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法研究 | “导甲度乙”方法迁移习作模式的运用与实践

 浅酌低吟1 2020-06-20

运用与实践 

——兼谈统编本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国宝大熊猫》习作教学

三明市实验小学  刘友乾

三明学院附属小学  曾扬明

“导甲度乙”情境迁移观察作文模式是著名教授施茂枝著的《这样教写作不难——基于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写作教学序列与模式》(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年 5 月出版)中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创新源于施茂枝教授依据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沟通的教学观,实现由指导范例习作A,习得方法后,迁移情境,独立完成习作B,再依据A的评价指标来反看习作B。笔者尝试施茂枝教授主张的模式,设计了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国宝大熊猫》习作教学,让学生有效地习得了动物作文的观察与表达方法,并着实提高了学生对动物观察习作的能力。

一、“导甲度乙”动物观察习作教学的模式概述

1.模式可解决的问题:克服导甲写甲格式化现象。

任何一种模式的提出,必须改变另一种模式存在的弊端,才是其价值与意义。笔者以为,施茂枝教授所提出的“导甲度乙”的动物观察模式,有效防止过去我们那种“导甲写甲”的教学范式,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观察“大熊猫”,老师往往容易在课堂教学生观察熊猫,从不同角度来习得观察熊猫的方法,给一些习作支架(关键词,习作角度,内容结构等)或者范文,然后放手让学生再仿写下来。这种教学模式,应该说,不能否定其价值,在三年级上册起步作文可以有效。但实际中,诸多老师如此教学,形成这种教学思维后,会出现老师的范例是什么结构,学生也会出现什么结构,出现雷同的格式化现象。特别是有了范文之后,更容易出现上面讲的情况,这就是我们说的仿写存在的问题:缺乏儿童表达的灵性与个性。

2.模式操作要义:导甲写乙,方法迁移。

“导甲度乙”动物观察习作模式,关键在“甲”的指导和“乙”的活动任务设计。“甲”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教给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操作流程:观察动物的外形和活动;选择一两镜头观察动物的活动;依据观察到的进行表达;范文引路,习得方法;“乙”的教学任务是:改变情境,由扶到放,说说“甲”的范文表达方法;然后进行迁移,内容切换到要学的动物观察,从外形到活动,且聚焦活动,分步观察,进行说话自拟结构,后续完成习作。

这种模式最大的价值在于知识暗含在“做”的过程中,“阅读范本,暗取形式”,学生会无形感觉到作文有内容写,懂得表达步聚,习得表达方法,久而久之的训练,易形成一种能力。

二、“导甲度乙”的习作教学策略及教学流程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我们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教学《国宝大熊猫》为例,来谈谈策略的具体运用,同时介绍一下操作流程。

(一)教学内容及教学流程

1.目标的确定:由扶到放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观察作文最主要的教学目标是,根据对象实际,按照动物的活动顺序,调动看、听、想等手段观察,把观察到的动物走路姿态、吃相、嬉戏或睡觉等系列活动具体地写出来,融入自己的想象写得有趣;运用学过的表示动作的词语和其他语言材料,正确使用逗号和句号等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修改习作。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国宝大熊猫》目标确定涉及两项内容,一是选择学生先前熟悉的动物“狗”进行指导观察,形成隐性的表达知识;二是情境迁移到“大熊猫”的外形和活动观察,方法的迁移,独立完成大熊猫的观察并习作。因此,我们把目标确定以下:

(1)从观察小狗摇尾巴、啃骨头、玩小球的活动中习得方法,仔细观察,把大熊猫的吃食、玩耍的动作以及自己的联想和感受写具体。

(2)运用学过的词语,特别是动词和形容词。学习使用比喻、拟人等手法,表达观察时产生的联想或感受。

(3)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修改习作。

以上目标中,第一条目标有两项教学内容:一是对小狗外形和小狗的活动的观察, 二是对熊猫外形和熊猫的观察。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前者是方法习得,后者是方法的运用。不管何种动物,外形和活动都是观察的内容,但活动在第二学段的动物观察中,把它作为重点内容。后面两条目标,都是语言技能上的目标,属于常识性目标。

2.评价标准:方法迁移

有了标准,学生就明白了方向。给了标准,学生就懂得习作重点落在哪个点。《小狗》和《国宝大熊猫》主要是要写出动物的活动的情趣,先是利用静物观察方法,观察动物的外形,表达好外形特征;再是观察它们的活动,用好动作词语,特别是连续性动作的词语,把内容写具体。其中,适时写出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这个作为提高性标准。

3.教学流程:情境迁移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猜得又准又快。

◆西边来了一个怪,戴副眼镜好气派,拿着竹笛不去吹,张着嘴吃起来。(熊猫)

◆站着没有坐着高,一年四季穿皮袍。看见生人它就叫,看见主人把尾摇。(狗)

