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们隐姓埋名以身试药: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

 富书 2020-06-20

“我,50岁,北大博士后,失联20年,母亲病危,拒绝回家,有谁看见我的伤疤”

何炅藏在家里的药,戳痛了1000万年轻人的心:有人在偷偷爱着你

47岁“健身狂魔”郑秀文病倒:对不起,我真的对自己的身体认怂了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获得令人瞩目成就的背后,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

作者:希蓝(富书专栏作者),转载请加微信fushujr

近日,梅西获得人生第六座金球奖的消息登上热搜。

这是他人生中的第六次获奖,超越一直和他并列的C罗(五次),成为国际足球史上第一人!

梅西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没有停止工作和梦想,每年都努力提高自己,接下来我会继续努力工作,享受工作!”

他的成功离不开努力,离不开无数个日日夜夜艰苦训练。

优秀的人之所以优秀,并不是他更加聪明,只是付出了更多努力流了更多汗水。

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

安徒生说:“一个人必须经过一番刻苦奋斗,才会有所成就。”

从古到今,凡是有所成就之人,无一不是历经艰苦奋斗得来。

所有的成功都离不开真才实学

在11月19日,广州飞往纽约的CZ399航班上。

一位老人无法排尿,情况危机,飞机上工作人员广播寻求帮助,当时同一班机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医生张红与海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医生肖占祥挺身而出。

经两位医生确诊,老人膀胱内有大约1000毫升尿液,若不能及时排出,会面临膀胱破裂的危险,可飞机上救治条件有限。

危急时刻,肖医生利用便携式氧气瓶面罩上的导管、注射器针头、瓶装牛奶吸管、胶布自制了穿刺吸尿装置,并由张医生亲自用嘴吸出尿液。

全程37分钟,张医生持续为患者吸出尿液,肖医生也不断根据膀胱积尿情况调整穿刺位置和角度,确保尽可能多地排出尿液。

最后顺利帮老人排出大概800毫升尿液,老人转危为安。

事后,记者采访张红医生,怎么能做到为老人吸尿?

张医生回答:“当时情况紧急,一时也想不到其他更好的方法...只能说是天职所在吧!”

海南省人民医院负责人称,在航班空中复杂环境下。

面患者,根据现场条件制作简易穿刺导尿工具,辅助变换体位协助排尿,承担出血、气腹和感染等并发症风险,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医院为肖占祥主任感到骄傲和欣慰。

医院还表示,将号召全体医务人员向肖占祥主任学习,学习他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以及特殊环境下救人的勇气和担当。

医院需要这样的人才,整个医疗行业都需要这样德才兼备的人才。

两位医生高尚的医德令人心生敬佩,而他们能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下,没有借助医疗设备,只是就地取材,得以让老人转危为安,这跟他们精湛的医学技术分不开。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是两位医生几十年来所积累的经验,是他们几十年来所学的医学知识拯救了这位老人。

荣誉的背后是以身试药

大家都知道,屠呦呦在青蒿素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2015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在这遇上荣誉的背后,她的付出却很少有人知道。

那是在1969年,抗疟药物研究取得初步进展,屠呦呦老师被“523”办公室派往海南岛。

39岁的她临危受命,翻阅上百分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从中汲取创新灵感,希望能找到一味中药,为治疗疟疾奠定基础。

两千多个关于疟疾的药方,需要一一试验排查,任务艰巨。

但她没有放弃,而是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负责,而且当时这个任务要求明确,必须完成。

此时,她丈夫李廷钊老师被下放到云南的五七干校进行贫下中农再教育,她却因手上的研究任务无法离开,两个孩子没人照顾,不得已送去寄养。

接下来的三年里,屠呦呦和两个孩子仅见过一面。后来重聚,大女儿因长时间和母亲分离,生疏到不愿意喊妈妈,而小女儿彻底不认识面前的就是自己母亲。

即使困难重重,屠呦呦却始终没有放弃,此时,她已经对200多种中草药进行了研究,依然颗粒无收。

不服输的屠呦呦,继续查阅古代医学典籍,某天她无意间读到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书中提到一条处方,说是可以治疗疟疾导致的的发热症状。

