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诗赏词】沈鹏云|纵笔苍凉悲壮 寄情凝重雄浑 —吴文昌先生《忆秦娥﹒甲午秋登叶赫东城遗址》赏析

 诗摘词选 2020-06-19


作者简介:

沈鹏云,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长白山诗词》常务副主编。著有《邓小平理论概论》《中外名著导读》《秋实集》等。



沈鹏云赏析诗词


纵笔苍凉悲壮 寄情凝重雄浑

——吴文昌先生《忆秦娥﹒甲午秋登叶赫东城遗址》赏析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的遗迹和传说。这些遗迹和传说给文人骚客借古鉴今,叹古抒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在华夏诗坛上,涌现出大量的咏古佳作。从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到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些咏古的名篇常常让人百读不厌。前一段时间,在《关东诗阵》看到吴文昌先生《忆秦娥﹒甲午秋登叶赫东城遗址》。该词无论遣词炼句,还是谋篇立意,都堪称怀古的上乘之作,值得仔细品读。

2014年8月28日至29日,由中华诗词学会、吉林省诗词学会、四平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寻梦纳兰性德祖地、走进诗情画意四平”全国诗词研讨会,在四平市叶赫镇晨亮会馆召开。会议期间,四平市诗词学会组织游览了叶赫东城遗址等活动。时值深秋,秋光笼罩。此时,作者同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一道登上叶赫东城遗址,眺望依稀可见的古叶赫东城轮廓,心中顿生感慨,当即写下:

忆秦娥·甲午秋登叶赫东城遗址

吴文昌

笳声歇,西风落照残城阙。残城阙,当年形胜,倍添凄切。 

相煎未惜弯弓月,建州一统群雄灭。群雄灭,不堪青史,哪篇无血。

这首词以“笳声歇”开篇,简要的三个字,高度凝练的制造出一种苍凉的意象。正如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寓矣”。吴文昌先生亦颇通此法,古城的“精神”不直接写出来,而用“笳声”加以烘托,这里的“笳声”使古城的“精神”能够听得见看得到。“笳”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类似笛子,通常称为“胡笳”。起初卷芦叶为笳,吹以作乐,后来以竹为管,上刻三孔,两端加角,并以桦皮装饰。起句,作者虽然没有直描绘古城,但一句“笳声”便把人们带到了遥远的16世纪初。“笳声”后面的“歇”字用得极其巧妙而又生动。作者看到眼前的场景,好象笳声刚刚停下来,一下子又把遥远的历史拉近,这里所发生的一切,仿佛就在昨天。征鼓胡笳之声虽“歇”,但那苍凉悲壮的余音仍在作者耳边萦绕。

如果说笳声主要寄托了作者的主观思绪,那么,“西风落照残城阙”,则是融入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西风”就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特定心境所选择的语句,晏殊有“昨夜西风雕碧树”,毛泽东有“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均为烘托当时的气氛。“落照”与“残城”炼句精到,契合当时场景,极具历史沧桑感。深秋时节,登上高高的叶赫古城,太阳渐渐落下叶赫城的山头上,晚霞如血,冷风吹背,望着眼前的残城断瓦,一股寂寥悲凉之意笼罩心头。

“当年形胜,倍添凄切。”叶赫东城位于叶赫河南岸。万历二年(1573年),叶赫部首领祝孔革率众南迁,来到叶赫河两岸定居,建立叶赫国。祝孔革之孙清佳努、扬吉努继承先人余烈,跃马扬鞭,开疆僻壤,兴盛一时。眼望当下凄情残景,作者遥想当年,用了“当年形胜”作了高度概括。“形胜”到什么程度呢?据史料记载:“南境多在奉天界与哈达为邻,西境到威远堡边门,北境与科尔沁、郭尔罗斯为邻,东到伊通河”。“拓地益广,军声所至,四境益加畏服。”可是,好景不长,叶赫国仅仅存在46年,就被努尔哈赤所灭。望着眼前的这空旷荒凉的场景,作者把话题一转,用“倍添凄切”来咏叹叶赫国灭人亡之凄惨。一兴一亡,对比强烈,突出了战争的残酷。

词的上阕概要交代了甲午秋登叶赫东城的所见所想,下阕则具体交代了发生在叶赫东城的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相煎未惜弯弓月”,叶赫东城呈方形,东西各一门。城外设瓮城城墙高约10米,城中央有八角明楼。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努尔哈赤亲征叶赫。东城贝勒金台石面对妹夫的征讨,坚守不降。后见大军已把内城攻陷,便携家眷登上八角明楼,以火自焚未果,被俘绞死。“相煎”是化用曹植的《七步诗》之句。这场征讨之战,是一场骨肉相残之战。交战过程中,使用了箭矢、巨石、火器等。“弯弓月”应是这场战争所用武器的代称。“建州”为女真三个部落之一。“建州一统群雄灭”,骁勇善战的努尔哈赤率军相继兼并了海西女真,征服了东海女真。到了万历末年,所有女真部落全部被统一。《忆秦娥》词有两重叠句,作者有意把“残城阙”和“群雄灭”安排在重叠句上,加重语气,独具匠心。

结句“不堪青史,哪篇无血”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关于如何看待结句,著名诗人熊东遨先生有句名言:“起句平平,属虚晃一枪。结句平平,乃丢盔卸甲。”足见结句的重要地位。该词之结,寥寥八个字,容量博大,含义深遂。就像歌曲最后的高音一样,音色高亢,余韵绕梁。作者曾是一位经历丰富,见多识广,知识渊博的高层领导干部,对于中国历史应是烂熟于胸。目睹眼前的一切,其思绪早已穿越时空,超越时代。从胡亥弑兄夺位,到杨广逼宫戮父……,那一个个骨肉相残的场面,就像一幕幕电影在不停闪过,令人惊心动魄。此时,作者的心潮如开闸之水,迸发出“不堪青史,哪篇无血”的感叹。这感叹,惊天动地。这感叹,震撼心灵。最后的一个“血”字极显战争的惨烈无情和历史的血雨腥风,给读者留下的是更多更多的思索。


平台顾问:包德珍 古 木 博 核

责任编辑:王淑梅

策划编辑:孙忠凯 李静莹 高盛毅 陈立新

编委成员:毛瑞花 微 微 竹楼听细雨 郁 犁 

     祁凤杰 李雪艳


温馨提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