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教”的父母,才能教出成功的孩子

 富书 2020-06-19



进化妈:和谐的亲子关系需要的是教育,而不是掌控,父母本着尊重孩子的原则,在耐心的倾听和沟通的基础上,孩子才愿意向你敞开心扉。


作者:深浅慧(爸妈进化论主笔)

近日,湖南长沙一个小萌娃和爸爸“顶嘴”的视频引发网友们的点赞。

在视频中,小男孩抽抽噎噎地“控诉”爸爸“种种不是”:“你天天打游戏,还抢我东西吃,你骂我,我还能喜欢你吗……”

尽管如此,小男孩依旧在爸爸伸出手抱抱表示抚慰的时候,想都没想就投进爸爸的怀抱,他的委屈一下子烟消云散,下一秒就眉开眼笑。

英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小男孩敢于“控诉”自己的父亲,而父亲也乐于倾听小男孩的“数落”,在一个的家庭中,这样民主、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很难得的事情。

最理想的亲子关系,父母既是孩子的人生导师,也是孩子的知心朋友。

能够构建理想的亲子关系,父母一定会教育孩子,尊重孩子,懂得孩子,理解孩子。

在这样的基础上,父母子女之间才有亲密的互动,斗嘴、玩耍、哭笑打闹都是生活中的很有意思的事情,也是亲情的凝聚。

相反,糟糕的亲子关系,更多的表现在父母对孩子的掌控,嘲笑、责骂、惩罚、畏惧、伤害等暴力行为,伤害的是孩子的身心健康,危害的是家庭的稳定。

教育家陶行知这样认为:我们必须变成孩子,才配做孩子的先生。

所以,好父母一定会教育孩子,而不是掌控孩子。

教育孩子,不是掌控孩子

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孝”文化中,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可见,在伦理辈分排位中,是有等级的,存留至今,千年文化在国人观念中根深蒂固。

很多家庭一直有秉承着封建式的伦理教育方式,父母与孩子之间是生硬的教条关系,造成了亲情和心灵上的隔阂。

一个女孩因为妈妈禁止自己去打乒乓球,自作主张把自己嫁给了一个陌生的男孩,目的就为了与母亲怄气。母亲找到女儿后,为了女儿的前途着想,妈妈把女儿锁在家里。

女孩为什么做出这种不自爱、和妈妈怄气的行为呢?难道她不知道自己的行为的后果吗?

女孩必然是知道的,明知不对也甘愿自己以身冒险,何想而知,她是多么想逃离妈妈。

妈妈打着“爱的名义”,以女儿的前途着想为理由,剥夺女儿的自由和兴趣爱好,将女儿活在自己的掌控阴影中。

家长认为自己对孩子拥有绝对掌控权,管教的权力越收越紧收紧,孩子的逆反心理也就越大。

家长应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自己的孩子?怎么样才能轻松与孩子亲密的沟通交流?

儿童心理学家阮庚梅说:多蹲下来听孩子说话,你会发现一个天真无邪的世界。

在生活中,家长很容易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和经历,来审视孩子的言行举止,喜欢用批判的方式、和一种“不自觉命令式”的口吻跟小孩说话,打压孩子,以达到掌控孩子的目的。

父母刚强,孩子就学会从父母的喜怒哀乐中寻找夹缝生存的机会,“察言观色”投其所好。这种掌控式的家庭教育,根本不利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相处。

孩子从小学会“伪装”,真情实感不愿意表露出来,家长也无法在生活中及时对孩子的情绪“对症下药”,同孩子有平等的交流对话的机会。

美国心理学家乔治·埃尔顿·梅奥 提出“霍桑效应”,"霍桑效应"是指那些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个人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

父母说教的过程中,小孩从中反驳父母,就是“顶嘴”的罪状;

孩子在日常调皮想和父母打闹一下,却变成父母口中“没大没小”的行为;

孩子开心时想要的分享、难过时想要的安抚,这些都没有得到父母的回应和关注,那么孩子是多么的失望啊。

如果父母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待问题,没有领会孩子的心理和情感诉求,父母永远无法知道孩子的诉求,没有沟通和理解,何来父母慈爱子女孝顺呢?

