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粟裕身为第一大将,为何建国后官职越来越小?陈赓大将说出原因

 相逢就是缘 2020-06-20

他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大将,原以为他会凭借卓越的军功在国家担任要职,成为军中的中流砥柱。但是却不曾料到,在被授予大将之后,他的官职却越来越低。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功勋卓越的元老级人物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是环境原因还是个人原因呢?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人民进行了几十年的不断抗争。在数不尽的战争中,我国涌现出很多天才型的军事将领,而粟裕正是其中极为闪耀的一颗将星。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曾运用军事谋略指挥手下的部队击败来犯的敌人,他高超的智慧为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无法磨灭的贡献。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表彰粟裕无比卓越的功勋,被授予大将军衔,更是被称作开国大将第一人。

但就是这样一位传奇的功勋将领,粟裕的官职却是越来越低。不是说他的能力不行,而是和他的性格以及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关。关于粟裕大将的这一遭遇,他的好友陈赓大将就此事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自古以来有两种人往往是得不到身边众人的欢迎,一种是特别优秀而且功劳特别大的人。而另一种就是总坚持己见,不会迎合别人的人。在陈赓看来,粟裕这两样都占了,所以无论是在官场上还是在身边,总是吃力不讨好。

从陈赓大将的解释中,我们大概对粟裕的遭遇有了一定的了解。没有人可以否定粟裕在战斗中极其优秀的军事素养,和在无数次战斗中所立下的赫赫军功。但正是因为他太优秀了,往往会遮住身边人的光芒,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是能抢光别人的风头,可能这就是古人口中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吧。而第二个原因就与粟裕的性格有关系了。他在新中国刚成立后,是被任命为总参谋长的,此时大权在握的粟裕,根本不会去特意的迎合别人。作为总参谋长的他,总是显得特立独行,不注意他人所抛过来或有或无的善意。可能粟裕的本意也并非如此,但却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怀疑,甚至是抵触。

关于这一点就曾经发生过一件事,作为总参谋长的粟裕曾经在一次会议上提出武力统一全国,解决大陆外的所有问题。但是这一提议遭到了很多将军的联合反对,而关于这些,粟裕偏偏又不懂变通,就这样一个曾经统领上百万军队的总参谋长竟慢慢成为军事科学院的院长。这对于粟裕而言,无疑是从天上掉到了地下。对于很多不知情的人而言,便不可避免地会对他的能力做出质疑,而对于知情的人来说,也只会为他的经历而感到唏嘘。

如今我们也不好对粟裕将军的性格做出任何评判,毕竟将军胸前那耀眼的军功章就是对他能力的最好证明。虽然说粟裕将军在最后离开了自己工作了几十年的军队岗位,但仍然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和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毕竟金子到哪里都是会发光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