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赫的感觉分析和经验批判

 叶晓锜 2020-06-20

恩斯特·马赫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具有他所特有的哲学思想。本人在二十多年前,曾阅读过马赫《感觉的分析》,是197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节译本,当时是作为反面教材,缘由是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对马赫进行了批判。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个人的哲学思想处在探索中,对马赫的哲学思想无以评说。近年来,我完成了《概念意识论》的写作,有了自己独立的哲学思想,再回过头来读198610月商务印书馆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出版的马赫《感觉的分析》全译本。深感马赫的感觉分析和经验批判是有其重要的学术价值的。关于节译本和全译本的不同,人们可从两个版本译者的两次前言中得知。

哲学家们在所处时代中总会有个人的社会政治见解,好比每个科学家和艺术家在所处的时代生活中都会有自己的利益见解,形成各自的社会政治倾向,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创立的哲学思想、科学理论、艺术成就一定是有阶级属性的,有进步或反动之分的。黑格尔的逻辑学、康德的理性批判、牛顿的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国的书法、西方的油画,我们能说它们都是有阶级属性,有进步或反动之分的吗?!它们都是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而优秀成果的本身和利用优秀成果服务于某种阶级利益和政治需要是不可混淆的二回事。

    哲学的精髓有两个基本面,一是外究于世界的本体和动力所在;二是内省于自我和认识的本质。在每个时代知识积聚所能达到的高度上,切入思想的立点,创立不同视野的哲学思想。黑格尔以绝对理念的世界创造,阐述了概念逻辑的哲学思想;康德以先验的知识,即纯粹先验的感性、知性和理性,阐述了近代认识论的哲学思想;马克思以社会历史的动力结构,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决定和反作用关系,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马赫以感觉的分析,物理要素和心理要素的联系,阐述了经验批判的哲学思想。

    读马赫《感觉的分析》的重要之点:一是感觉分析,二是经验批判。其中,经验批判一直被国内马赫哲学思想介绍所忽略的,其实,经验批判是马赫哲学思想中的极为重要部分,它是感觉分析的立足点,是和感觉分析密切关联,相辅相成的,其重要意义绝不亚于感觉的分析。

    第一,感觉分析。

    马赫的特点,一是“感觉”视作一切物理经验和心理经验的共同“要素”,这两种经验源自感性要素的不同结合形式;二是认为,世界和自我,或者说物体和自我都是感觉的复合体;三是认为,实在的世界和被感知的世界之间,并没有真正的鸿沟。在这样的意义上,马赫强调,“不是世界造成感觉,而是感觉造成世界”。

    至于感性要素究竟是什么?对此马赫诚实地告知:“复合体分解为要素,即它们最后的组成部分,也就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不能再作进一步分解的成分。这些要素的性质还不能断定,将来的研究会进而阐明它们的性质。”正是这样的告知和不能断定一直为人们诟病,被予以批判和否定。当然,今天的时代知识的积聚,已经使我们能够从更高的视野上看待马赫的感性要素,既有合理的一面,即感觉是生命意识的一种普遍方式,我们对事物和世界的直观表象和抽象认识都是建立在感觉基础上的;又有时代的缺陷,即自然世界并不存在一种自身独立的、具有终极意义的“感性要素”。所谓“感性要素”,深入理解,它们是意识活动主客域定截取的制作,以及由这种主客域定截取制作生成的感知对象和认知事物,这些感知对象和认知事物的联系构成了我们的感知世界和认知世界。意识活动的主客域定截取制作,决定了一切感知对象和认知事物,必然是具有物理和心理的双重构造,即客体对象和主体制作的双重构造。

    马赫把感性要素分为三类,即物理要素,生理要素和心理要素,分别用ABC...、KLM...、αβγ...表示。认为,整个世界存在于这三类要素组合的相互依存中,其中,生理要素是其他两种要素的中介。这里最有价值和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是,马赫提出了物理经验和心理经验是相互依存的。例如,对于颜色、空间、时间、声音、意志等等,只要深入细究,就能发现它们都是处在物理要素、生理要素和心理要素的相互依存中的。颜色是光波、频率、物体、折射,视神经、情感等要素的共同参与和构造;空间是物理空间、视觉空间、触觉空间、心理空间等要素的共同参与和构造;时间是物理运动、生理消耗、心理感受等要素的共同参与和构造;声音是振动、听觉、发音、情感等要素的共同参与和构造;意志是物理、生理和心理等要素的共同参与和构造,好比一个瘫痪人,瘫痪前,有自由意志的肢体驱动,瘫痪后,随着其脑梗死带来的神经功能丧失,其肢体驱动的自由意志亦随之消失而去,等等。现代科学的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越来越趋向于各门学科的互相合作,特别是电子智能技术的发展,需要物理学家、化学家,材料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神经生理学家、仿生学家、心理学家等各个研究部门的共同参与和通力合作。

