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聋可从肺治

 图书 馆员 2020-06-20
耳聋可从肺治
导读:耳聋的治疗,常规来讲大部分医者都会首先想到从肝肾论治。作者考前贤著作,深度挖掘并总结了“耳聋治肺”一说,为耳聋的临床论治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路。
谈耳聋治肺
耳聋是临床上常见的病证,除耳的局部病变外,多见于其他病的兼证。论其病因病机,认为与肾的关系最密切。其理论根据是本于《内经》“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的生理认识,以及“精脱者耳聋”,“液脱者脑髓消,胫痠,耳数鸣”,“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等病理表现。
再有与过汗伤津有关,如《伤寒论》有“未持脉时,病人叉手自冒心,师因教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还有与脾胃有关的耳聋,往往又先由胃虚所致,《灵枢·口问篇》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虚者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
以上三者之耳聋、耳鸣,俱属虚证。若与肝胆有关者,多属实症。其病机如《中藏经》说:“肝气逆则头痛耳聋。”《伤寒论》有“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此外,尚有耳聋属肺者,故有“耳聋治肺”之说。
关于“耳聋治肺”的论点,始见于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他说:“假令耳聋者,肾也,何以治肺,肺主声。”他提出了耳聋可以从肺治,但没有阐明它所以可从肺治的病机。其后尤在泾氏对此作了说明,并附有治验病例。尤在泾说:“愚谓耳聋治肺者,自是肺经风热,痰涎闭郁之症,肺之络,会于耳中,其气不通,故令耳聋,故宜治其肺,使气行则耳愈”(《医学读书记》)。
在《柳选静香楼医案》诸窍门有耳聋治肺的医案。其案是:肺之络,会于耳中,肺受风火,久而不清,窍与络俱为之闭,所以鼻塞不闻香臭,耳聋、耳鸣不闻音声也,兹当清通肺气。药用苍耳子、薄荷、桔梗、连翘、辛夷、黄芩、山栀、杏仁、甘草、木通等味。
然尤氏所云肺之络,会于耳中,尚未明在耳中何位,而王孟英又有了具体说明。他说:“坎为耳,故耳为肾之外候。然肺经之结穴在耳中,名曰笼葱,专主乎听。金受火烁则耳聋,凡温热暑疫等症耳聋者,职是故也,不可泥于伤寒少阳之文,而妄用柴胡以煽其焰。古云耳聋治肺,旨哉言乎。”(疫症条辨二十四条按语)近人有本“耳聋治肺”的论点,以三拗汤加桔梗、葛根、芦根、菖蒲、川芎、路路通等以治感冒闭气耳聋,取得较好的疗效(《辽宁中医杂志》41:10,1982)。并结合局部检查,一般俱有鼓膜浑浊增厚,且有内陷或轻度内陷,或有轻度充血,故在处方,亦常参予清热解毒之品,如菊花、蚤休等。
综上以观,“耳聋治肺”之说,实补充了《内经》、《中藏经》以及《伤寒论》对耳聋论说之不足。在临床时对耳聋证的诊治,又多一法门。但必须认识到这并不意味治耳聋又增加一法,而是应该认识到引起耳聋的还有由肺气不宣或肺津被烁所引起的,仍要掌握辨证施治的原则。

辨证要点,从尤氏和现代报导的病案来看,可从:①病史,是否曾患过感冒,感冒以前是否有耳聋;②从症状的表现,耳聋与鼻塞是否相关,或耳聋及鼻燥是否相关(金受火烁者);③有条件者可进行局部检查,鼓膜是否浑浊,是否有内陷或有轻度充血,以及是否有穿孔等。以此辨证,则应用耳聋治肺法,庶可无误矣。 

文源:本文摘自《江苏中医药》,1984年第5期。作者/孟景春。

小伙伴们好,先跟大家说句悄悄话。

因为微信更改了推送规则,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如果不点『在看』或者没有『星标』,可能就看不到我们的推送了!

