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莫泊桑声名远扬的《羊脂球》,隐藏着人性背后善恶的思考

 亚伯拉汉 2020-06-20

莫泊桑是十九世纪中后期著名作家。1880年4月,莫泊桑发表了《羊脂球》,其导师福拜楼读完之后,直夸它是一本杰作,莫泊桑也凭借《羊脂球》一举成名,之后更是创作了三百多部中短篇小说,和欧·亨利、契珂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莫泊桑虽然是自然主义流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唯美主义的影响,大部分都认为莫泊桑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这点不可否认,但我认为他的自然主义文学里面是带有强烈个人特色的唯美主义。

《羊脂球》描写的是普法战争时期,十个个不同身份地位的人为了离开鲁昂,聚集在一辆马车上发生的故事,通过这部小说,莫泊桑从自然主义风格和唯美主义之间找到一个支点,从侧面反映了人性的丑恶,比看得见硝烟的战场更可怕。

莫泊桑的自然主义,有自己的唯美倾向

莫泊桑作为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其作品自然、客观。而与此同时,唯美主义在十九世纪末的法国也是相当盛行,因此莫泊桑的作品里面或多或少地受到唯美主义思潮的影响。《羊脂球》作为莫泊桑的成名作,他自然地将两种写作手法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一起。

①战争背景下,莫泊桑的自然主义文学

自然主义文学起源于十九世纪的法国,自然主义写法主张客观,它认为写作既不能像浪漫主义一样过于浮夸,也不应像现实主义那样过度批判,而应该秉持着客观中立的态度去描写,不加入个人感情色彩。

莫泊桑出生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从小的写作能力就很好,1870年,莫泊桑选择了法学专业,奈何普法战争爆发,满腔热血的他,应征入伍,希望为战乱中的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奈何还没等他走上前线,国家已经弃械投降,其本人因此产生对资本主义的蔑视,这也是他后来大量作品的灵感来源。

作为自然主义文学代表作之一的《羊脂球》自然不能脱离普法战争的环境背景,虽然它的篇幅很短,却足以显露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虚伪。

就法军走之后的第二个下午,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来一些枪骑兵旧时普鲁士,黑压压的一群人从山坡上下来……每家每户都有小分队在敲门,只要门开了,进去了就不再出来。

比如,这一段对法国投降后鲁昂的描写,体现了普鲁士士兵的野蛮,他们如入无人之境,以胜利者姿态理所当然地剥削本不属于他们的一切,从士兵下山,到挨家挨户敲门,到无情占领别人的房子,完美展现了,剥削者的野蛮以及手无缚鸡之力的居民的无可奈何。

②《羊脂球》的自然主义特色下,暗含对人性的思考

莫泊桑的文字里,形象但并不浮夸,这一点通过他对战后居民的描写就不难看出:

其实居民们惊恐万分,就像碰到了洪水和强烈的地震一样,面对这样毁灭性的灾难,人的智慧和勇气都毫无用处……没过多久,最初的恐怖消失了,普鲁士军官会和房子的主人同桌吃饭,而房子的主人,他们认为只要不公开表示亲近,白天在外装作不认识,晚上在家聊天喝酒,城市逐渐就恢复了正常。

比如这一段,莫泊桑是站在上帝视角描述着战后的一切,在这一段里面,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平民们,面对侵略者,民族的大义趋势他们应该反抗,但是作为被侵略者的角色只能选择绅士的服从,两者形成的剧烈冲击,从而窥探人性虚伪的一面。

深受唯美主义影响的莫泊桑,我们自然可以从这一段文字感受到莫泊桑式的“唯美主义”,他并没有用大段华丽的辞藻去描写周围的环境,以此烘托当下的情境,相反地,他采取了恰到好处的比喻,把普鲁士士兵比作洪水和地震这种毁灭性的的灾难,就轻而易举的让轻而易举的就让读者有感同身受的情绪,在这点上,莫泊桑和传统唯美主义的写作手法是不一样的,他是带有属于自己独有的“文字美感”。

上帝的视角下,人物表面与内在的鲜明对比

正如开头所说的,《羊脂球》讲述的是一位名叫羊脂球的妓女的悲惨遭遇,并以此反衬资本主义下丑恶的灵魂。

① 贯穿始末的两极化人物形象

故事发生在一辆马车上,除了主人公羊脂球的身份是妓女之外,其他人的阶级特征表面上都要比羊脂球高尚,布雷维尔伯爵夫妇,棉纺织业大亨卡雷—拉马东夫妇,葡萄酒批发商夫妇,民主主义者科尔尼,作为神圣传教士的两位修女,最后是妓女羊脂球,这些人里面不是达官贵人,就是家财万贯,再不济也是身份地位让人认为品行高尚的人。

唯独羊脂球和其他人不同,她的身份低贱,妓女自古以来似乎就是用来被侮辱和的玷污的,是社会最底层的一类人,好像她们永远只能活在黑暗中,永远见不得光。当然,莫泊桑从头到尾都没有正面描写羊脂球的身份是如何低贱,他利用大量的细节描写,侧面反映,其他人对她的排斥,形成两级分化的冲突。

