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鉴赏二十讲》第2讲 格律要诀:诗句内部的韵律|近道语文

 PD顽童 2020-06-20

高考语文不再难!

近道书院的朋友们,祝福大家安康和顺!

要不要买菜-下山 .mp3 From 近道语文 02:53

每个人都是潜在的诗人。

遗憾的是,潜在的诗人未必会成为真正的诗人。很多诗情饱满的朋友,想写诗而不敢写,因为不通格律,怕人家笑话。有一些豪迈的人,奓(zhà)着胆子去写,写出来的却不成诗。


其实,格律并不难懂,稍花点心思就可以弄通。但弄通格律也不能担保一定成为诗人。有的人通格律,仍然写不出诗。

这是因为,格律于他只是一套外在的知识。要会作诗,还须学会用格律来感知世界,要像用筷子来吃饭那样自然而然。这一步很多人是做不到的。

不能把格律化入自己的生命经验,便至多只能写成一些顺口溜。空有一腔诗情而无从发泄,此间的尴尬有点像后宫里的太监:他们知道怎么做,也看到怎么做,就是没能力自己做

我们打算分三讲把格律的知识要点梳理清楚。这一讲先来讨论诗句内部的韵律,讲两个小问题:

一是平仄与对仗;一是诗句的节奏型






阙题
[唐]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这是唐代诗人刘眘(shèn)虚的一首五言律诗。阙题即缺题,相当于无题。

律诗共有四联八句。第一联称首联,第二联称颔(hàn)联,第三联称颈联,第四联称尾联。律诗的首联和尾联不要求对仗,中间两联一般要求对仗。这首《阙题》的前面三联都对仗,仅第四联不对仗
什么是对仗呢?对仗是针对一联的形式来说的。一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对仗就是组成一联的出句和对句要构成对偶关系,具体要求是字音平仄相对、字义虚实相当、语法结构相称。对仗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形式。

什么是平仄呢?平仄是字音方面的概念。以今韵来说,平是指平声,也就是第一、第二声;仄就是不平,也就是第三、第四声。“今韵”只是一个方便说法,要想深入研究韵律,有必要钻研一下平水韵。有些字眼,在今韵中是平声,在平水韵中却是仄声。

律诗要求,一句诗的平仄须交替出现,两句诗之间须平仄相对。

在一句诗中,平仄的组合以两个字为单位,以尾字来定平仄。两字组合之后剩下的一个字(五言)或三个字(七言),以尾字来定平仄。比如“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时有”是一个音节单位,以尾字“有”来定平仄,是仄声;“落花”是一个音节单位,以尾字“花”来定平仄,是平声。后面的“至”是仄声。整句诗共三个音节单位,恰好平仄交替

我们再来看一联的两句诗之间的平仄与对仗关系。

时有落花至,平仄仄平仄
远随流水香。仄平平仄平

上下两句,刚好平仄相对。“时有”对“远随”,仄对平。“落花”对“流水”,平对仄。“至”对“香”,仄对平。以此类推,其余各联都是平仄相对的。
一联两句的平仄相对并不是每个字都有要求。这里有一个要诀,叫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针对七言诗说的。转换为五言诗,就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一三五不论”是说,七言诗中的第一、第三、第五个字的平仄可以不论,也就是可平可仄。“二四六分明”是说,七言诗中的第二、第四、第六个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该平不能仄,该仄不能平。转换为五言诗,就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比如,“时有落花至”,第一字“时”、第三字“落”的平仄可以不论;第二字“有”、第四字“花”的平仄必须分明,不可乱来。

这个要诀只是一个方便的说法,并不能概括格律的各种情形,初学者以之入门是可以的。

再来看对仗。仍以《阙题》为例来说明。比如首联,“道”和“春”相对,“道”是仄声,“春”是平声,都是实词。“由”和“与”相对,“由”是平声,“与”是仄声,都是虚词。“白云”和“清溪”相对,都是实景。“尽”和“长”相对,都是形容词。从对仗的类别看,“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是正对。

颔联“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是一个流水对。流水对是指出句的意境并不完整,须由对句承接下去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出句“时有落花至”表明的事态,在对句“远随流水香”中得以展开。相较于正对、反对的庄重严谨,流水对更为活泼灵动,也更考验诗人的水平。

关于对仗,我们再来看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的后三联都是对仗,其中颔联、尾联还是流水对,颈联是正对。颔联的出句“却看妻子愁何在”是发问,对句“漫卷诗书喜欲狂”是回答,这是一个流水对。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是地点的承接,也可以视为流水对。颈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标准的正对。正对的两句诗,语意各自确立,共同营造意境。

读五言诗和七言诗,读多了我们会发现,诗句中都会有一个节奏型。具体说,五言诗的节奏型是“上二下三”,比如“时有落花至”,“时有”二字带出“落花至”三字;“远随流水香”,“远随”二字带出“流水香”三字。这是五言诗的节奏型。

七言诗的节奏型是“上四下三”,“上四”又是二二组合,“下三”则或一二、或二一组合。比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白日放歌”四字带出“须纵酒”三字,“青春作伴”四字带出“好还乡”三字。“白日放歌”内部又是“白日”与“放歌”二二组合,“须纵酒”是“须”与“纵酒”一二组合。

需要注意的是,诗句的节奏型并不是人为规定的,而是汉语音节自然生长出来的,与人的心性节律相契合,不能擅自更改。比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一对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两句就不合“上四下三”的节奏型,在骈赋文中可以出现,在律诗中是要避免的。

编审:蝈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