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api酱产子全网祝福:“自私”的妈妈,是全家幸福的保障

 富书 2020-06-19



进化妈: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是为了强行把自己与孩子捆绑在一起,把自己孤独的人格寄生到孩子身上;孩子需要的是可以作为自己榜样的父母;而不是一味为自己付出的父母。


作者:徐潇谨(爸妈进化论主笔)

最近,“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papi酱当妈妈了,发微博告诉粉丝“我卸货了,母子平安”,并自我调侃“啊我可真是了不起”看来状态不错。

这个刚出生的孩子很快霸占了热搜,以后papi酱终于可以讲关于亲子教育的段子了,期待她和她的小宝贝为我们带来更多欢乐和思考。

大家对papi酱的儿子送出了花式祝福,并自告奋勇的但当起了取名大任,取的名字却让人捧腹大笑。

也有网友说恭喜小朋友喜提优质父母一对,的确,papi酱和丈夫老胡从校园恋爱一直走到结婚,papi酱平时对老公的吐槽也十分有爱,绝对是货真价实的“优质父母”了。

但爱情事业双丰收的papi酱,曾经在一档节目中聊过关于人生排序的问题,毫不犹豫的把自己放到了第一位。


说自己的人生排序是:自己、伴侣、孩子、父母。此言一出,却引发了很多人的强烈赞同。

papi酱解释道:“首先,你自己陪伴自己的时间是最长的。之后的这一生,我是和我的伴侣一起过的。孩子和父母都是你只陪伴他们走一段路,剩下的路还是他们自己去走的。”

人生的排序,确实很重要。把其他人排在自己的前面,不但对自己是一种委屈,对于那个人也是难以承受的压力。

01

进化妈

“牺牲感”是人生的毒瘤

《奇葩说》中有一期,黄执中讲到,他非常讨厌“鱼头妈妈”的故事。

这个故事很多人都听过,乍一看很感人。是说有位妈妈为了把鱼肉让给孩子吃,总说自己喜欢吃鱼头。临终时告诉孩子,其实自己从来没有喜欢过吃鱼头。

这是个苦哈哈的故事,以前我们总会为伟大的母爱而感动,但对于这个孩子来讲,是不是愧疚更多一些?

甚至以后对吃鱼会有阴影,每次吃鱼都会后悔,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妈妈不爱吃鱼头。

黄执中说:牺牲感是亲密关系中最危险的事,亲子间更是如此。父母为孩子付出太多,一旦有了牺牲感,就会要求回报,而这个回报通常会以对方的内疚结束。

这样的父母并非少数,口头禅是“为了你,我……”

“我天天拼死拼活的挣钱,还不是为了你!”

“为了你的学习,我少看了多少电视!”

“要不是为了你,妈妈早和爸爸离婚了!”

这个时候,孩子的世界就会发生微妙的错位,他努力学习,不再是为了追求知识,甚至不是为了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而变成了“为了爸爸”、“为了妈妈”。

“为了父母,我必须考上一流的大学。”

“要不是为了妈妈,我早就不读书了。”

父母比孩子对成绩更着急,很多孩子的焦虑并不来源于应试教育,而是来自于父母。

他们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失望,把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转嫁给了孩子,让孩子承担了实现两代人梦想的压力。

这是一种扭曲化的相处模式,良性的情况是,父母首先要过好自己的人生,去为自己的事业拼搏,完成自己的梦想。并且清楚的知道这不是为了孩子,是为了自己。

榜样效应下,孩子也会努力的完成好自己的事情。两代人互相助力,互相成就,而不是互相牺牲,互为压力。

02

进化妈

比“牺牲”更糟糕的是“伪牺牲”

其实为别人而活的人生,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负责任。

潜移默化的把自己人生失败的责任,转嫁到另外一个人的身上。

很多时候,打着“为别人好”的幌子,不过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怯懦无能而已。

比“牺牲式教育”更糟糕的,是“伪牺牲式教育”。

自己没有勇气离婚,却说是为了孩子不想离;自己没有重返职场的勇气,却说为了照顾孩子做全职妈妈;自己没有读书、充实自己,却说为了孩子荒废了青春……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中讲过这样一个现象。

