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个有毒习惯”吞噬孩子的未来,好父母不会视而不见

 咩咩羔 2020-06-20

文丨王小骞  编辑丨金雀儿

来源丨王小骞亲子成长学社(ID:WXQCOLLEGE)

王小骞说

中国有一句俗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没有当过爹妈的人,总不以为然,而真正经历过养育之后才会发现:孩子在童年中出现的“小问题”,最后都会成为他们人生里的致命伤!

孩子的行为习惯看似不经意,若点滴积累,却会拉开距离。

所谓“成功和失败”,最大的分野,就是来自不同的习惯。

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大门。

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5种习惯,那么家长们,你应该引起重视了!

情绪上易燃易爆炸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育儿观察类节目,被一个8岁小男孩的表现震惊。

这个叫做“默睿”的孩子,情绪一点就炸,只因受了爸爸的批评不满,他开始向妈妈发脾气:连拉带拽把妈妈拖进自己房间,使劲攥妈妈的衣领,用力撞击妈妈,以尖叫哭泣发泄自己的情绪。

孩子撒泼使性已然成为常态,妈妈的手臂上清晰可见孩子发脾气时咬过的大块淤青。

可是,被孩子攻击的妈妈呢?

她始终好脾气,不断柔声安慰孩子,却因此更激怒了孩子:

  • “你就当你没有儿子!”

孩子歇斯底里怒吼着,这哪里还像一个8岁的孩子?

不高兴了发脾气,遇到问题发脾气,受了批评发脾气……孩子发脾气的原因五花八门。

但纵观暴脾气孩子你会发现,他们的背后:

要么站着一位忍耐性极强的家长;

要么站着一位以暴制暴的家长。

就像男孩默睿,他的妈妈习惯了长期忍耐,一边受挨打一边向孩子道歉;他的爸爸则不问世事,顾自坐在客厅刷手机,打游戏,看视频,直到妈妈招架不住被唤了进去,才用以暴制暴的方式结束这场战争。

心理学研究指出:孩子发脾气,是因为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节目中的8岁男孩,一开始他因为受责心情不佳,可是父母双方谁都没有接纳他的情绪,不断提醒他:你计较什么?还不快去写作业?

无法被理解的崩溃,成为孩子情绪失控的导火索。

 家 长 策 略 :

遇到孩子发脾气,家长怎么做?

请先接纳孩子,用简单的信息标注出孩子当时的状态和情绪,比如:

“你是不是生气啦?”

“你是不是不高兴啦?”

虽然只是一句话,但听在孩子心里,意味着父母能够感受他此刻内心的体会,这是让孩子情绪平复的基础。

其次,允许孩子用合理的方式发泄。如果孩子无法冷静,那么允许他将脾气发出来,给他一个宣泄空间,或者为他提供可以宣泄的工具,枕头、沙袋……并告诉他:“等你冷静下来,我们再谈谈。”

等孩子情绪平复,亲子再交流,这样的沟通方式更能解决问题。

行为上随心所欲

随意打断别人说话、故意破坏设施、不听指令行事、在公众场合大声怪叫、随心所欲串门,不经主人允许乱翻东西……

如果细数熊孩子不懂规矩、没有礼貌的作为,估计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教育节目《你会怎么做》中,节目组就熊孩子话题采访了一波路人。

“好想把他拖起来打一顿。”

“我特别想把他抓过来pia  pia”

“亲戚家的孩子不好讲,只能忍……”

孩子天性好动可以理解,但是没有礼貌却令人心生嫌意。

这一点上,特别欣赏张亮的做法。

当年他带儿子天天参加《爸爸去哪儿》节目,天天特别爱说话,时不时打断村长讲话。

对此,张亮白天看在眼里,晚上则关起门来,开始了他的“张式”教育。

张亮将自己扮演成一个“话痨”,不断打断天天要讲的话,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天天切身感受到:随意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做法。

站在孩子的角度出发,既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用“共情”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张亮的做法堪称教科书式的经典教育,值得父母们借鉴。

 家 长 策 略 :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

没有人会告诉你,你家孩子不懂礼貌。

这就意味着,父母们不仅要以身作则,更要随时自省孩子的行为,让他们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教孩子学会把控界线,遵守规则,亦是教孩子学会“尊重他人”。

别忘了这个世界的不二原则:唯有尊重他人,才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

学习上不求甚解

关于孩子的学习问题,我常常听到家长这样的感慨:

  • “我家孩子其实挺聪明的,就是不太用心.....”