青篙一渥,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屠呦呦之前用青蒿提取物做过试验,但没有成功。她突然冒出一个灵感,莫非是之前实验时,提取过程中的温度过高,药物的效果被破坏。

于是,屠呦呦决定,改用低沸点溶剂来提取有效物,以此模仿书中的古方,她将青蒿提取物,用于疟疾细胞进行试验,结果发现对疟疾抑制率高达100%。

可是当把青蒿用于动物试验时,结果并不尽人意,有些痊愈,有些却好像中毒,没有人敢肯定这个药物对人体是否安全,但屠呦呦坚持青蒿对人体有效且无害。

她要求亲自实验,明知可能会危及生命,她还是住进医院,以身试药。在试药期间,身体各项指标正常,显然试验成功了。

很少人能像她这样,仅仅因为有一线希望,能救人就以身犯险。

之后,屠呦呦和研究小组花了多年时间对药物进行改良,最终得以将青蒿素推广至全世界。

1986年,青蒿素获得卫生部新药证书,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列入“基本药品”目录。从此疟疾造成的死亡下降了50%,多个国家彻底根除此病。

屠呦呦一生致力于继续完善青蒿素,继续坚守,默默耕耘。

2015年,距离青蒿素发现的40年后,美国国家科学院路易斯和苏终于发现了她,84岁的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她是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人!

屠呦呦的成功,离不开她的默默耕耘,为了研究青蒿素,为了救治更多的人,失去了陪伴孩子陪伴家人的时光。

有一句话说得好:“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感谢她的付出,为了大家牺牲小家。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获得令人瞩目成就的背后,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


隐姓埋名为国奉献

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荣誉勋章。

黄旭华是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更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因国家所需,他隐姓埋名,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的核潜艇事业。

在20世纪50年代,面对西方国家不断加压的核威慑,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做出决定,要发自己的核潜艇。

1958年,中国核潜艇工程正式立项,黄旭华是研制队伍中的一员,当时,这队伍中没有一人见过核潜艇的样子。

因西方国家严密的科技封锁,黄旭华和同事们只能从浩瀚的报纸杂志中搜寻所有和核潜艇相关的资料。

他们打破了常规程序,边研究、边试验、边设计、边基建、边生产。没有计算机,成千上万的核心数据,他们就用算盘、计算尺来计算。

一做就是三十年,在全心研制核潜艇期间,黄旭华没回过一次家。直到父亲去世,都不得知儿子的真正工作是什么。

最后,黄旭华的母亲得知自己的孩子成为了中国核潜艇的总设计师,还是在一篇关于中国核潜艇的公开报道中看到的。

1988年,也就是离开了30年后,黄旭华终于回到老家,与93岁的母亲重聚。

后来黄旭华的母亲离世,因为思念母亲,一直把母亲留下的一条围巾带在身边,冬天就围上,这样可以让他觉得母亲一直都在。

把一生都奉献在核潜艇事业上,隐姓埋名30年,与家人分离,却无怨无悔。

如今虽然办理了离休手续,但离而不休,还要继续关注核潜艇的发展进度,继续为祖国工作。

黄旭华成功背后是与父母30多年的不相见,为了国家的未来,他不能陪伴照顾父母,为了核潜艇,他只能忍受无数个日日夜夜思念亲人之苦。

成功者都要经历重重考验,所获得的一切荣誉都是以牺牲自我得来。

很多人羡慕他们的成就,却不曾想过背后的付出。

成功不是偶然,所有的横空出世都是厚积薄发!

公号转载需经授权,并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富书原创 | 转发无需多言 | 转载联系 fushujr授权

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作者简介:希蓝,富书专栏作者,喜欢读书写作,不攀比不将就,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和3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新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知乎@富书,微博@富书,本文首发公众号: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