如果不想错过五味古法中医的精彩内容,就赶紧星标?我们吧!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中医辩证治疗耳鸣

耳鸣是自觉耳内或颅内有声响,但外界并无相应的声源。耳鸣多数是一种主观症状,也常常是早期听力损害的暗示或警告。引起耳鸣的原因颇多,如各种外耳、中耳和内耳的病变,高血压、贫血、肾病及神经衰弱等全身性疾患,耳中毒性药物(链霉素等)均可引起耳鸣。少数耳鸣不但患者自己可听到,第三者或检查者也可听到,此为客观性耳鸣,亦称振动性耳鸣。此类耳鸣多因耳部附近器官病变的影响所致,如颈部血管瘤、动脉硬化、颈部肌肉抽搐等均可引起客观性耳鸣。发生耳鸣的机理尚不清楚,有人认为可能与感觉神经通路上受到异常刺激有关。为了对耳鸣的病因、性质和程度等作出判断,应作全身检查及耳部的多项检查,以及测定其频率、频谱及响度等。耳鸣的治疗目前仍较困难,除针对病因治疗外,尚可使用改善内耳血循环和代谢的药物以及戴用助听器或耳鸣掩蔽器等。

中医认为,耳鸣是多种病症的常见症状,常与耳聋合并出现,多发于中老年人,故有“聋为鸣之渐,鸣为聋之始”之说。古代医籍中对耳鸣的论述很多,如中国最早的医著《黄帝内经》中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上气不足,……耳为之苦鸣”。明代医籍《景岳全书》中说:“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若多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致聋聩。故人于中年之后,每多耳鸣,如风雨,如蝉鸣,如潮声者,是皆阴衰肾亏而然”。中医认为肾与耳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上通于脑,开窍于耳。《灵枢?脉度篇》云:“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内经: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上气不充,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诸病源候论》:“劳动经血而气血不足,宗脉则虚,随脉入耳,与气相击,故为耳鸣”。肾虚耳鸣多发于年逾4旬之人,多见于年老体弱或虚羸之人。内经:“年四十,阴气自半,起居衰矣”这与人体器官衰老、功能减退有关。耳鸣多为耳聋先兆,《杂病源流犀烛?卷23》云:“耳鸣者,聋之渐也”。肾精不足,则耳窍失养,轻则耳鸣,重则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失聪。多数耳鸣、耳聋中医主张从肾入手,从虚论治,但部分患者疗效不佳,总结了前人理论及临床表现,从痰论治。《名医杂著》所云:“耳鸣之症或鸣甚如蝉,或左或右。时时闭塞,世人多从肾虚论治,殊不知此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郁甚则闭矣。若遇此症,但审其平昔饮酒厚味,上焦素有痰火,只用清痰降火治之”。朱丹溪:“无痰不作眩”,“怪病多痰”,“痰生百病”。痰郁则化热,痰热郁结,循经上壅,耳窍被蒙,故耳鸣不休,所谓“痰热郁结,壅而成鸣”。中医认为“久病在血”,“久病多瘀”,瘀阻耳窍,气血流行不畅,耳窍失养所致。痰、饮都是水液代谢失常,停留机体局部的病理产物,痰热而饮寒,痰无形而饮有质,饮留体内,清阳不升可致耳鸣、眩晕等。

耳鸣有虚实之分。《素问·脉解》:“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景岳全书》卷二十七:“凡暴鸣而声大者多实,渐鸣而声细者多虚;少壮热盛者多实,质清脉细,素多劳倦者多虚。”《医贯》卷五认为:“耳鸣以手按之而不鸣,或减轻者,虚也;手按之而愈鸣者,实也。”耳为肾之窍,为肾所主,又与其他脏腑经络有着广泛的联系,因此,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气血失调皆可导致耳鸣,其中,由外感邪气、脏腑内生痰火瘀滞引起的耳鸣多为实证,由脏腑虚损、久病耗损所致的耳鸣多为虚证,其病理机转各不相同:实证耳鸣、风邪外袭、肝胆火逆、痰火壅结、气血瘀阻、虚证耳鸣、肾阴精不足、肾元阳亏虚、脾气虚弱、心脾血虚。

【历史考证】

早在《内经》中即有耳鸣、耳中鸣、耳苦鸣、耳数鸣等多种提法。清代许克昌《外科证治全书》卷二对耳鸣有较全面的描述:"耳鸣者,耳中有声,或若蝉鸣,或若钟鸣,或若火熇熇然,或若流水声,或若簸米声,或睡着如打战鼓,如风入耳。"耳鸣、耳聋常同时出现,如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六说:"耳鸣不止,则变成聋也"。《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也说:"耳鸣者,聋之渐也,惟气闭而聋者则不鸣,其余诸般耳聋,未有不先鸣者"。