一些妈妈把自己的全部时间都用来陪孩子上各种“培优班”,被称为“全陪妈妈”,用自己的全部时间来增强孩子的竞争力。

一个孩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被妈妈逼着“培优”,从没见过周末,早上6点开始,晚上11点休息。经常学着学着就睡着了,手里的书还打开着。

他从五年级的时候开始长出白发,初中后白发越来越多,父母带他看了西医又看中医,医生的结论是孩子精神压力太大,吃了很多药,却一直没有好转。

即使上厕所、吃早餐时,妈妈也要让他多背几个单词,下午5点30分放学,妈妈直接接走,赶6点的“培优班”,公共汽车上,妈妈一手拿水,一手端饭,让孩子解决完晚餐。晚上9点回到家,还要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

对于这个现象,知名心理学家徐浩渊分析:“很多妈妈,自己完全停止生长了,能不焦虑吗?

但她们不努力让自己生长,而是将压力全放到孩子身上。她们说,这是爱。但不客气的说,她们是在转移自己的焦虑。”

真正的学霸,都是有内驱力,会自己学习的孩子,这种高压教育,效果反而不会太好。

03

进化妈

好的教育,是与孩子一起成长

有些人,没有把自己排在第一位,是为了用“付出”的幌子,来掩盖自己干瘪的灵魂。

把压力转嫁给孩子,是很多家长无意中会做的事情,这种行为导致双方都不舒服,造成“双输”的局面。

怎样才能打破这个局面,变“双输”为“双赢”呢?在《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中,知名心理学家徐浩渊给了这么三个建议:

1、给孩子空间

很多家长会以自己有个“孝顺的孩子”感到自豪,但过分孝顺的孩子并不一定好。

最近孙俪主演的电视剧《安家》正在热播,其中房似锦的母亲潘贵雨为儿子买房子、向女儿“逼债”,甚至到了“敲骨榨髓”的地步。

并且,潘贵雨还曾闹到房似锦的单位门口耍赖,以至房似锦领导被通告:暂且停职。结果,同事娄山关却来了一句:“师傅,‘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她毕竟是你亲妈呀。”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真的是正确的吗?如果家庭中父母的权威大于一切,孩子很难学会自我思考。

给孩子留足充裕的空间,孩子才能发展出完整且独立的人格。

2、自我成长

如果父母也在成长,就不容易对适应社会产生焦虑感,更关注自己的成长,就不会干涉孩子的成长。

知名作家张德芬说过:“我必须和孩子们一起成长。了解周围的环境、结交新的朋友,修炼自己的心灵,都必须从学习开始。我发现,在我心情很不好的时候,也是儿子情绪焦躁的时候,我在影响他。”

所以,张德芬从未放松自己的学习,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做一个好人,很开心的人,内在的智慧也会出来,才有能力教育孩子。

家庭是一个系统,孩子出问题了,要从家长身上找原因。要想孩子发生改变,整个家庭的系统都应该发生改变。

3、进化爱的方式

以前物质匮乏,父母之爱的集中表现方式就是牺牲自己的物质,保障孩子的物质生存条件,但现在物质丰富了,父母表达爱的方式也应该进化,更多的考虑孩子的人格成长和心理需求。

在每次着急的时候反省一下:“我考虑的到底是谁的心理需求?到底是在为谁焦虑?”

真正有着充实而丰富生活的家长,清晰的知道自己的生活自己才是主角,自己的王国里需要自己做强大的国王。

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是为了强行把自己与孩子捆绑在一起,把自己孤独的人格寄生到孩子身上。

孩子需要的是可以作为自己榜样的父母;而不是一味为自己付出的父母。

优秀的父母是孩子坚强的后盾,自己的智慧和资源也会成为孩子美好未来的敲门砖。

每个人都过好自己的人生,不过分打扰,不过分解读,就是亲密关系最正确的相处方式。


简介:徐潇瑾,富书专栏作者,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亲子写作营第5期学员,用作品为读者带来快乐和喜悦;文章来源: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