和谐的亲子关系需要的是教育,而不是掌控,父母本着尊重孩子的原则,在耐心的倾听和沟通的基础上,孩子才愿意向你敞开心扉。

父母的“说教”胜于“不教”

“斗嘴”小男孩不断“质问”父亲,而父亲很耐心地倾听孩子,没有打断他,让他把话说完,然后爸爸安抚孩子,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萌娃思路的清晰、流利的表达让网友纷纷点赞,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父母家庭教育的成功。

教育家陶行知说:好的父母守望孩子,让孩子自己主动成长;坏的父母代替孩子做事,让孩子被动成长。

家长“不教”到“会教”之间,差别真的很大。家长“不教”的借口,无非都是:

孩子还小,他不懂这么多。

孩子还小,你不能让让他吗。

你是谁?凭什么管我的孩子?

…….

 这就是典型的“不教”。“不教”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批判的: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

著名歌唱家李双江曾在《鲁豫有约》中表示:对儿子从小要什么给什么。

舍不得打孩子,还没有打,自己的眼泪先掉下来了。

有时候真想打,但不能打,就吓唬一下,根本下不去手。你不可能要求孩子什么都好,不能把孩子得罪了,孩子就是要有个性有棱角,不能要求他都听话。”

结果,李双江夫妇的不舍得教,不会教,不想教,放任这个原本有着大好前途的儿子为非作歹,最后走上犯罪道路。

有这样一句话:“爱子不教,犹饥而食之以毒,适所以害之也。”

不是孩子不想学,是父母不想教育孩子,不舍得教育孩子,没有能力教育孩子,没有形成是非观和纠错能力的孩子,就是害了孩子。

父母的“会教”胜于“说教”

“不教”让小孩一无所获,但一味的“说教”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父母的“会教”胜于“说教”和“不教”。

“说教”式教育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比心理”。在父母和孩子“说教”时,孩子就很习惯地和父母进行对比。

父母催赶着孩子早睡早起时,自己却开启丰富多彩的夜生活;父母要求孩子不要玩手机时,自己却转身掏出手机刷个不停;父母要求孩子好好读书时,自己却拿出了遥控躺在沙发上看剧。

父母的这些行为看在孩子的眼里,在心里默默地对比,没有以身作则的父母就失去了威信,也失去了孩子的尊重。

“说教”的弊端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不断的寻找对方的错处,不断的比较,不断的反抗。

不负责任的父母对孩子“不教”,掌控型的父母对孩子“说教”,负责任的父母对孩子是“会教”。

“会教”的父母,才能真正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陪孩子一同成长。

近日,“熊孩子高空泼墨将楼下街坊的衣物全部弄脏”事件上了热搜。

孩子犯错在所难免,最重要的是父母对孩子犯错后采取的态度,是选择熟视无睹的“不教”和“说教”,还是教育孩子去承担犯错后的责任呢?

“会教”的父母并没有包庇孩子,而是在孩子犯错后带孩子挨家挨户去道歉,帮“受害人”洗衣服,清洗弄脏的外墙。

父母身体力行地去纠正错误,去承担责任,教育孩子去解决问题,以身作则告诉孩子:你每做一件事,都要思考事后的后果,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生活中吸取教训,承担责任,获得经验,这就是父母教给孩子的人生道理。

杨振武说:家长既要负责孩子身体的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既要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又要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既要教会孩子怎样学会知识,又要教会孩子怎样做人。

这才是真正“会教”的父母。

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

“会教”的父母才能教出成功的孩子。


简介:深浅慧,富书专栏作者,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富书亲子营第5期基础学员,二宝妈,专注儿童文学、情感育儿领域写作,分享教育和养育心得,文章来源: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