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学习和健康更重要的,是保全生命

 富书 2020-06-20

    没见过香港的“棺材房”,你都不知自己住的多幸福

    我阅人无数,没有一个成功人士天赋异禀

    你只是在低层次努力

    谁都有权利按照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去生活,而唯一可以达成共识的是:如果生命中只有一堂必修课,这堂课应该叫敬畏生命,在生命存在的前提下,再谈活成何种模样才有意义。

    作者:衣袂飘飘(富书专栏作者),转载请加微信fushunamei

    01

    11月12日下午,湖南益阳沅江第三中学,16岁高三学生罗某杰,因未完成作业,与班主任鲍方老师发生争执。

    随后,在老师的办公室,用弹簧刀刺向老师,26刀,血流不止。鲍老师抢救无效,身亡。

    事后,罗某杰企图跳楼,未果。

    有媒体调查称,罗某杰杀害其班主任鲍老师,是因为当天下午,鲍老师没有按照以往惯例给学生放学休息,而是看励志视频后要求写观后感。

    罗某杰因为之前打算利用休息时间出去买东西,被老师的要求耽搁了,心中很是窝火,拧着不写。

    加之老师说如果不写就让他转入普通班,并要打电话告知其父母,心中的怒火被彻底点燃后,罗某杰疯狂挥刀。

    就在挥刀的那一瞬间,两个家庭坠入深渊,万劫不复。

    反观罗某杰平时在校在家表现,似乎都是一个很正常的少年。

    孝顺勤快,邻居介绍罗某杰在奶奶生病期间,曾帮忙照顾奶奶,在家里也常打扫卫生,洗衣洗碗,见人有礼貌。

    但有一个细节,邻居介绍罗某杰母亲对他学习要求特别严格,非常注意成绩。

    一个高三的学生压力之大,可想而知,罗某杰成绩又很突出,无疑身上背负着家长和老师更高的期望。

    但谁也没料到的是,在看似算不上什么冲突的情况下,罗某杰对偏爱他的老师痛下杀手。

    试想,如果罗某杰所受的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里包含了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并不时提醒,罗某杰在情绪爆发的一瞬间,只要有那么一个闪念,生命才是最重要的,无论是他人的还是自己的,悲剧都不会发生。

    而事实却是:罗某杰可能上过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但也许没有一堂课教他如何善待和敬畏生命。

    02

    我所在的小城,曾在半个月内发生过两起凶杀案。

    第一起发生在公交车上。一家三口坐上公交车后,开始投币,票价每人一元。司机看到只投入两元钱,乘客说已经投了三人,口角发生。

    乘客不停谩骂,司机到站临时停车。再返回时,手里拿了一把水果刀,疯狂刺向那对乘客夫妻,男乘客当场死亡,女乘客送医后抢救无效死亡。

    司机被判刑,他儿子考公务员刚刚过了面试,因司机杀人案政审不合格,几乎哭到晕倒。被杀的乘客家,只剩下了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

    第二起发生在露天的菜市场。两家紧邻的卖肉摊位,因抢顾客发生争执。

    摊主甲持砍肉刀挥向摊主乙。摊主乙的妻子和妻姐慌张报警,被摊主甲一并追砍,血染街道。

    两个家庭,一辈子,也许是好几辈子,就那样毁了。

    事后,人们议论说,摊主甲已经杀红了眼,当时在他眼里,摊主乙和其妻及妻姐,已不再是人的形象,也许只是三个畜生吧,就好像他每天杀的猪一样。

    仔细想想,我们每天被教化:社会、媒介、师长,朋友、同事、同学,都有意或无意向我们传递这样的信息:要多赚钱,要活得铮铮铁骨,要成为人生赢家。

    生活推着我们向前走,不可否认,我们每天都在追逐,追逐所谓的功成名就。可是走着走着,有时会忘了提醒自己,这一切的前提是要有生命在,有自由在啊。

    虽然以上所举,均属小概率事件,但事件背后折射出的人性焦躁暴力,对生命的漠视和践踏,不得不说是这个时代人心浮躁的反映。

    03

    清楚地记得,上大学时,逻辑学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不是逻辑学,而是生命教育课。

    课堂上,老师问大家,现阶段对大家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大家毫不犹豫的回答:学习。

    老师笑着说:不是。

    第一重要的是保全生命,保障自己的,也不去伤害别人的,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这也是做一切事情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是健康,有了生命还不够,要健康地活着,才有精力和体力去做你认为有意义的事。

    第三才是学习,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去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人生。

    老师说这番话的时候,我们都还年轻,只觉得说得挺有道理,并未体会其中真意。

    待到十几年过去,历经世事纷繁,才懂得唯一可贵的就是生命,正应了那句:世间事,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我也开始对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格外珍视;对每一个遇见的生命,也都会肃然起敬,怀一颗敬畏之心。

    这个时代固然多元,有时甚至缤纷且缭乱。我们可以接触庞杂的事物,了解多维度的知识理念,有更广阔的空间供我们表达思想,有更方便的平台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我们尚未出生,就开始被胎教谆谆教导;我们咿呀学语,就有幼儿园老师给我们立下规矩;

    我们青春年少,师长们强调让我们心怀梦想;我们人到中年,各种媒体教育我们怎样才不至过于油腻。这些仿佛都成了人生必修课。

    可细思之下,以上都只是人生的选修课,毕竟,谁都有权利按照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去生活,而唯一可以达成共识的是:如果生命中只有一堂必修课,这堂课应该叫敬畏生命,在生命存在的前提下,再谈活成何种模样才有意义。

    04

    有一个故事。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叮嘱弟子在将他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角放上碗,碗中装上水,以此避免虫蚁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

    大师情怀,悲天悯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体现出对蝼蚁生命的大慈悲和大敬畏。

    作家张晓风和毕淑敏都写过《敬畏生命》的文章。

    张晓风在文章里通过树种的传播,发现了造物主惊心动魄的壮举,而这壮举,反过来教会了她怎样敬畏生命。

    毕淑敏在文章里这样写到:“如果我是一个有思维的生命,我必须以同等的敬畏来尊敬其他生命。”

    生命的序幕一旦拉开,自有它自身的起承转合。我们总是被教化太多,也总教化别人太多。

    以为生命只有这样或那样才叫成功,才叫幸福,却忘了其实生命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不给别人生命造成威胁和伤害,也不伤害和危及自己的生命,是对生命本身最大的敬重。

    这一堂必修课,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都应时时习得:从懵懂幼童,到灼灼少年,再到如日中年,甚至垂垂老年。

    • 这一课就是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不让任何一个生命在无端的罅隙里,冲动的莽撞中凋零。

    作者简介:衣袂飘飘,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专栏作者,曾做过语文教师,后考入纪检监察机关,再转型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热爱文字,想找回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本文首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万新中产生活学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