马赫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函数概念。马赫主张世界不仅仅是感觉的总和,更是要素的函数关系。主张把一切事物都归结为感性要素的函数关系的定义。我们所能希望知道的一切东西,通过解决数学形式的课题,通过查明感性要素的函数的相互依存关系,都可以提供出来。这种知识已经把关于实在的知识包罗无遗。正是这些要素构成最广义的物理学和自然科学的心理学的桥梁,这些要素按所研究的联系,或是物理对象,或是心理对象。

如何理解马赫的要素组合和相互依存函数概念呢?以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质能公式E=mc2为例,在这个质能公式中有质量E、能量m、光速c三个要素的函数关系,其中:1、光速以质量近乎0为界限,质量增加,能量不变,速度减慢,增加质量达到光速,就要加入无限大的能量驱动,这是光速极限的原理;2、质量的缺失,就会转化为m×c2的巨大能量,这是核分裂和核聚变产生巨大威力的原理。质能公式的要素函数关系,为物理学提供了一种科学的理论知识。仔细思考,我们就可发现,要素组合和相互依存的函数关系,对近现代各门学科的发展和基础理论的创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二,经验批判。

在《感觉的分析》中,马赫以物体和自我都是要素组合,物理要素和心理要素相互依存和联系的思想,对传统经验成见进行了多方面的批判。强调了“本书并不试图解决一切问题,而是引起一种认识论上的转变,这种转变会使距离较远的各种科学研究部门相互合作,从而为解决科学上的重要的细节问题进行准备”。

对比197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感觉的分析》和198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感觉的分析》,其中197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感觉的分析》比198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感觉的分析》,删去了第五章“物理学和生物学·因果性和目的论”、第六章“眼感觉间”、第七章“对空间感觉的进一步研究”、第八章“意志”、第十章“各个视觉相互之间以及它们与其它心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第十一章“感觉记忆和联想”、第十二章“时间感觉”、第十三章“声音感觉”。译者当时的解释是,这些删去的章节讨论的只是感官生理学或神经生物学的具体问题,和哲学问题关系并不密切。然而,按照马赫的见解:“理解完全是以实践为其基础。不研究具体事物,无论在什么领域内,都不能上升到高度抽象”,“直接随着感性事实产生的思想,是最熟知的、最强烈的和最富于直观的思想”。马赫的感觉分析和经验批判是密切关联的,是来自具体事物的深入细致勘察的,没有具体事物的深入细致勘察,马赫的感觉分析,物理的东西对心理的东西的联系的哲学思想是无以发生了。

马赫从各个方面对传统经验成见进行了批判。:

在实在和假象对立的批判上,马赫指出:“在通俗的思想和语言方式中,人们习惯于把实在和假象对立起来。一支铅笔,放在空气中,我们看它是直的,斜放在水中,我们看它是曲折的。在后一场合,人们说铅笔像是曲折的,但实在是直的。可是,我们有什么理由宣称此一事实是实在,而把彼一事实降为假像呢?在两个场合,我们都是面对这样一些事实,这些事实由于条件不同而呈现出要素的不同组合。”马赫批判了实在和假象对立的传统经验成见,并以此批判了柏拉图的那个著名的,为人们津津乐道,影响很大的“洞穴比喻”,即在洞穴中,人背着火光,只观察到经过他背后的事物的影子。指出,柏拉图的“洞穴比喻”,对我们的世界观起了不幸的影响,使世界变成了我们完全抓不到的东西,使世界退到无限远处去了。在马赫看来,洞穴的火光背影,是要素组合的一种事实方式,而离开洞穴火光背影,直观世界更是要素组合的更多事实方式,根本不存在一种抓不住的世界图象。当代,随着电子计算机虚拟技术的出现,总有些人声言我们的世界是更高文明的虚拟制作,这样的观念同柏拉图的“洞穴比喻”是一脉相承的。

在物理经验和心理经验的鸿沟批判上,马赫指出,物理经验和心理经验之间并没有鸿沟,两者之间有着各种相互依存的关系。马赫从颜色、空间、时间、声音、意志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析。 认为,颜色、声音、温度、压力、空间、时间等等,以各种各样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与这些要素相联系的,又有心情、感情和意志。  