羊脂球刚被认出来时,那些贵妇们就开始窃窃私语,说起“娼妓”之类贬低人的刻薄话来,因为羊脂球的存在,三位太太很快就成为亲密无间的好朋友,羊脂球存在的作用就是将女人分成两种人,高贵的良家妇女和出卖肉体的娼妇,报团形势很快就出现了,唯独羊脂球是孤独的,两名修女则表现出中立的姿态。

民主主义者科尔尼德的存在作用,是将男人分为两类人,事业有成的三位有钱人和一事无成的浪荡子,虽然彼此身份不同,有了金钱这一层关系,三个有钱的男人互相交换友善的目光,好像已经熟识多年。

两极严重分化的人物形象贯穿小说始终,从而形成鲜明的反差和强烈的对比,除了身份地位上带给人的反差,人物自身的身份地位和内在的思想品质同样形成两极分化。

② 不同阶级人物的性格反差

在《羊脂球》中,妓女羊脂球虽然身份低贱,却是十个人里面唯一一个不是因为私欲而离乡的人,她出逃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不愿意自己这副躯体在侵略者男人的身子底下遭受践踏,剩下的人自私已经深入骨髓,在莫泊桑营造了四个场面让这种自私一览无余,令人不齿。

第一个场景是初相见,这些人对羊脂球或戏谑或鄙视的表现,我们前文已经提过了,第二个场景是当大家都感觉饥饿的时候,羊脂球从长凳下面拿出一只大篮子,篮子里不但有两只美味的烧鸡,还有肉糜、水果、甜点,应有尽有,够她吃三天的量。

这时候卢瓦佐对羊脂球的称呼发生了转变:“有些人考虑问题总是十分周到,这位太太就比我们有先见之明”,在当时太太是对一个女人的尊称,羊脂球听到后发出了共享美味的邀请,每个人都对饥饿妥协了,和羊脂球一同享用了美味。羊脂球在这里的表现体现了她的善良、大度,也为后面故事的走向埋下伏笔。

第三个场景,是普鲁士军官对羊脂球提出过分要求后,其他人的变化,一开始,所有人的表面都流露出愤怒的表情,但冷静过后取而代之的是自己的私欲,如果羊脂球不答应这项要求,他们将不可能成功离开,于是她们开始站在道德制高点,规劝羊脂球接受事实,前后行为有一个巨大的反差,在他们看似“善意”的外表下,掩盖的是他们虚伪、自私的内心。

第四个场景继续回到吃饭上面,所有人理所当然的接受用羊脂球的尊严和身体换来通行证,回到马车上准备离开,所有人对羊脂球避之唯恐不及,因为觉得她“脏”,到了吃饭时间,所有人都当她不存在,自顾自的吃起来,羊脂球全程都在被利用,现在的她毫无价值,于是她就像垃圾一样被同胞们丢弃了。

通过这四个场景的,莫泊桑不露声色的展现了这些表里不一的人是如何从丑恶到伪善再到丑恶的过程。很明显,这几个场景的描写表现出莫泊桑本人的看法,诚然,人有自己的私欲是正常的,但是将个人私欲凌驾于国家和民族大义之上的人是令人不齿的,尤其是这些人里有的恬不知耻的标榜自己是爱国人士,有的道貌岸然的声称自己的使命就是拯救别人。

以小见大的构思,突出大环境下人性的善恶

《羊脂球》这部短篇小说,单单展示一辆马车和马车里的十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其实马车折射的是法国社会存在的丑陋现象,这些人物则是代表法国不同的人物阶层,莫泊桑通过这部小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善与恶共存的现象。

人性的善恶和地位的高低无关,莎士比亚曾经说过:

善恶的区别,在于行为的本身,不在于地位的有无。

这句话在《羊脂球》里面展现的淋漓尽致,羊脂球,一个地位低贱的妓女,将人性的善贯彻到底,她会为自己怕受到侮辱,而没有和同伴分享食物而感到羞愧,她会为了拯救同胞,选择放下自己的信仰牺牲自己,但那些伪善的地位高贵的伯爵、富商们回报给她的是无尽的嘲讽和侮辱。

当看到普鲁士士兵,羊脂球恨不能自己是个男子,能够上阵杀敌;当有普鲁士人要住到她家时,她二话不说就发起了攻击,直接想要把他掐死。而这些高贵的伯爵、富商们看到敌人又是如何做的呢?当普鲁士军官出现时,羊脂球气的满脸通红时,卢瓦佐甚至已经做出了要取下帽子的姿势。三位高贵的夫人更是八卦起这群侵略者帅气的颜值。

一个时时刻刻将民族大义放在第一位的人却是一个身份最为低贱的妓女,而无时不刻将爱国情怀挂在嘴里的伪善之人尽是些权贵、富商何其讽刺。

故事的最后,妓女羊脂球一直在呜呜的哭泣,马车在她的呜咽声中继续前进,如果你问羊脂球这时候后悔么?我想是不后悔的,如果再重来一次,她仍然愿意为了同胞献出自己。人性的善恶从来都和地位无关,所有人都可以说羊脂球身份低贱,但是请记住,她的灵魂比谁都高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