【辨证论治】

1.【肝肾阴虚】

【证候】

耳鸣、耳聋,鸣声尖细。入夜尤甚,听力渐减,房劳则重。伴头晕眼花,腰膝痠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析】

1.辨证:以耳鸣耳聋,鸣声尖细,房劳则重,头晕眼花,腰膝痠软,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2.病机:精血亏虚,肝肾不足,耳窍生养,故耳鸣,听力渐减;入夜阴气主事,阴虚则阳旺,病于阴虚,阳气盛上而跃,故鸣声尖细,入夜更著;房劳耗精,故鸣聋加重。全身及舌脉所见为精血不足,肝肾亏虚,髓海不充,虚热内生之象。

【治法】滋补肝肾,清降虚火。

【方药】耳聋左慈丸《重订广温热论》加味。熟地15g,淮山药10g,山萸肉10g,丹皮10g.茯苓10g,泽泻10g,磁石50g,五味子10g,石菖蒲10g,桑椹10g,黄精15g,中膝10g。若有手足心热,加知母、黄柏降火坚阴;若耳鸣较甚。虚烦失眠,心悸怔忡,口于咽燥,舌尖红,脉细数者,为肾水不足,心火独亢,可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合交泰丸加减:黄芩10g,黄连10g,阿胶6g,鸡子黄2个,白芍10g,肉桂1g,远志10g,茯神12g,牛膝10g。

2.【肾阳亏虚】

【证候】

久病耳鸣、耳聋,鸣声细弱,入夜明显。并见腰痛或腰膝痠软乏力,面色淡白或晄白,畏冷肢凉,阳萎或阴寒,月事不调,小便清长。夜尿频数,或尿有余沥。舌质淡胖,脉沉迟。

【辨析】

1.辨证:以久病耳鸣耳聋,腰膝痠软,畏冷肢凉.小便清长,舌淡胖,脉沉迟为辨证要点2.病机:阳虚火衰,耳失温养,功能失司,故耳鸣耳聋;腰为肾之府,肾阳衰微,府失温煦,故腰膝痠软;全身及舌脉所见,均为肾阳亏虚、邻门火衰之证。

【治法】填精益肾,温阳聪耳。

【方药】补骨脂丸《中医内科学讲义》加减。磁石50g,熟地10g,当归10g,川芎10g,肉桂2g,菟丝子10g,川椒6g,补骨脂10g,白蒺黎10g,胡芦巴6g,杜仲10g,白芷10g,石菖蒲10g。

3.【肺脾气虚】

【证候】

耳鸣耳聋反复发作,逐年加重。并见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面色不华,食欲不振,易感冒。舌质淡,脉细缓无力。

【辨析】

1.辨证:耳鸣反复发作,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舌淡,脉细缓无力为辨证要点。2.病机:肺脾气虚,清阳不升,气血难以上输,耳窍失养,故见耳鸣、耳聋;若将息得所,气血和畅,则症状略减而聋鸣有所好转;若病情进展,气血日衰,则聋鸣逐年加重。全身及舌脉所见为肺脾气虚之证。

【治法】补益肺脾,升阳充耳。

【方药】益气聪叫汤《证治准绳》加减。黄芪30g,人参10g,升麻10g,葛根15g,蔓荆子10g,白芍15g,石菖蒲10g,炙甘草6g。兼头晕者,加天麻、白蒺藜祛风定晕。

4.【心脾血虚】

【证候】

耳鸣、耳聋,每于蹲位起立时突然加重,或觉头部、耳内空虚发凉感,或于劳后加重。兼见面色萎黄无华,倦怠少力,失眠多梦,心悸不宁,或心神恍惚。舌质淡,脉细或弦细。

【辨析】

1.辨证:耳鸣聋干起立时加重,倦怠少力,心悸不宁,舌淡脉细为辨证要点。2.病机:心脾血虚,耳夫所养,故耳鸣耳聋;蹲位起立时,气血趋下,头部空虚,故耳鸣加重或伴头部、耳内空虚发凉感。全身及舌脉所见,为心脾亏虚之证。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方药】归脾汤《济生方》加味。白术10g,茯苓10g,黄芪30g,龙眼肉10g,酸枣仁10g;党参10g,木香10g,当归10g,远志10g,丹参15g,石菖蒲10g,葛根10g,炙甘草6g。兼脑鸣加黄精、骨碎补、何首乌;头晕加天麻、白蒺藜;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加磁石、龙骨。