(2)由静到动,分步观察。

◆观察小狗的外形,大家已经学过静物观察的方法,谁还记得?(按顺序观察、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今天我们要观察的就是刚才谜语里出现的——小狗。

出示小狗图片,从整体来看,这只小狗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可爱)

对,小狗是可爱的,但是你向没有见过它的人介绍这只小狗,你只说“可爱”,人们是不能想象出它的样子的,你得说具体,比如它的颜色、外形。(黑白相间、毛茸茸的、短腿……)

◆观察小狗摇尾巴的样子,刚才你看到的是小狗安静的一面,小狗最讨人喜欢的是什么动作?老师提示一下,人们只要一提到小狗,就会立刻想到他的这个动作(摇尾巴),请看视频。

播放小狗摇尾巴的视频:你看视频开始的时候,它本来是怎样的?(蜷缩着身子趴在门口),一看到主人回家,他立刻就摇起了尾巴。大家注意到了吗?狗摇尾巴的时候只是尾巴在动吗?(尾巴、身子、脚、头都在动)

这么多部位都在动,怎样才能说清楚?(按顺序)

请大家再看一遍视频,按从头到脚的顺序观察,(你看嘴像在微笑;身子扭动着;脚在不停地踏地,好像在鼓掌;尾巴使劲摇动,像在跳舞)

◆观察小狗啃骨头的样子

小狗最可爱的动作是摇尾巴,那你知道小狗最爱吃的是什么吗?(骨头)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狗狗是怎样啃骨头的,请看视频。看完之后,大家是不是觉得小狗啃骨头的时候也很可爱?是不是也像摇尾巴一样,全身的其他部位也配合着动作?(身体趴在地上,一双前爪抓着骨头,像是捧着骨头,又像是抱着骨头,生怕她被别人抢了似的)

大家观察得很仔细,除了这个动作,你还注意到小狗啃骨头有什么特点?(头总是歪的,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歪)

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骨头很硬,需要用大牙咬,而它的又粗又壮的大牙在两侧)

◆观察小狗玩耍的样子,小狗总是很淘气的,看他玩起来多可爱。

播放小狗玩耍的视频,你们看它玩什么?(毛绒小球)

它是怎么玩的?能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说一说吗?(它膝盖微曲,俯下身子,像一个即将百米冲刺的运动员,突然向小毛球猛扑过去,边冲还边“汪汪”地叫着,那样子好像你眼前不是一个小球,而是敌人或猎物。咬到了小球后,它又却把小球用力地甩开,然后再次膝盖微曲,俯下身子,再次像百米冲刺运动员一样扑向小球。)

(3)阅读范文,总结方法。

出示范文,把富有情趣的句子加粗。

你喜欢这只小狗吗?有个小朋友也像大家一样喜欢它,他把自己的观察和对小狗的喜爱写了下来,我们来看一看,有一只可爱的小狗叫旺旺,它长着四条小短腿,显得小巧玲珑,黄白相间的皮毛,光滑漂亮,摸起来松软柔滑,舒服极了。

闲来无事的时候,旺旺常常懒懒地蜷缩着身子趴在门口的草地上,身体一动不动,微眯着眼,似睡非睡,好像很疲倦的样子。但只要主人一出现,它会立刻站起身来,向主人飞奔过去,绕着主人身边摇尾巴。你看它摇得多起劲,全身都随着动起来了,长长的身子一左一右摆动,像蛇,又像波浪。四只脚也不闲着,快速地原地踏步,好像为主人回家而鼓掌或是跳舞。有时还立起身子,昂起头,张嘴吐舌,露出微笑的表情,很开心的样子。

旺旺最开心的事恐怕要数啃骨头了,小狗爱骨头应该是天性,见了骨头都会如获至宝,迅速叼到一个角落,避开人群,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你看它身体趴在地上,一双前爪抓着骨头,像是捧着又像是抱着,生怕被别人抢了似的。只是它啃骨头的动作不那么斯文,头总是歪着,一会儿向左歪,一会儿向右歪,吃相不怎么好看。我想也许是因为他有力的大牙在口腔两侧的缘故吧。

旺旺还小,就像小孩子,很淘气,丢个毛绒小球给它都可以玩上半天。只见它膝盖微曲,俯下身子,像一个即将百米冲刺的运动员,突然向小毛球猛扑过去,边冲还边“汪汪”地叫着,那样子好像你眼前不是一个小球,而是敌人或猎物。咬到了小球后,它又却把小球用力地甩开,然后再次膝盖微曲,俯下身子,再次像百米冲刺运动员一样扑向小球,就这样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

谁来说一说这个小朋友用哪些方法来观察小狗?(看、听、想)对了,除了记录看到、听到的以外,还要写出当时想到和感受到的,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会使你的习作更有情趣。

