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爱孩子,更要懂得如何爱。 作者:美文(爸妈进化论主笔) 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河南邓州一个女孩因为与姊妹用一部手机上网课发生争执,一气之下喝药自杀。幸好发现及时,没有生命危险。 孩子自杀的原因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甚至于有点可笑,这么一点点小事就要自杀,生命的重量对于这些孩子真的如此之“轻”吗?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事件频频发生,而大多自杀的原因只是因为老师的批评,家长的几句唠叨,考试成绩不理想,与同学之间的矛盾,或者是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发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中说:现在每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经考虑过自杀,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 我们的孩子什么时候变得如此脆弱不堪一击了? 父母很困惑,孩子从小就在我们无微不至的呵护下长大,不让他受一点委屈,我们恨不得把所有能给孩子的都给了孩子,为什么孩子还会有这种极端的想法? 父母不知道正是“纵容宠溺”“越俎代庖”等这些看似“很爱”的方式,让孩子慢慢变成了“无心的玻璃人”,即自私又脆弱。 01 进化妈 以“爱”为名,是爱还是害 父母对孩子的爱最无私,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怎么爱才是“真爱”? 未必所有父母都明白。 《触龙说赵太后》里有一句话:父母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 在前段时间很火的一部剧《知否》里,也不时出现这句话。 明兰的小娘对明兰说过这样的话。 明兰小娘被林小娘陷害,她知道自己不能再保护明兰,只有让她去祖母屋里养着,明兰才不会受欺凌,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将来有个好前程。 她对明兰说:父母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明兰小娘的抉择是正确的,明兰在祖母屋里,不仅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祖母也教她很多做人之理,成就了明兰的幸福人生。 明兰小娘的爱是“明智之爱”。 而剧中另外一个反派王老太太对她的大女儿康姨母也说过这样的话。 那是为了筹谋着怎么能给她那个犯下无数人命官司的女儿报仇。正是因为有王老太太的纵容才使得康姨母越来越有肆无恐,张狂任性,最后自食恶果。 王老太太的爱是“骄纵溺爱”,这种“爱”叫“捧杀”。 现在有些父母总是因为担心孩子在外面受伤害、会吃亏而不放手让孩子去接触社会,本应该由孩子自己去完成的事情,却大包大揽自己代劳。 殊不知,这样恰恰让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等父母希望孩子独立的时候,孩子已经是“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了”。 这种被父母过度保护的孩子胆小、内向、自卑、不善于与人接触,一旦遇到挫折很容易钻牛角尖。 如果不能很好的疏导,很容易引起心理疾病,甚至于产生轻生的念头。 在宠溺纵容之下长大的孩子,眼里没有别人,心中没有规则,他们要么无法无天,骄纵任性,要么外表桀骜,内心却不堪一击。 宠溺之爱最终会“捧杀”自己的孩子,毁了孩子的一生,要么伤自己,要么害他人。 卢梭说,“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 那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那么父母怎样爱才是明智的爱呢? 02 进化妈 聪明的父母 懂得该放手时就放手 著名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说: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在18岁之前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0-3岁、4-6岁、7-12岁、12-18岁。 她把0-3岁又分为0-1岁、1-3岁两个阶段,1岁前是孩子形成依赖关系的最关键时期。 所以,在这个时期,如果孩子的每一次啼哭、每一次需求都能够得到父母的呼应,那么这个孩子就会对外界产生最早期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如果在这个阶段,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依赖关系,缺乏母亲的陪伴和精心的呵护,孩子最早期的依赖关系没有建立起来,就容易使孩子产生焦虑的情绪。 3岁前婴幼儿期需要父母精心细致的呵护,到3-6岁这个阶段,父母就应该适当放手给孩子自己感知周围世界的机会。 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洗脸、刷牙等生活技能。 尽管开始的时候孩子会做的一塌糊涂,但是父母也要坚持这样做。 鼓励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给孩子创造与陌生人接触的机会。 孩子大一点之后,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去郊外徒步走或者其它任何运动,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 德国教育专家舒马赫说:给孩子多多尝试的机会也是实施挫折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孩子一旦被剥夺了尝试的机会,也就等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因此也就不可能迈向成功之路。 聪明的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更愿意做减法,从我来做,到我们一起做,再到你自己去做。 03 进化妈 “严是爱,宽是害” 明智的父母,绝不会骄纵孩子。 孩子成长过程中犯错,就像小树长了歪枝杈,园丁会经常修剪枝杈,如果想让小树长的直溜儿,就要及时把歪杈及时砍掉,如果歪杈长粗,再想砍,就砍不动了,就得用电锯锯了。 父母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孩子在小一点的时候犯的是小错,只要及时纠偏,孩子不会差到哪里,可是如果纵容、护短,等孩子再大一点,那犯的错可能就是大错,父母再想管,可能就晚了。 “小树得砍,孩子得管”,话虽糙,但是理不糙! 著名相声演员,德云社的创始人郭德纲曾在一档节目中这样说道:我的徒弟大批的住在家里,是十几岁的样子,郭麒麟当时才五六岁的样子,有什么吃的一定是先记着徒弟,有什么错一定是先骂郭麒麟,他的童年基本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成长的。 郭德纲说自己将孩子骂透了,远比他出去被别人骂,自己觉得更踏实。孩子从小就能够承受痛苦和骂声,他才会更加坚强。 我们不一定要像郭德纲那样管教孩子,每个孩子的心理承受力、性格不同,管教的方法亦是千差万别。聪明的父母应该懂得“因材施教”。 明智的父母从来不把孩子放在“第一位”。 “世界小姐”张梓琳在一次访谈中说,在我们家里孩子从来都不是第一位的,我们通常是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刻意去哄孩子,以孩子为中心,她笑说当她和丈夫在一起的时候,孩子往往是被“忽视”的那一个。 “忽视”孩子,并不是真的无视孩子的存在,而是用行动告诉孩子,这个家里有爸爸、妈妈和宝宝,你不是特殊的那一个。 温暖和谐的家庭从来都是首先来自于夫妻的和睦恩爱,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孩子,不但不会感觉被“冷落”,反而会更容易感觉到被爱。 美国心理学家卡明斯说:“孩子会非常关注父母之间的情感互动,并以此来作为判断家庭环境是否安全的依据。 宽严有度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快乐自信,眼界开阔,内心强大,有责任感,这样的孩子怎么会因为老师的批评,家长的唠叨,一次考试的失败就选择放弃生命呢? 孩子乐观坚强的性格不是一天形成的,在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要懂得及时放手给孩子去尝试的机会。 父母在生活工作中遇到挫折困难时积极乐观的态度也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成长。 在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要给予孩子积极正确的引导,使他们能很快从挫折中走出来,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自怨自艾,陷入挫折无法自拔。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爱孩子,更要懂得如何爱。 父母给予孩子明智之爱,使孩子有健康的人格才是他们迈入社会最大的底气,才能成就孩子的“美丽人生”。 作者简介:美文,富书专栏作者,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亲子写作营入门班第5期学员,一对双胞胎的妈妈,人到中年却有一颗不安分的心,生活诸多的感悟,无论繁花似锦还是一地鸡毛,总想找到一个出口,把生活点滴用有温度的文字记录下来,文章来源: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