5.【瘀血阻络】

【证候】

久病耳鸣、耳聋,聋鸣程度无明显波动,或呈缓慢加重,全身或兼见其他虚证,但按其他证治疗效果至微,舌质黯或有瘀点、瘀斑,脉弦细或涩。

【辨析】

1.辨证:凡久病耳鸣耳聋者均应考虑久病入络,瘀血阻滞而缠绵难愈。2.病机:瘀血痹阻耳窍络脉,则气血不得畅行,故久病耳鸣耳聋;瘀血有形,非易消长。故聋鸣程度较稳定无明显波动;瘀血阻滞,治当化瘀通络,故按他证治疗效果至微。

【治法】化瘀通络,开窍聪耳。

【方药】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加减。赤芍12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老葱三根,生姜三片、红枣10g,麝香0.3g,丹参30g.姜黄10g,当归10g,葛根12g,石菖蒲10g。

6.【风热侵袭型】

此型患者,起病较急,但症状通常不会很严重,耳鸣音调较低沉,耳内有胀满、堵塞的感觉,多有自语增强的特点。常伴鼻塞、流涕、咳嗽等肺经表症。西医诊断多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可见充血、内陷,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这一证型的治疗,应采用刘元素的“耳聋治肺”的观点,从肺论治,用疏风、宣肺、通窍法治疗,银翘散一类的方剂都可。常用药物有双花、连翘、桔梗、杏仁、荆芥、防风、蝉衣、菖蒲,痰多加栝蒌,鼻塞加辛夷、苍耳子、白芷。

7.【肝火上扰型】

此型患者发病多较突然,症状比较重,耳鸣声较大,与情绪情志变化关系密切,常常在郁怒之后发生或加重。多伴有口苦、心烦、头昏、头痛、急躁易怒等肝火上逆的症状,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此型为肝火上扰清窍而致,法应清肝泻热通窍,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物有:胆草、黄芩、山栀、当归、泽泻、生地、木通、柴胡、菖蒲、蔓荆子、磁石。

8.【痰浊上壅型】

此型病程一般较长,耳鸣、头昏、头沉、头重、头闷,耳内胀闷、堵塞感明显。可伴有胸闷,纳呆,舌质多较胖,边有齿痕,苔厚腻,脉弦滑。此型为痰浊上壅蒙蔽清窍所致,治法应该化痰降浊、和胃开窍,多选用二陈汤加减。常用药物有:半夏、陈皮、茯苓、僵蚕、菖蒲、生苡仁、白芷;可适当选择1~2味活血化瘀药,如丹参、桃仁、红花、当归尾等,通过祛瘀以助通窍,也符合中医久病多瘀的理论;如有痰浊化热征象,可加黄芩、黄连、栝蒌、枳实。

【体会】

耳是五官九窍之一,是人体的一部分;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会聚于耳,构成耳与五脏六腑及全身各部广泛的联系。《内经》中有许多论述,如:肾开窍于耳,耳为心之客窍,耳者宗脉之所聚等等。观历代医家,也都是从注重整体调节、强调辨证论治出发进行探索,才形成了中医治疗耳鸣的独特优势。临床上也是这样,除了说的最多的肾虚耳鸣,心、肝、胆、脾、胃、肺脏的病理改变都可以导致耳鸣出现,这从目前繁多的辨证分型中可以得到验证。这也正是中医整体观念的体现。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华,准确的辨证是提高疗效的前提。可临床上耳鸣往往由于缺少伴随症状而使辨证比较困难,对于只有耳鸣一症而无其他不适的患者,可以根据年龄辨证,如老年人无伴其他不适的,可以肾虚论治;根据舌的情况,如舌质胖,边有齿痕苔厚者或形体丰腴者,多可从痰浊论治;心烦失眠或舌体瘦小,舌尖红,多以心火论治。这些特点,可以有助于我们正确的辨证。治疗上,要考虑耳为清阳之窍的特点,可以适当选用升阳通窍的药物,柴胡、葛根、升麻升阳的效果很好,菖蒲、蝉衣、白芷可以通窍,可以做为引经药使药物上达;血瘀也是一个容易产生的病理变化,适当的选用活血化瘀药物可以提高疗效,丹参、当归尾、赤芍、三棱、桃仁、红花等选择其中1~2味即可,各型中都可应用。

