意听你后面正确的教育。

04

进化妈

“看见”孩子,才能发现爱

著名心理学家李雪曾经在《走出剧情》一书中写到:

“当我们小心翼翼,捧出自己的阴影,请求对方看见它,轻抚它。阴影并非生而丑陋,只是未曾被过去最重要的人看见。”

谁是孩子最重要的人?是我们!孩子喜怒哀乐的情绪需要被我们看见,他们的优点缺点需要被我们承认。

接纳和包容,是孩子在家庭家庭收获到的最大福气。

尊重和真诚,是孩子在父母身上学习到的最好能力。

“看见”孩子,才能发现爱。

者简巢小庞,富书专栏作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一手育儿,一手育人的小学教师;一边奔跑,一边成长的老少(母)女(亲)本文首发爸妈精读,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文章来源: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