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缺失同情心的孩子究竟有多可怕?看看校园霸凌就知道了

 富书 2020-06-19

进化妈:全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平安、健康、友善、快乐的成长环境,但是,打造这样一个环境,却是需要父母和孩子的共同努力。

作者:小晴天(爸妈进化论主笔)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把孩子培养成了一个高学历的精致利己主义者,那这样的教育显然是失败的。

如果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那么这将是全社会都乐于看见的。

01

进化妈

前段时间,上海一14岁中学生喝农药自杀,经抢救无效死亡。

人们纷纷猜测,究竟是什么,让正处于人生懵懂求知年纪的孩子走上这条自我终结之路呢?

在拨开迷雾之后,人们发现,这或许又是一起校园欺凌所酿成的惨剧。

小A和小B是上海本地人,某天,班里突然来了一位外地小伙伴---小杰。

小A 和小B 听说,小杰原本生活在农村,从小父母离异,到学校来借读,其爷爷奶奶正在上海种菜讨生活。

每天,看着小杰被爷爷用破旧的三轮车搭载来学校,小A 和小B 就忍不住在心里鄙视一番。

终于,在某一天,他们将自己的鄙视付诸了行动。

起初,他们只是小小的嘲讽一下,想要试探小杰的底线和反应。结果他们发现,小杰不但没有反抗,反而还很胆小、内向和自卑。

像寻找到新猎物一样,他们开始大起胆子频繁辱骂和嘲笑小杰。在情绪激动时,还会连带着把小杰的家人也一起进行嘲讽。

可是,他们竟然听说小杰喝农药自杀了。

并且有人说,小杰是因为在学校长期受到了他们的嘲弄和欺凌,才会选择以极端的方式结束生命。

可是,他们真的不知道,只是嘲弄一下,怎么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而且他们说的也都是事实,怎么就承受不住了呢?

不少事例表明,缺乏同情心的孩子,不懂为他人考虑,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会理所当然地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孩子,没有一点负罪感和愧疚感。

人们常说,孩子是上帝派来的天使,可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却仿佛不知良善为何物,不但不同情弱小,反而还以欺凌为乐。

新闻中,电影里,看着稚嫩的孩子挥舞着拳头,看着围观的孩子一脸的冷漠,家长们也终于不得不深思——究竟在孩子的成长中,我们的教育在哪里出现了问题,才让孩子成为一个冷漠无情、丢失了同情心的人?

02

进化妈

为什么孩子会丢失同情心?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同情本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如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份天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那么他的同情心就会逐步消失。

1、无视孩子对他人所造成的伤害,父母的包庇掐灭了孩子的同情心

前不久,呼和浩特十九中正读初三的15岁少女小杨遭到了抢劫。

这并不是她第一次被人欺负,早在2018年时,她就曾在小巷里被30人围殴,被打得鼻青脸肿。

这次抢劫事件,施暴者的家长一直未曾现身,直到警方将5名未成年嫌疑人进行刑拘,他们才终于现了身。

然而让人感到震惊的是,其中一位施暴者的母亲竟然跪求小杨母亲,声称自己的孩子欺负小杨也是实属无奈。

因为孩子曾经也被欺负,为了自保,才会与社会上的孩子一起去欺负别人。

我们能够理解孩子缺失是非对错的判断能力,但我们难以理解,已是成人的父母,竟然还如孩子一般没有是非对错的辨别能力。

当孩子的拳头第一次落到对方身上时,我们相信他心底一定有过挣扎,有过不忍。

然而父母没有制止,没有纠正,用包庇的态度掐灭了他心底的那一丝同情,给了他第二次、第三次向对方伸出拳头的机会。

在父母一次又一次的默许和包庇之下,在自己一次又一次能够顺利向对方伸出拳头的妄为之下,孩子的同情心终于土崩瓦解。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正是父母的错误包庇,掐灭了孩子心底原本残存的同情心,使得孩子在冷漠和自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没有同情心的父母,培育不出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少年的你》中,除了男女主角之外,女二号魏莱同样是片中倍受关注的人物。

魏莱是父母和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乖乖女,品学兼优。

可是,在她优秀乖巧的外表之下,掩藏着的却是一颗冷酷残暴的心。在对陈念的欺凌中,这一份未加抑制和掩饰的恶,让观众都大为胆寒。

究竟是什么,造就了如此可怕的魏莱?

