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岁女孩每天给公交司机父母送饭 :能吃“亲生饭”的父母都会做这3件事

 富书 2020-06-19



进化妈:一顿“亲生饭”,是孩子爱的能力,也是独立生活的勇气;品尝过的父母一定知道不管是不是五味俱全,厨房不仅充满了人间烟火气,也让孩子成为了闪闪发光的人。


作者:羽阿佳(爸妈进化论主笔)

自打有序复工以来,在家天天给孩子做饭的父母渐渐回到了工作岗位。

疫情还未结束,虽然很多在家静待开学的孩子们仍然是父母工作时的牵挂,但也有一些让人不操心反而很暖心的孩子。

最近,一名10名女孩王心怡每日为父母做饭送饭的新闻受到网友点赞。

心怡的父母都在公交公司工作,复工以后,父母的午餐成了问题,疫情期间外面没有饭卖,为了让工作的爸妈吃上热腾腾的饭菜,女儿在家做好打包给他们送过去到单位去。

      

心怡说自己已经跟着妈妈会了五、六道菜,她不仅在家把自己照料得很好,没有让父母操心,反而照顾工作岗位上的父母,送上热腾腾的午餐,网友大赞心怡懂事,父母能吃上“亲生饭”何其幸福!

为爱下厨的心意已无关乎厨艺是否精湛,孩子懂事和独立远胜过厨艺。

那么一个生活独立的孩子是如何被父母练就的呢?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做到以下三点,你也可以拥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01

进化妈

拒绝包办,学习独立

孩子还那么小,做不好家务,别做!

做家务耽搁时间,影响学习,别做!

孩子做不好家务,不如自己做,别做!

每当看到别家的懂事孩子时,父母别光着羡慕,回想一下当初是怎么阻挡孩子做家务,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

事事包办只会让孩子离开父母就无法独立生活。

还记得去年有个母亲为大一女儿招聘保姆倍受争议。

这位妈妈因为工作忙,担心自己无暇顾及女儿的生活,便想在朋友圈征聘一名保姆给孩子洗衣做饭,照顾从小就没做过家务的女儿。

这位妈妈认为自己不能照顾女儿请人代劳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花钱花得心安理得。

      

李嘉诚曾说过,人先学会适应,再学会独立。新的环境难免有不如意,适应和独立生活未尝不是新的学习。

网友反驳“花钱买心安”,说独立自理跟钱不钱没有关系。


其实,如果父母根本没有想过要女儿学做这些事情,舍不得而包揽到自己身上,也无怪孩子成年后也不会做饭填饱自己,只有一句“我不会”将所有的责任归于父母没有教过。

日本有句教育孩子的名言: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

这段时间疫情防控还在进行,这让不少父母意识到面对未知的生活孩子要学习的不仅是书本知识。

每天在家挖空心思给孩子们做美食,不如动手教会孩子美食从何而来。

       

河南的一所学校在安排学生上网课之余学会做饭,得到了家长的肯定与支持。

跟学、上网学,把做饭当作一项学习,不仅减轻了父母在家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告别饭来张口的日子,开始生活的实践。

虽然不能按期返校学习,但不少孩子学习了做饭这项重要的生活技能,收获的不仅是一餐饭,更是生活的能力!

02

进化妈

信任越多,越有担当

父母在孩子眼中无所不能,但太过“强大”的父母总是不相信孩子,阻挡孩子的成长,让孩子弱不禁风,禁不起风吹雨打。

那些一夜长大的孩子并非是因为父母给了神力,而是父母有心交给孩子信任。

放心让孩子去做,不仅是对孩子的肯定,还会激起他的责任感,变得独立有担当。

前段时间被泸定县一位9岁哥哥暖到了,他的爸爸和妈妈都因为疫情防控坚持在工作岗位,他在家照顾4岁的妹妹,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不仅给妹妹梳头、辅导作业,还化身“中华小当家”花式做饭给妹妹吃。

很多人羡慕有这样的孩子,不仅能照顾自己,在爸爸妈妈不在家时“撑”起一片天。


其实这是父母在平时就舍得用孩子,让孩子充分得到锻炼,在这非常时期才能“委以重任”。

这份信任给了孩子动手的勇气和独自面对问题和困难的决心。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说过,生活的意义在于贡献。爸妈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也是家庭中的一分子,力所能及地承担就是对家庭最好的贡献。

如果孩子是株幼苗,父母要做的只是尽可能创造一个适宜生长的环境,以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帮孩子成就更好的自己。

放心源于信任,经得起锻炼的孩子成长更快,父母自然可以安心投身工作。越相信孩子的能力,他的贡献和担当会更多,未来才能走得更远。

03

进化妈

注重体验,培养共情

尝过劳动的苦才知生活的甜。很多孩子都不理解父母,当自己为人父母的时候才理解父母的责任和艰辛,悔不当初。

在综艺节目《亲爱的来吃饭》有一期,主持人入户了解中国父母疼爱子女的方式,

谈到在中国,父母对于孩子如何给予生活中强大的后援保障让外国嘉宾惊叹,中国妈妈可以跨越30公里来女儿家做饭,只为了孩子可以在繁忙的工作之后可以吃上一餐热饭。儿女多么幸福!

不难想象,子女在未成年之前,父母在厨房耗费的心力远胜过书房,可书房里的孩子很少体验过三餐里的那些琐碎事。

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儿女成年便离家,能为父母做上一顿饭的时间少之又少,相比起父母贡献的日日夜夜,儿女多么惭愧!

   

前段时间甘洛县一名男孩的做了一顿饭让很多人感动。

因为父母在医院工作,自他们年前踏进隔离病房后,他已二十多天没见过父母。

隔离在家,他对父母也非常想念,不过也理解父母工作很重要。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他在家做了一顿特别的饭,他说都是父母爱吃的菜。

端上桌后,跟父母视频连线请他们“云吃饭”,感谢父母,并为他们加油打气。

他希望自己长大也能做医生,成为像父母一样了不起的人。

    

卢梭说: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感恩父母的付出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修课,而现实生活永远是最好的教科书。

尝试过做饭,才知围着厨房转的父母一边是家庭一边是工作有多不易,一桌父母喜欢的饭菜是孩子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敬意和感谢,却是父母在此时最需要的鼓励和精神支持。

那些一夜长大的孩子总是在懂得父母的那一刻便已做好准备独立成长。

《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这本书感人至深。

身患乳腺癌的年轻妈妈千惠,在女儿阿花四岁时开始教她做饭、做家务。她教会女儿如何拿菜刀,如何洗菜,学习生活必备和力所能及的事。


妈妈去世后,阿花并没有因为妈妈的离开而无法生活,从小会做饭这件事让她可以笑对未来的人生。

书里说过,比孩子先来到这个世界的我们,注定无法陪孩子走完一生的路。四岁也许还太小,但早一天放手,孩子便早一天独立。

一顿“亲生饭”,是孩子爱的能力,也是独立生活的勇气。

品尝过的父母一定知道不管是不是五味俱全,厨房不仅充满了人间烟火气,也让孩子成为了闪闪发光的人。


简介:羽阿佳,富书专栏作者,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亲子写作营第4期学员,从事过妇女儿童工作,在养育儿女的道路上用点滴思考记录点滴生活;文章来源: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