中医耳鸣的病因病机

《黄帝内经灵枢·口问》:“人之耳中鸣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

耳鸣、耳聋的发生与多种原因引起的耳窍闭塞有关。除先天性耳窍失聪外,多因急性热病,反复感冒,以致邪热蒙窍,或因痰火,肝热上扰,以及体虚久病、气血不能上濡清窍所致。外有风热上受,客邪蒙窍;内有痰火,肝热,蒸动浊气上壅;或因久病肝肾亏虚,脏真不足,或脾胃气弱,清阳不升,不能上奉清窍,病因颇为复杂。

实证多由血瘀、肝火或痰火上逆所致;虚证多由肾阴亏损或中气下陷所致。

慢性耳鸣、耳聋,病因无论内外,多与精气不足有关。如《济生方·耳论治》云:“疲劳过度,精气先虚,于是乎风寒暑湿,得以从外入;喜怒忧思,得以内伤,遂致聋瞶耳鸣。”所以,劳伤精气是本病的根本原因之一。

五脏之中,耳病与脾、肾、肝、胆关系较为密切。尤其与肾的关系更为密切。耳为肾之窍,为十二经宗脉之所灌注,内通于脑,脑为髓之海,肾精充沛,髓海得濡则听觉正常。肾精耗损,则髓海空虚,发为耳鸣、耳聋。此外,少阳经脉上入于耳,肝胆之火,循经上壅,易成鸣、聋。但肝为肾之子,肝火上炎或因肾水不济所致,且肝火内郁,尤易汲伤肾阴,导致耳鸣耳聋加甚。脾主输精,功在升运,脾弱则清气不能升奉于耳,耳窍反为浊气所蒙,同时,脾虚则运化不健,湿浊不化,痰液内生,痰蕴生热,上壅清窍,所以痰火、湿浊引起的耳鸣、耳聋,又多与脾胃气虚有关。

耳聋中医治疗

可因寒热痰火内扰、气血亏虚、药物中毒等所致。耳部疾病以及其他全身疾病,皆可导致耳聋。

在中医上,不同的神经性耳聋有不同的治疗方式。

一、瘀阻脉络型神经性耳聋。症见持续性、高音调耳鸣、耳聋,多因外伤所致,戎耳聋日久,耳内或有堵塞感,舌暗红或淡红,边有瘀斑或痰点,苔薄白,脉弦。治宜活血通窍。药用赤芍、石昌蒲各15克,桃仁、当归、红花各12克,川芎、柴胡、蔓荆子各10克,甘草6克。

二、肝胆湿热型神经性耳聋。症见卒然耳鸣、耳聋,或郁怒之后突然加重,头痛头晕,口苦咽干,心烦易怒,或夜寐不安,或有肋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治宜清泄肝胆湿热。药用龙胆草、泽泻、木通、车前草、山栀子、生地各15克,柴胡、当归尾各10克,郁金12克,葛根30克,甘草6克。

三、放火上扰型神经性耳聋。症见耳鸣如蝉呜,时有耳内闭塞感,耳聋多突发,头晕头重,胸闷,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或滑。治宣化痰清大。药用竹茹、黄芩、法半夏、云茯苓、括萎真、石菖蒲各15克,枳实12克,磁石(先煎)30克,陈皮、甘草备6克。

四、肝肾阴虚型神经性耳聋。症见耳呜耳聋由微渐重,头晕,虚烦失眠,腰酸,颧红,舌边红而干、苔少或薄白,脉弦细。治宜补益肝肾。药用丹皮、熟地、山萸肉各12克。云茯苓、泽泻、女贞子、旱莲草各15克,磁石,珍珠母(均先煎)各30克,五味于10克。

