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总是“挤眉弄眼”?中医提醒:可能是抽动症

 鲶鱼上画壁 2020-06-20

近期,上小学二年级的睿睿同学(化名)开学后,老师发现他在上课的时候挤眉眨眼、咧嘴,还时不时喉中发出“咯咯”声音,以为睿睿是不是得了结膜炎,建议去看眼科,可在医院检查眼睛、鼻子,甚至喉咙都没有发现器质性的问题。为了寻求诊治,睿睿家长带着孩子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就诊,医生仔细询问病史及详细查体后,诊断睿睿的病因不是结膜炎也不是鼻炎、咽喉炎,而是抽动障碍。经过一周的中药治疗后,睿睿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又可以认真上课学习了。

近段时间,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抽动症患儿明显增多,部分患儿家长开始误认为孩子是结膜炎、鼻炎、咽喉炎等,最后医生确诊为抽动障碍。让家长不能理解的是,疫情期间,孩子每天都待在家里看看电视、上上网课,每天过得很开心,怎么就得了抽动症呢?

抽动障碍又称抽动症,是发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一种神经精神性疾病,男孩发病多于女孩,尤以春夏季多发。有研究表明,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抽动症有什么症状

抽动症为慢性起病,多表现为不自主、反复、突发、快速、无节律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由于这些症状可以单独出现,因此,在患病早期往往不容易诊断,容易误诊为咽喉炎、结膜炎等。

为什么会得抽动症

中医认为抽动症主要与先天禀赋不足、感受外邪(感染)、情绪失调、饮食所伤等致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孩子学习紧张、久看电视或久玩游戏、手机等,容易诱发或加重挤眉弄眼、耸鼻咧嘴、摇头甩头等各种抽动症状。

此次疫情持续时间长,儿童及青少年多宅在家里,接触电子产品时间长,或长期埋头学习,缺乏户外活动,导致近期抽动症患儿明显增多。

抽动症如何治疗

抽动症患儿治疗后症状会缓解,但也容易复发,一般至青春期可痊愈,但也有患儿延续至成人,可伴有一种或多种心理行为障碍,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

目前西医治疗抽动症主要有心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神经外科治疗等方法,有一定的疗效,但各种神经阻滞剂的应用易出现急性肌张力障碍、不能静坐、嗜睡、认知迟钝、药源性烦躁不安、焦虑和抑郁等副作用。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的病机为风痰胶结、肝亢风动,应结合疾病不同阶段的证候进行辨证论治,如实证以平肝息风、清心安神、豁痰解郁、解表祛风等,虚证以滋肾补脾、养心安神等,改善脏腑功能失调状态,并可适当配合针灸、生物反馈等方法,家属和患儿依从性好,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

抽动症具有慢性、波动性的特点,故需要较长时间的中药治疗,症状轻微者有自行缓解的趋势,可注意心理调适,不必急于药物治疗。

久玩手机、久看电视、学习压力等可以诱发本病或使病情加重,导致病情反反复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患儿的防寒保暖,限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缓解学习压力,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孩子出现频繁眨眼、咧嘴,甚至秽语时,不能随意辱骂,应积极就医,以免造成心理障碍。

文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舒兰 
编辑 | 李芮
审核 | 吴潇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