我也常常听到不少孩子在考试考砸后的自我安慰:

  • “其实这些题目我都会做,就是太粗心了……”

所谓的“粗心”和“不用心”,看似偶然性,实则却有一定的必然性。

对此,我一个做老师的朋友一针见血:这样的孩子,很容易被一句“我会了”给毁了!

朋友说,在她的课堂上,提问之后每次举手最快的,嘴里着急喊着“我会了!我会了!”的孩子,未必是真正懂得解题思路的孩子。

他们要么一知半解,要么不知所云,他们的回答常常停留在表面,无法剖析出问题内在联系。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做一道题,仅仅会那一道题……这样的孩子,看起来思维很活跃,脑子很灵光,可成绩总是上不去。

说到底,孩子在学习上缺乏钻研的精神,而停留于表面的学习,只会让孩子拉开越来越大的距离。

 家 长 策 略 :

家长们,请不要再用“我的孩子很聪明,只是不太用心”这样的话来麻痹孩子的思想。

因为,它会带给孩子错误的认识:努力不重要,聪明更高级!

人有惰性是常态,培养孩子钻研精神,就要从小让孩子明白:勤奋才是成功的关键,而“趁早”是最好的时机。

遇到问题鼓励孩子多深思,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细心、耐心、坚持不懈才能克服困难。

而当孩子体验了小成功的喜悦后,及时表扬他,让他明白:这就是他勤奋钻研得来的成果,未来还会有更大的收获。

行动上磨磨蹭蹭

起床慢、刷牙慢、吃饭慢、走路慢……除了玩,孩子做什么都慢,我到底该拿他怎么办?

孩子做事磨蹭,估计是无数父母心里另一个隐痛。《一起出发吧》节目中,杨烁面对走路磨磨蹭蹭的儿子所表现出来的抓狂,简直就是每个家庭中父母们的真实翻版:

“快!”

“要快!”

“你要跟上我的节奏!”

“如果先让我踩到门槛,就从头再走一遍!”

可即便杨烁催得很用力,孩子走路的速度却并不见得快多少。

一个慢悠悠,一个急吼吼,牵着蜗牛赛跑,成为最好的画面表述。

心理学研究显示,孩子做事磨蹭,往往有两大原因:

  • 孩子天生气质属于慢热型;

  • 父母的管教方式过于精细、强势。

如何帮助孩子改掉做事磨蹭的坏习惯?

 家 长 策 略 :

家长们请先放平心态来接纳孩子的磨蹭表现,因为你越催,只会让孩子越产生对抗情绪。

帮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教他“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的规则意识,能够让孩子明白做事有先后安排。

在一定的限度内,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安排时间,孩子体验过成为时间主人快乐感,才会更懂去珍惜。

当然,家长也要让孩子自行承担磨蹭带来的后果,教训与经验共行,孩子才能学着自我改变。

健康上缺乏自制力

孩子小,自制力差,遇到好吃的,好玩的,就会“一意孤行”。

家长若过渡宠溺,则会对孩子的健康带来大隐患。

杭州10岁的男孩小伟,过了一个暑假,却发现脖子和背弓着,怎么都站不直了。

到医院检查发现,原来得了典型的“手机脖”,如果不及时进行矫正训练,对颈椎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医生询问下来发现,原来孩子整个暑假几乎都宅在家里,除了学习,不是看手机和ipad,就是低头看书,要么躺在沙发上吃睡,不到万不得已,根本连家门都不愿意迈出一步,更别提运动健身了。

喜欢吃,就让他吃;

喜欢睡,就让他睡;

喜欢玩手机,就让他玩手机……

毁掉一个孩子,只要事事满足他就够了。

 家 长 策 略 :

爱孩子,是每个父母心底最真挚的情感,可真正的爱,能“宠”却不能“溺”。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孩子,如果因为无法自制影响了身体健康,那么,还拿什么去竞争?

规律的作息,适合的饮食,适量的运动……让孩子学会自制自爱,才是最好的爱的教育。

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曾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也许孩子身上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要担心发现太晚,从现在开始就帮助孩子调整纠正,那么再晚也不迟。

好父母不会对这些“有毒”的习惯视而不见。

家长的每一分努力,都会让孩子以更好的姿态迈向未来。

 

王小骞

著名主持人,亲子教育专家,“王小骞亲子说”创办人,中科院心理所“婚姻与家庭心理辅导师”,中国妇女基金会“家庭成长计划”爱心推广大使,“爱育未来”家庭早期教育公益项目专家顾问。深入研究自我、家庭系统与孩子的发展规律,持续探索实用、可操作的儿童养育理念及家庭解决方案。因在家庭教育领域的践行和强大的使命感与践行力,深受百万爸爸妈妈信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