五、肾阳亏虚型神经性耳聋。症见耳呜耳聋渐进加重。腰酸肢软,手足欠温,小便清长或夜尿频,面色苍白,舌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治宜温肾壮阳。药用熟附片、五味子各10克。补骨脂、泽泻各15克,丹皮、熟地、山萸肉、杜仲各12克,珍珠母(先煎)30克。

六、脾胃虚弱型神经性耳聋。症见耳呜如蝉噪,或如钟鼓,或如水激,耳聋日久,面色不华,倦怠乏力。大便易溏。唇舌色谈,舌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治宜益气健脾。药用黄芩、党参、云茯苓、淮山药各15克,白术、蔓荆子、升麻各10克,葛根30克,甘草6克。上述几种中医治疗神经性耳聋的药方服用方法都基本相同。每日1剂,用清水500豪升煎至150毫升,顿服。14剂为1疗程,可连服2个疗程。另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2—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

1.风热侵袭
证候:开始多有感冒症状,起病较速,耳闷耳胀堵塞感,耳鸣、听力下降而自声增强,伴头痛、恶寒、发热、口干等全身症状,脉浮数,苔薄白或薄黄,局部检查见鼓膜轻度潮红及内陷。
辨析:①辨证:外感热病中出现耳鸣耳聋,脉浮数为辨证要点。②病机:外感风热上扰,耳部经气痞塞不宣故有耳内阻塞感,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发热恶寒,脉浮数,苔黄均为外感之征。
2.肝火上扰
证候:突然耳鸣,如闻潮声,或如风雷声,风聋时轻时重,每于郁怒之后耳鸣耳聋突发加重,并兼有耳胀,耳痛感,眩晕,口苦咽干,头痛面赤,心烦易怒,夜寝不安,胸胁胀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析:①辨证:突发耳鸣耳聋,头痛面赤,烦躁不宁,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为辨证要点。②病机:因足少阳经上入于耳,下络于肝而属胆,所以情志抑郁,肝气失于疏泄,郁而化火,或暴怒伤肝,肝胆之火上扰,清窍被蒙,则生耳鸣耳聋。火盛炎上,故头痛面赤;肝胆火旺,扰动心神,故心烦易怒,夜寐不安;肝气郁结,络气不畅,故胸胁胀闷;肝内火郁,肠中津液被灼,故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肝郁化火之征候。
3.痰热郁结
证候:两耳蝉鸣,有时闭塞如聋,胸闷痰多,耳鸣眩晕,时轻时重,烦闷不舒,二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辨析:①辨证:双耳蝉鸣时轻时重,有时闭塞憋气,痰多胸闷,苔黄腻,脉滑为辨证要点。②病机,痰热郁结,蒙蔽清窍,气道不畅,故耳鸣如潮,甚则气闭失聪;痰浊内盛,气机不利,故胸脘满闷;痰火中阻,影响健运则口苦,二便不畅;苔黄腻、脉弦滑均为痰火之症。
4. 肾精亏损
证候:中年以后双耳听力逐渐下降,伴细声耳鸣、夜间较甚,失眠,头晕眼花;腰膝酸软,遗精多带,口渴多饮,舌红少苔,脉细弱或细数。
辨析:①辨证:中年以后耳鸣耳聋,夜间较甚,兼见腰膝酸软,遗精多带,舌红脉细为主要辨证要点。②病机:经曰: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半即衰之谓也。精血不足,不能上充清窍,邪火转而上乘,以致耳鸣耳聋逐渐加重;腰为肾之府,肾亏则髓不充于骨,故腰膝酸软;肾亏相火妄动,干扰精室,故多虚烦失眠、梦遗走泄;舌红少苔为肾精不足之征;精血不足,故脉来细弱无力;若见细而兼数,则为阴虚相火亢盛。
5.脾虚弱
证候:耳鸣耳聋,休息暂减,劳而更甚,蹲下站起时加重。倦怠乏力,劳怯神疲,纳少,食后腹胀,大便搪薄,面色萎黄,脉虚弱,苔薄白腻。
辨析:①辨证:耳鸣耳聋,时轻时重,四肢困倦,昏愦食少,大便时糖,脉细苔薄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脾胃虚弱则清气不能上升,耳部经脉空虚,故耳鸣耳聋;脾弱运迟,胃虚纳呆,则食少便溏;脾阳不实四肢,则懈情无力,脉细弱、苔白腻,均为脾气虚馁之征。

