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胆簧 赏玩

 清风明蟾 2020-06-20

胆簧,也叫铜胆、内胆、响簧、铜簧

作为虫具辅助配件,由各种俱有可回弹性金属丝制作而成。

用来卡在有机叫罐或葫芦的入口位置,既美观又实用。

作为虫具必备配件,想必大家都知道使用方法和安装位置

现如今从用料,到制作工艺,再到各式各样的造型

可谓是包罗万象,千姿百态

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传统文化,虽需创新,却不能脱离传统

“虫具”顾名思义,一定是因虫而生实用而存

本期话题就与广大鸣虫爱好者以更专业的角度去深入的了解一下我们“熟悉”的胆簧

由简而入,首先铜胆置放位置是入口处,且胆盘的位置都是卡在虫具收口处,这很明显的就是起到了把虫固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作用。尤其葫芦最为明显,因为葫芦不像有机叫罐那样整体均匀,由口到底经过口,脖,肚,底形成波浪的形状,而胆盘永远是卡在直径最小的脖子位置

养虫是为了听叫,铜胆的设计既可以有效的控制蝈蝈的活动范围,又可以不影响声音的流通,以此来调节“音距”的产物。

(音距就是音源到作用点的距离,这个词汇与点药、塘底、虫具的制作等业内相关技术有着重大关联,在此不便深入介绍,敬请谅解)

由此我们得到的结论是,铜胆是用来卡位、调节音距的。

完了么?当然没有,接下来才是大家想看的部分

虫友之间一直争议的部分“铜胆会不会对鸣叫有影响?”

答案是    

很尴尬,我自己推翻了我之前的理论....

这也许就是学无止境吧....

对于此问题,笔者的确也研究了很久,并经过了海量的实验

铜胆一定会影响鸣虫在虫具内鸣叫的音质以及音量

其实这困扰了许久的问题,只需一个简单的实验就搞定了,却被讨论成如今局面,的确有点尴尬....

归根结底就是以个字“懒”

实验结果:

将罐子卡上各种不同的簧,去掉盖子,你会发现

同样一个罐子,同一条虫子,因为簧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说简单了就是,空隙间隔越大,对音量、音质的影响越小。

反之,盘子密度越大,空隙越小,遮挡物越多则会对音质、音量的影响越大

再有就是,笔者也曾亲眼见过蝈蝈鸣叫时带动铜胆一起嗡鸣的先例,如此之音必属天籁。

这,应该是铜胆设计者的意外收获。

说完理论知识,顺便再说一下铜胆的发展史

起初,如上所讲,铜胆只是一个“二层盖”,是为了将虫子锁在固定空间用的。

它并不是现代有机叫罐的标配,相反,他比有机罐起源要早很多,是用在葫芦上的。

整体是由一跟铜丝挽制,做工粗糙,只局限于实用性。

后来才出现的有机叫罐,由于精致美观,方便耐用,深受玩家追捧。而它最大优点就是可视性强。

早期叫罐的盖子上都有一层铁网,其主要作用就是防止蝈蝈伤到须子。

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变,增加了卡簧槽,并沿用至今。

也是因其强大的可视性,使得铜胆也一同进入了演变期。

半人工时代

随着鸣虫爱好者逐年的增加,虫具的需求量不断的上升,其附属品的需求量必然也会随之增长,商品簧由此诞生。

此簧的盘子是由自制工具摇出来的,再由人工根据尺寸需求做成成品。

优点就是价格低,产量大。

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内圈空隙小,外圈空隙大,影响美观。

尤其秒杀强迫症患者.....

随着制作水平不断的提高,“簧圈”内孕育出了一批王者。

纯手工等间距簧问世,代表作品是“弹簧陈”的简易簧,之所以能够被众人追捧,是因为其本人对铜胆的深刻认知。(包括现在,很多顶端玩家都在使用他的铜胆)