对于颜色来说,颜色是光照、光谱、物体反射、视神经、情绪等物理的、生理的、心理的感性素的复合体。

对于空间来说,空间既和物体的形状、位置、距离、运动等物理感性要素相关,又和眼球的器官表象,视神经活动的相对性、参照性、对称性、远近性、光亮感、透视性、三维性,以及触觉性、情感性等生理感性要素和心理感性要素相关。近年来,一些学者力求以数学方式证明四维空间在宇宙中的存在,科幻小说则渲染了四维空间的种种奇妙。然而,四维空间是一种从一个点引出数条直线的演绎,远离生命体视觉空间的表象和触觉空间的经验,在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对于生命体的视觉表象和触觉经验来说,所进入的任何空间都是三维空间,好比物理规律在任何参照系中都是相同的。

对于时间来说,时间是物体运动的先后性、周期性、节奏性,意识的注意力、神经消耗的不可逆性、记忆联结的纽带性、呼吸和脉搏的节奏性、时间的度量方式、情绪等等的感性要素的复合体。

就马赫的思想来说,空间和时间都是感觉的复合体,其特性取决于感性要素的组合方式,这种感性要素组合的思想,扬弃了传统经验成见的绝对时空,为不同的要素组合方式产生不同的时空表象和时空概念提供了哲学的思想启示。爱因斯坦的侠义相对论的“尺缩钟慢”效应和广义相对论的“空间弯曲”效应,同马赫哲学思想的启示是相关的。可以说,马赫的哲学思想为经典物理学到现代物理学的转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准备。

对于声音来说,声音是振动、频率、位点、发音器官、听觉器官、语言表达、音乐音律、噪声、共鸣等物理的、生理的、心理的种种感性要素组合。

在因果概念上,马赫批判了传统的、僵化的、含糊的“一个原因只有一个结果”的因果概念。指出,在原因和结果之间有着诸多要素的参与和组合,其中每一参与要素和联系方式的变化,都会影响要素的组合,产生不同的事实。换句话说,事实并不是因果的,而是要素组合的。马赫认为传统的因果概念只适合于狭小的、封闭的,极为有限的场合,提出了要以科学的、精确的要素函数概念,取代日常的、含糊的因果概念,达到对多种事实发生的更为精准的要素组合的认识。现代科学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对复杂系统随机性的证明,表明在一个复杂的系统中,同一初始因在一个复杂的系统中,不同时刻或位点的投入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和事实。马赫提出的要素的函数概念更是科学定律的有效数学方式,在科学基础理论的创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综合地说,马赫的感觉分析和经验批判是密切关联和相辅相成的。马赫的感觉分析、感性要素组合、物理感性要素和心理感性要素的联系,要素的函数概念,对传统经验成见的批判,内含的合理内核和深邃思想是非常值得我们认真汲取的。近百年来现代科学的发展,更为我们深入了解马赫的思想提供了深度和广度。我国哲学思想和科学理论对此是不能忽略的。

当然,马赫的感觉分析有其时代局限和未及搞清的问题 。例如,“感性要素”究竟是什么,马赫一直没有说出个所以来,没有意识到“感性要素”是意识活动的制作,是意识活动主客域定截取的种种制作,即主客域定截取的种种感知对象和认知事物的制作。世界并不存在一种自身独立的、终极的,不能再分解的“感性要素”。又如,在《感觉的分析》第十四章中,马赫提出了什么是抽象?什么是概念?但马赫并没有真正回答清楚,不了解抽象是符号方式的带来,概念是符号指称和对象联结的抽象构造,是一种比感知更为高级的认知意识方式,是生命意识文化演化的历史生成。马赫认为,一种很不充分的感性能力和一种很有限的灵活性就足于构成概念,一个又是哑巴又是盲人的罗拉,能靠她的皮肤构成简单的概念。这样的见解显然是极为幼稚和不着边际的,如果能靠皮肤构成简单的概念,那么一切动物包括昆虫都会生成它们的概念了。马赫还认为,“5×56×6”只是表象的语言表达,“平方数”才是概念,之所以如此,在于马赫显然不了解概念具有的个别性、特殊性和普遍性,即在概念逻辑的共性集合进阶中,个别性会进阶到特殊性和普遍性,没有“5×56×6”等一系列个别概念的共性集合进阶,“平方数”的特殊概念是无以在概念逻辑中产生的。再如,马赫认为,“概念中有一种引起常见的感觉活动的简单冲动理,这种感觉活动的结果会产生一种感性要素(概念的标志)”,“物理学家的概念是一种确定的反应活动,它使用新的感性要素来充实事物的内容”。深感“事实是通过概念的处理而扩大和充实的”。概念确实具有扩大和充实事实,并赋予它们概念标志的能力。然而,概念为何具有这样的能力呢?马赫没有能够给出真正的说明,不了解概念意识特质是,具有感性意识所没有的抽象之抽象的概念虚构和反馈于经验实证的概念之物创造能动,由此获得超越自然之物的概念之物的事实内容。概念不仅是一种反应活动,更是一种创造活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