读了这个同学的作文,你觉得还有什么值得学习的?(观察的时候要具体到身体每个部位;每次观察都要按顺序。)

(4)迁移方法,独立观察。

刚才我们观察了可爱的小狗,因为我要写的作文是比小狗还可爱的动物,它就是国宝大熊猫,请你就运用刚才观察小狗的顺序和方法,细致观察,并且写下来。

播放大熊猫外形、吃食、玩耍的视频。视频结束后,呈现一屏静态画面,由大熊猫外形、吃食、玩耍的三张视频截图组成。

出示要求:

◆请用看、听、想的方法观察,关注大熊猫的动作,同桌之间互相演一演。

◆按照一定顺序,比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把大熊猫吃食、玩耍过程中各个身体部位的动作记录下来。

◆注意用上学过的词语,特别是动词和形容词,尽可能使用比喻、拟人等手法表现联想和感受,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5)依据目标,组织评价。

◆依据出示的要求为评价标准,组织学生对所展示的习作进行评价。

◆修改完善习作。

(6)再下任务,课后续完。

(二)教学策略要点及使用注意项。

1.范文的使用。不少学生,对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也只是从媒体上获得一些肤浅的了解。如何让学生有序地表达,这得靠“小狗”的范文写作思路、表达方法的引导,来形成“熊猫”的习作图式。特别是对动物的活动描写,结合自己的想象,要融入自己的感受。

范文是学生作文起始阶段,范文的目的就是把观察方法和表达的技能全部暗含其中,这都是在前面的教师点拨中所显性的,到了范文中,让学生感受习作的表达。因此,范文的使用,关系到学生下一阶段独立完成观察动物的一个有效支架。使用时,一是要通读,找出上一个环节中指导“小狗”活动的习作方法,更好的在下一个观察环节上灵活运用或有所启发。

2.分解观察。由于儿童的记忆是短暂的,因此,对小狗或熊猫都要采取定格视频观察。最好截取几个关键环节。对“小狗”的描写,我们从静态的外形描写,使用好图片,按照静物的观察方法,从整体到局部,从外表到五官特征。然后从动态入手观察,用好“小狗摇尾巴的视频”“玩耍”“啃骨头”的视频,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同时指导用好动作的词语和结合观察到的想象。通过对“小狗”的活动观察,让学生会明白,动物习作可以从静态外形写起,然后扣住三个活动场面,用好动作的词语,融入自己的想象,形成文章的结构。再通过范文指导后,有了感受性的文字,再来进行独立观察,习作。在写“大熊猫”时,用上同样的观察分解方法,从静态的熊猫,看外形,再截取三个视频:走路、吃食、玩耍。学生有了多次的支架扶助,放开时,就能对照提供的评价标准进行独立写作了。

分解观察,目的是让学生懂得表达的内容和表达的顺序及要重点的地方,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习作支架。

3.方法迁移。方法的迁移涉及到习作知识,方法即知识,只不过,这方法是“如何做”的程序性知识。“让学生用以进行观察和表达实践,即按照学知识——用知识的逻辑进行教学,不能说做法无效,但效率委实不高。” “导甲度乙”模式的动物观察习作教学,最大的特点是边观察,边表达,把表达和方法同时进行,在游泳中学游泳,把知识“隐”在做的过程中。然后通过范文,将方法在读中进行整理,学生知其然后知其所以然。最后,把“如何做”的方法知识迁移到独立观察的习作中。从学理上看,这里的知识就有实践(第一次边观察边表达)——理性(范文)——实践(第二次观观察与表达的独立使用)的过程,久而久之,会形成学生的表达经验,也会形成动物习作的观察图式。

三、模式运用与教材理解的变通

1.关于后续作文与当堂作文的问题。三年级起步作文,可能在教学中,难以当堂完成教学任务,有老师对此感到困惑。实际上,有了深度学习,重在学的过程,这个教学模式,由“甲”度“乙”,这个“度”是习作的关键,会花费时间,有时的确无法当堂完成作文。但这不影响学生后续完成习作任务。这里,有评价标准,学生只要依据评价标准,就会懂得自己的习作方向,再加上课上有了体验的过程,学生习得了方法,在后续完成的习作中,也就能顺利完成任务,而且时间充裕,不会被时间所限制,有发挥个人想象和感受的空间。

2.关于教材语文要素的问题。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单元导读有两个要素,一是了解奇妙的世界的人文要素,二是学会初步整合信息,学会介绍一种事物。因此,在写此单元的习作时,按教材意图,一般老师指导学生把《国宝大熊猫》写成说明性文字,也就是只是信息的简单整理。我们这里的设计超越教材,这里的信息,包括文字说明性信息,还包括了动态的视频信息。因此,单元导读中的语文元素,“如何介绍”是一种知识的隐存,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而“导甲度乙”的方法迁移模式恰好应证了“介绍”的方法及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