透过警察对魏莱的家访,我们找到了答案——没有同情心的父母,难以教育出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当警察找到魏莱母亲,告诉她魏莱与校园欺凌有关,迫害同学致死时,魏莱母亲不但没有一点愧疚和难过,反而淡定地为魏莱撇清所有的责任。为给女儿开脱,她甚至不惜贬低逝者,对逝者不敬。

可以说,魏莱的冷情和冷血,完全刻印了她的原生家庭。

父母的三观藏着孩子的未来。如果父母冷漠自私,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对他人怜悯,孩子学到的也只会是冷漠和无情。

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喜欢和一个冷漠无情的人打交道。

萨迪说过,你不同情那跌倒的人的痛苦,在你遇到困难时也将没有朋友帮忙。

所以,如果孩子总是在他人遭遇困难时袖手旁观,甚至于落井下石,那么他就不会赢得人们的喜爱。等到他自己遇到难处时,也将难以得到他人的援助之手。

03

进化妈

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生活中,大多数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能够理解并同情他人的感受,适时给予他人帮助;也希望当自己的孩子遭遇困难时,身旁的人也能够给予帮助,给予安慰。

那么,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呢?

其实,培养孩子的同情心,父母并不需要如何花费大气力,只需要从小教育孩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孩子心里播下善良的种子,如此即可。

1、同情心教育,有时需要“狠”一点

被班主任告知刚上初一的儿子总是故意绊倒同学,玲姐喊来儿子,问他为什么这样做。

儿子说,觉得很好玩。

玲姐二话没说,让儿子跟她下楼,并在儿子不注意时伸脚绊倒了儿子。

看着儿子疼得眼泪直流,玲姐忍着心疼告诉他:你现在的感受,就是同学的感受。

缺少同情心的孩子普遍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他们只考虑自己,鲜少顾虑别人。所以,如果孩子所犯的错误很严重,父母一定要“狠”下心来管教。

同情心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孩子“感同身受”。因为只有当他能够感受到自己对他人所造成的痛苦和伤害,他才会约束自身的不当行为,对他人持以善意。

2、言传身教,让孩子学会付出和爱

小军是个15岁的暖心少年,每个月,他都会抽空去离家不远的福利院帮忙。

别人问他为什么要来当义工,他总会微笑着说,因为我的妈妈从小就告诉我,再微不足道的善事,都能给他人带来好处和帮助。

原来,小军妈妈也是一名志愿者,空闲时都会到福利院帮忙。而在妈妈的言传身教之下,小军从小就懂得了关怀弱小和照顾他人。

孟德斯鸠曾说,同情是善良心地所启发的一种感情的反映。

一个具有同情心的孩子,他一定是能够温暖他人的。而更为重要的是,在他温暖他人的同时,其实也在照亮着自己前方的路。

3、保护孩子的同情心,呵护好孩子的善良

一家快餐店门外的拐角处,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正蹲坐在地上休息。

一个高中女生走到老人跟前,把手中的饭菜慢慢放在她的手上。

听说,只要女生在店里,只要有流浪的老人在店旁,她都会给他们送饭。

在感动于女生的善良之余,我们更要为女生的父母点赞。

他们本可以告诉女儿,这不是她该管的事情,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而是小心呵护女儿内心善良的种子,让女儿在重视善良和关心他人的氛围中成长。

全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平安、健康、友善、快乐的成长环境,但是,打造这样一个环境,却是需要父母和孩子的共同努力。

因为,只有父母先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温暖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孩子才能够打造出一个温暖、有爱的世界。

者简:小晴天,富书专栏作者;本文首发爸妈精读;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爱写作爱生活,手写温暖文字,不自我设限,做更好的自己;文章来源: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