以海派铜胆大师为其冠名不为过。

他的簧整体纯手工制作,铜丝之间的空隙完全一致,简洁、工整,胆盘均匀。一根铜丝,从头到尾没有交接之处。观赏、实用性都达到了极致。

随后,根据人们的需求、手感、使用习惯,一些民间高手经过改良制作出了带各种精美图案的花式铜胆。这种铜胆工艺复杂,对制作者的技术要求相对要高,也解决了一部分人群对传统胆的审美疲劳。其代表作品是“牛逼程”的五星铜胆、龙胆和配饰镶嵌定制胆。最厉害的要属私人定制胆,以个人品味,个人虫具做出独一无二的专属品。虽然够不上大师级别,但也可称其为现代派铜胆领军人物。

也是在此之后,各式各样的花式铜胆犹如春之大地,百花争艳。

说牛逼程是工艺铜胆的鼻祖也不足为过,毕竟是我们看着他将板砖扔进粪坑的。

在百花争艳的工艺簧横行的今日

牛逼程也曾致敬过弹簧陈的工艺

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点不假

相比陈簧的“简易”牛逼程硬是把“一体之躯,互不干涉”发挥到极致

由此而生的“等间距13不靠”将简易簧又带上了一个新高度

大道至简,越是简洁的工艺越容不得半点瑕疵

在增加铜丝韧性的同时,尽可能的加大间距

结合简洁、美观、实用、内涵于一身

这才是胆簧作为一个虫具“该有的样子”

作为历史沉淀的产物传承至今,必有其内涵所在

就如同葫芦养黑虫定要塘底的道理一样

你可以在基础上“锦上添花”,却不可“画蛇添足”

像这种五星可以转的工艺完美呈现了电动剃须刀的工作原理

如此一来,等间距的意义难不成是方便蝈蝈更容易的将须子探进去不成?

除此之外还有更上头的,竟然还有人敢在胆盘上做文章....

用琳琅满目的铸铜配件来掩盖工艺水平的粗糙不堪

却不曾想,竟也会有人去盲目追捧

人们常把好虫比作“炮筒”

殊不知,炮筒的发射口却被越堵越严

纵观胆簧历史

从实用器,到装饰品,再到艺术品...胆簧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抛开一切美丽的外表,胆簧的内在也是大有学问

俗语称“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这胆簧的内涵只有制胆人最清楚

一根耐看又好用的胆簧最起码是几个小时的手工活

首先从用料方面:

钢丝,回弹性最强,通常市面所见基本都是直径0.8~1.0(毫米)直径的

簧铜,回弹性强,直径从0.7~1.6(毫米)都在使用

磷铜,回弹性强,直径1.0(毫米)居多

白铜,回弹性差,直径从1.2~1.5(毫米)居多

紫铜,回弹性差,市场流通不多,通常直径1.2以上

响铜,你想都别想,这个料子没回弹性,懂了吧?

(知道为什么胆簧俗称“铜胆”了吧?)

从以上数据看来,除了回弹性以外,还有个关键词“硬度

这个即是玩家值得津津乐道的“手感”舒适度,也是师傅们头疼的“病原”

(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黄铜,也是有软硬柔韧之分)

当然回弹性是可以用最原始的方法来验证的

而硬度只能从手感体会

当下最流行的等间距盘全部是纯手工制作

所以,硬度高、弹性足的1.5(毫米)直径黄铜胆只有牛逼程一人在做

卡簧支点分为两种方式表达

1,缠绕式(这里分正缠和反缠)

反缠很拗手,但是效果更佳。

将两个支点捏在一起的时候,支撑杠是在一水平面上

2,无支撑式

这个难度比你想想的要大很多,在不借助任何外力支撑的条件下,让韧性十足的弹簧做到平衡是需要大量时间调试的。

而当今能真正做到无支撑只有“13不靠”

这两种表达方式无高低之分

一个是手感好,涨力足

另一个是空间感足

捏杆部位重合时,不论是形状、大小、弧度能做到“如出一辙”才是灵魂所在

除了花式工艺外,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环形,制作难度最大,容错率极低,手感一般

弧形,制作难度大,容错率低,手感一般

方形,制作难度低,容错率高,手感最好

多边形,制作难度最低,容错率最高,手感一般

直线型,制作难度低,容错率最低,手感最差

(容错率指的是后期调节)

最后,就是这个“入槽”了

不管入槽前还是入槽后,卡环必须呈正园

无波浪,无起伏,不能有半点伪和感

这就是一根优质胆簧所具备的基本条件


最后,祝愿所有虫友可以不入蹊径直寻大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