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警惕性最高的将军,皇帝刚赐他免死铁券,回家就率部起兵造反

 修悟搏 2020-06-20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古代的皇帝有着生杀予夺的权力,往往一言之下就可以要了人的性命。也正是因为皇帝的这种特点,让很多熟读史书的人都喜欢在皇帝面前装糊涂,以免表现太出色,最后功高盖主而惹来杀身之祸。

然而正所谓,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真正学了武艺和文采,不去皇帝的朝廷混个一官半职岂不是太可惜了?再者皇帝为了让大臣们死心塌地的为自己卖命,也往往会用尽办法来诱惑大臣为自己卖命,比如给一些建立了丰功伟绩的大臣发“丹书铁券”,号称免死金牌。

电视剧里面经常看到的剧情,就是某个人拿着免死金牌跑到法场上救人,然后别人一看到免死金牌个个下跪,就救下了这个人。然而真实的历史是,拿了丹书铁券的人根本不会整天把丹书铁券到处去招摇,而是战战兢兢的把丹书铁券给放在家里供奉起来。因为历史上很多人就是发了丹书铁券之后才被朝廷找机会缉拿的。

《水浒传》当中的柴进,就是因为当年赵匡胤篡夺后周天下,觉得对不起柴家人而给了他们丹书铁券。不过最后柴进还不是因为被李逵连累就成了朝廷要犯,丹书铁券一点儿作用都没有。更不用说有的人因为权势太大,发了丹书铁券之后不久就被皇帝杀掉了。

而历史上也有一位警惕性非常高的将军,皇帝刚刚赐予他免死金牌,他马上就怀疑皇帝要对他动手了,于是回家起兵谋反。这位“机智”的将军又是谁呢?他就是唐朝后期的李怀光。

我们都知道唐玄宗时期发生了安史之乱,然后唐代宗登基,但是这时候的唐朝已经是潘镇割据混战不断的局面了,皇帝常常四处流离失所,又或者被权臣裹挟。李怀光在唐代宗时期就因为武艺高强而被名将郭子仪所提拔,历任太仆卿、太常卿、朔方军都虞候。

李怀光得到郭子仪的赏识之后,对于自己的职责越发的谨慎,他常常替郭子仪执掌军法,他号令严明,对于自己的亲戚、朋友敢于在军中犯法的,也往往严加处理,士兵们既敬佩他的公正,又害怕他的严厉,在军中有着很高的威信。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怀光带兵打仗的时候他要向前没有人敢于往后退一步,他要向后没有人敢于往前走半步,军法严明的他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很难遇到敌手。唐德宗时期,由于皇帝发动了削藩战争,使得二帝四王之乱接连爆发,唐德宗不得不依靠一些能征善战的猛将,李怀光就因此很得唐德宗的看重。即使是当时唐德宗最亲信的宦官,李怀光如果与他们意见不同,唐德宗也会依着李怀光的意见去做。

然而由于李怀光本人脾气相当暴躁,他得罪了许多人,加上如今他已经有些“功高盖主”的意思了,所以到了建中二年(781年)的时候,讨伐完田悦和朱泚的李怀光越发的疑神疑鬼,觉得皇帝要害死自己。

唐德宗为了安抚李怀光,特意加封他为太尉,然后赐予免死铁券,派李升和宦官邓鸣鹤去送铁券和宣读诏书。不想这时候的精神已经警惕到了极点,看到皇帝的使者前来,非但不拜谢叩头,反而当着使者的面把免死金牌扔在了地上道:“只有怀疑臣子反叛的,才会赐予免死铁券。现在给我这个东西,是叫我反叛!”

于是把皇帝的使者丢在一边,李怀光自己带兵回到家乡起兵造反,与自己曾经的敌人朱泚联合起来攻击唐德宗,唐德宗一边逃跑,一边派人镇压李怀光,最终李怀光兵败被自己的部下杀害。

唐德宗感念他曾经的功劳,保留了他的爵位和亲人。由此可以看出,唐德宗是真心真意赐给他免死金牌的,而李怀光则过分警惕,最后落得个兵败身死的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