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套极简的脉诊学习方法

 为什么73 2020-06-20
前面《脉诊,为什么指下难明?一文中,讲到了传统脉象理论中的一些问题。比如脉诊部位和脉象需要分开,复合脉象和单一脉象需要分开,迟脉和数脉,不适合作为判断寒热的标准。

这些问题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是:脉象太过繁多,且杂乱如果是在初学者的角度,只要能满足日常大多数情况下的使用,脉象肯定是越精简越好假如我们把临床上那些最常见的,必不可少的脉象,筛出来,作为入门学习的必选脉象,那会选出哪几个来呢?

无疾经过这些年反复斟酌,在临床上打磨,最后选出的基本脉象,一共有5种,分别是:细脉、弱脉,和弦、滑、濡脉。细就是粗细的细,弱就是软弱的弱;弦就是琴弦的弦,滑就是光滑的滑,濡就是濡养、濡润的濡。听上去还是有点乱,对吧?别着急,其实就是五个字:细弱弦滑濡。连着读五遍,就记住了。细弱,弦滑濡。如果再适当扩展一下,可以再加上弦紧和滑数,这样就形成了一套非常精简且实用的脉象体系。我们下面就讲一讲,为什么是这五种。

我们反复说,脉象主要是用来反映疾病性质的,那疾病都有哪些性质呢?大体来看,不外乎两类:一类叫正气虚,一类邪气实,也就是虚和实这两类。这样,脉象也需要相应的分成两组,那就是表示正气虚的细脉、弱脉,和表示邪气实的弦脉、滑脉和濡脉。其中,细脉反映的是阴血亏虚,弱脉表示阳气不足。弦脉表示寒邪和气滞,滑脉表示热邪、食积和痰,濡脉表示湿邪。听上去有点晕,对吧?别着急,这部分是我们这几次课的核心内容,一定会掰开揉碎的讲,一定要让各位都能学会。

对照之前我们讲的正气和邪气的各种类型,正气主要包括阳气和阴血;邪气稍微复杂一些,寒热风湿、气血痰食,以及燥邪和暑邪。我们说燥邪的实质是正气虚,不管是津液亏损,还是阳气不足,都是以虚为主的,所以以后,我们就不再把燥邪当做一种特殊的邪气来看待了。暑邪呢,实际上是湿邪和热邪的合体,所以在诊断这部分,也不单独作为一种邪气来讲了。那我们就逐个看一下,这些正气虚,和邪气实,对应的脉象都是什么。

阳气不足,对应弱脉;阴血不足,会见到细脉。湿邪明显,出现的是濡脉;表示寒邪的是弦脉,表示热邪的是滑脉;气滞的表现,也是弦脉;食积和痰的表现,也是滑脉。你会发现,正气虚的两种脉象,一个细,一个弱,比较清楚。但是邪气呢,一共8种,但只有3种脉象和它们相对应,好像不太对劲呀。而且,和这3种脉象对应的,其实是6种邪气;风邪和瘀血,是没有对应的脉象的。这怎么回事呀?是说这两种邪气,通过脉诊看不出来吗?

它们俩,情况还不太一样。先说说风邪。风邪在脉上的表现,有点特殊。其他邪气,基本都表现在脉象上,但风邪主要体现在部位上。什么意思?还记得上次课,咱们讲浮中沉的时候,说浮取看到的是什么吗?对了,是在体表皮毛这部分的气血状况。那风邪从外面来,尤其经常是夹着寒邪一起过来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可以回顾《正邪交争》那节课,详细讲过这个过程。风寒邪气进来的时候,我们的卫气会奋起反抗,正气和邪气之间,会展开一场大战。问题是,这场仗是在哪打的?当然就在体表皮毛这个位置啊。

要知道,正邪交争,可不是一般的小打小闹,那可真的在打仗啊。打仗的话,人体就需要做好战争动员,把最精锐的部队,最充沛的物资,都集中到前线去,支援战争。这就会带来一个效应,本来体表皮毛没那么重要,现在一下成前线了,就集中了大量的气血。相比之下,以前人体内部的脏腑,要维持身体正常运转,所以需要大量气血;而现在呢,内部的气血,反而显得没那么多了。我们说,脉象反映的是什么呀?就是体内的气血状态。现在大量的气血都被调到体表皮毛去了,里面的气血就变少了,你猜脉象会怎么样?就是浮取的时候,脉象有力;到中取、沉取的时候,反而没那么有力了。这就是风邪袭表,带来的典型脉象。

这是说风邪影响,形成的脉象,体现在脉的部位上,浮取有力,按下去力量会减小。那瘀血呢?传统脉象理论里,表示瘀血的脉叫做涩脉,干涩的涩。这个脉象,个人体会,用来表示血有几个问题。首先它出现的机会很少,也就是说,很多时候,这个人有明显的瘀血表现,但并没有出现涩脉;有时候,没有明显的瘀血,也能见到涩脉;最后,有时候有瘀血,也见到涩脉了,但用针调一下,我们确定瘀血还没化掉,但涩脉已经消失了。一句话,个人体会,用涩脉来反映瘀血,整体上不太可靠。那瘀血该怎么判断呀?用望诊。面色也好,口唇颜色也好,当然最重要是舌象。舌头颜色发暗发青,能见到瘀点瘀斑,舌下络脉变得青黑粗大,都是能帮我们判断瘀血的可靠凭据。

现在把风邪和瘀血的问题讲完,你会发现,身上出现的各种正气不足,以及邪气亢盛的状态,几乎全都可以通过脉象来判断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选择这五种脉,作为反映疾病性质的基本脉象了。一般临床能遇到的,八成以上的情况,都可以根据这五种脉象,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当然,这里还有一点细节,比如滑脉表示三种情况,有热,有痰,有食积,那到底是哪一种呀?这个问题,稍有点复杂,我们后面课上再详细讲。

无疾经过多年来的钻研与探索,创设的五脉象体系,可以帮助初学者,在短时间内掌握脉诊的基本内容。辅之以有效的实践指导方案,一个月内,初有小成,并非痴人说梦。目前,这套脉诊方法,正在《无疾学社精品课·中医入门100讲》中,倾心讲授。欢迎对脉诊有兴趣,希望系统学习中医的朋友,报名参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