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情绪疏导

 老朽颂明 2020-06-21

学校要做好学生的情绪管理工作

                        颂明

这里所说的“情绪”,是特指在校学生对于学校教育环境的抵触、不满的心理能量的发生和积累现象。由于学生对于情绪的自我管控能力较弱,因此管理学生的情绪应当是当前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

学校生活是一种特殊的集体生活。从本质上说,集体生活是一种“规则下的生活”,对儿童个性有着很强的约束作用,学校生活的特殊性就表现在儿童正处在个性自由发展最活跃的人生阶段与学校规则的强制性十分严格的现实下的矛盾运动。

任何规则都只有在被管理者的认同和自觉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有效执行。如果没有被管理者的理解和自觉而单靠强制的压力,执行效果往往是事倍而功半的。同时,儿童对于压制的承受力是有限的,一旦压制力接近了儿童承受力的极限,教育事故的红灯就亮起来了。

因此,做好教育引导(疏导)工作应贯穿于学校纪律约束的全过程。

我必须说一下,关于这一点,我们那个时代做得是比较好的。比如那时候《中国少年报》有个“知心姐姐”,班级还有普遍的“生活会”。大家心里有什么话,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有什么不满和怨气都可以说出来。表达和交流其实就是最好的疏导。这样,规则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就高,效果就好。

而现在呢?一方面在理论上强调“儿童中心”的概念,实际上还是“强制力”在单方面起作用。比如用行政的手段搞课改,用高压的方法管学生。为什么又要呼唤“师道尊严”?为什么索要“教师惩戒权”?无非是要强化“压制力”。其结果必然是“教育事故多发”!这就是教育规律。

举个具体例子。昨天有大虎山镇初级中学一学子发表了关于他们学校的管理情况,表现出了明显的“抵触情绪”。可是学校却浑然不知。幸好是学生没有把这种情绪“自己憋着”而是发了帖子说出来了。“说出来”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发泄,而得到了回应就实现了“交流”。这两点都是很好的消除情绪的有效方法。只是不知道校方如何理解这件事。正确的理解就是学校意识到到自己的失误,肯定学生的表达并与之进行沟通。错误的理解就是认为学生给学校难看,给学校带来了“负面影响”而进一步施压学生而导致事态恶化。后一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

实事求是地说,在这件事情上,学校是有错在先的!主任带着体育教师在上课进行中闯进教室搜查学生“违禁品”。这是什么行为?这是“宪兵”行为。是在学校教育中绝对不允许出现的管理行为。而学校对此却浑然不觉,让人实在无语。

领导可能会问,不让搜学生就会带,规则怎么落实啊?

唉——

领导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只能说明我们现在管理者太不专业了!

那这么做才叫专业呢?

一位老辈的教育管理者如是对我说:

我们中国最好的老师不是孔老师,而是毛老师。毛老师最高明的地方就是充分发动被管理者参与管理。这才是最有效的管理。老师不能用对待“敌人”的方法教育学生。教学方法主要是“引而不发跃如也”,学生是在学习遵守规则而不能过分地强制他们遵守规则。没有理解就没有自觉。

我几乎是穷尽了一生才勉强弄懂了这些道理。鹦鹉学舌地转述一遍,未必全面,不知对今天的教育管理者还有没有参考价值。

               2020620日星期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