【方名】益气聪明汤(补养之剂)

  【来源】医方集解

  【功效】聪耳明目 

  【组成】黄耆﹑人参 各五钱(15克);葛根、蔓荆子 各三钱(9克);白芍﹑黄柏 各二钱(6克)(如有热烦乱,春月渐加,夏倍之;如脾虚去之;热减少用);升麻 钱半(4.5克),炙甘草一钱(3克)。

  【用法】每四钱,临卧服,五更再服。

  【主治】治内障目昏、耳鸣耳聋。

  【各家论述】

  《医方集解》:五脏皆禀气于脾胃,以达于九窍;烦劳伤中,使冲和之气不能上升,故目昏而耳聋也。李东垣曰:医不理脾胃及养血安神,治标不治本,是不明理也。

  此足太阴、阳明、少阴、厥阴药也。十二经清阳之气,皆上于头面而走空窍,因饮食劳役,脾胃受伤,心火太盛,则百脉沸腾,邪害空窍矣。参、耆甘温以补脾胃;甘草甘缓以和脾胃;干葛、升麻、蔓荆轻扬升发,能入阳明,鼓午胃气,上行头目。中气既足,清 阳上升,则九窍通利,耳聪而目明矣;白芍敛阴和血,黄柏补肾生水。盖目为肝窍,耳为肾窍,故又用二者平肝滋肾也。

益气聪明汤- 《东垣试效方》卷五

  益气聪明汤-《东垣试效方》卷五

  【来源】《东垣试效方》卷五。

  【组成】黄耆半两,甘草半两,芍药1钱,黄柏1钱(酒制,锉,炒黄),人参半两,升麻3钱,葛根3钱,蔓荆子1钱半。

  【加减】如烦闷或有热,渐加黄柏,春、夏加之,盛暑夏月倍之,如脾胃虚去之。

  【功效】令目广大,久服无内外障、耳鸣耳聋之患。又令精神过倍,元气自益,身轻体健,耳目聪明。

  【主治】饮食不节,劳役形体,脾胃不足,得内障,耳鸣或多年目暗,视物不能。

  【禁忌】忌烟火酸物。

  【用法】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临卧近五更再煎服之。得肿更妙。 

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益气聪明汤

黄芪15克、人参15克、葛根9克、蔓荆子9克、白芍6克、黄柏6克、升麻4.5克、炙甘草3克,共为粗末,每用10~12克,水二盏煎至一盏,临卧服1次,半夜再服1次。

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脾胃,十二经脉的清阳之气,皆上达于头面而走空窍。如因饮食劳役,损伤脾胃,后天不足,冲和之气不能上升,邪害空窍而出现目昏,或生内障、耳鸣耳聋等症,可用本方治疗。本方以参、芪甘温而补脾胃;甘草甘缓以和脾胃;葛根、升麻、蔓荆子轻扬升发,能入阳明,鼓舞胃气,上达头目。中气足,清阳升,则九窍通利,耳聪目明。目为肝窍,耳为肾窍,故又以白芍敛阴、和血、柔肝,黄柏补肾生水,清热、坚肾,此二药平肝补肾。诸药共达益气升阳、聪耳明目之效。

耳聋左慈丸(熟地、丹皮、茯苓、泽泻、锻磁石、柴胡、山萸肉、山药)亦治耳鸣、耳聋、目眩等症,但主用于肾虚火升之证;本方则主用于中气不足,清阳不升之证。二方同治耳目之疾,但一治肾虚,一治中虚,一治虚火上升,一治清阳不升。由此足见”辨证论治”的重要、初学者不可不慎。

北京市中成药中,还有”通窍耳聋丸”,为当归龙荟丸稍事加减而成,主治肝经热盛而致的耳鸣耳聋、耳底肿痛、大便燥结等症。

本方中的黄柏一味为清热之品,要注意加减。如有热证烦乱,或适逢春季,则可以稍加重;热证盛,或时值夏天,则可加倍用之;药后热证减轻时,亦可渐减其用量;如有脾虚证者,则去之不用。

本方由补中益气汤加减而成,为补中气、升清阳之剂。故肝火上亢、肾阴虚、相火妄动而致的耳目失聪者,忌用本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