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运华:不负“鱼”来不负卿

 运华文字馆 2020-06-21

不负“鱼”来不负卿

邓运华

图:师白

母校新设水产专业那年,我们40人通过中考成为首届生,却借读在30公里外一所中学,而且清一色男生。后来两届男女生比例还正常,应得益于我们“男女搭配学习不累”的振臂疾呼。

我们之所以借读,多半由于学校周围鱼池密布,因循“近朱者赤”的原理,就是“近鱼者渔”了。我们的授课老师都来自中学,课堂上免不了鸭子上架的窘态,女老师讲课都有些口吃。但他们谆谆教导,我们也学了不少东西。我们多数家庭底子不好,因而舍弃大学,“抄直赶近”上了中专。但是贫寒不掩才气,譬如夏小平同学,一手钢笔字不比字帖上差,文章也唯美得如诗如画,又带着少年特有的忧伤,成为我们争相模仿的范本。他在教室后面办的板报,插图不亚于美术专科生,引得其他班师生结伴来看,啧啧之声不绝于耳。

毕业前去一个水库实习,我们先是坐车,然后乘船,到达一座四面环水的岛上,只见夕阳下水汽氤氲,碧水淼淼中间或几座山峰,仿佛传说中的世外桃源。我们在这里主要学习网箱养殖,一天到晚和鲜鱼打交道,一日三餐却连鱼刺都没看到。再干活时,就有文艺分子吟些“临渊羡鱼”和“画饼充饥”,惹得我们恨不得在肥嘟嘟的鱼上生咬两口。后来盼到一场大型捕捞,好几十人外加机械装置,一张巨网被牵向水面,将水库一隅围在其中。机船轰鸣破浪前行,脚底被震得发麻。弯曲的网线被越拉越直,被围住的水面开始平静,继而骚动,最后沸腾。不计其数的鱼争先跃起,落入水面激起巨大水花,有的正落到船舱我们的脚下。最后起网,活蹦乱跳的鱼俨然一座活火山,整个水库都弥漫着腥热的味道。

作为犒赏,我们得到几条肥嘟嘟的胖头鱼。喜滋滋地将其净身切块,入锅加水放豆腐,松枝燃烧得噼啪作响,一锅清水哗哗哗渐浓渐稠如米汤,豆腐也变得蓬松多孔。守着大锅,我们猛咽口水,有人抢先尝鱼汤,仰头的如痴如醉引爆了大家肚里的馋虫,落日余晖下我们放开肚皮大快朵颐,享受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次聚餐。

毕业后我们各奔东西,在28个春秋轮回中,有同学成了企业家,在几个厂子间东奔西走;有的成了商人,公司开到天南海北;有的成了自由职业者,为养家糊口东奔西走……更多是在乡镇街基层从事水产服务工作,比如开办水产养殖培训班,给渔民送鱼药、送技术下乡。

让人意外的是,昔日文绉绉的夏小平,成为本专业最实干的:从鱼苗孵化到特种养殖,没哪一样不盘得溜溜转,尤其因鳜鱼养殖闻名远近。去年他邀同学合伙掏腰包近千万元,选址于我们昔日实习的水库下,在荒滩上开建一家生态养殖公司,利用自动化管理流水养殖鳜鱼,要把“老本行”做大做强。

五同学在公司基地合影

新冠疫情发生后,有同学下沉村委会,有同学成为社区志愿者,有同学在隔离点值守,也有同学在卡点巡查,夏小平在微信群中逐一点赞。公司复工后,一场争分夺秒的鳜鱼养殖战拉开大幕。歇口气时夏小平给我留言:上半场你们的防控很棒,下半场我们的生产不能含糊!我回复:十里春风杨柳路,不负“鱼”来不负卿!

作者与夏小平合影

原载2020年6月21日《长江日报》江花副刊头条:http://cjrb./html/2020-06/21/content_174165.ht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