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宽恕带来更多背叛

 sogone 2020-06-21

生气或者惩罚犯规者,对个体来说是一个劣势策略。鉴于此,可能遭遇背叛的一方,如果在博弈一开始的时候就能做出可信的报复威胁,使背叛者认为最后一定不被宽恕,反而会达到不被对手背叛的效果。从一开始就不出现背叛,终归是比宽恕更好的局面。

在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冉阿让自幼失去双亲,由贫苦的姐姐抚养成人,他因为忍受不住饥饿,偷了一片面包,结果被判了五年苦役。服刑中,他多次试图逃跑,结果被加重惩处,服了十九年重刑。好不容易熬到出狱,被释放回家,但是他的通行证又被盖上“服过苦刑”“千万警惕”的字样。没有人留宿他,更没有人给他工作。

这时,有一个神父热情地接待了他,为他提供了一张温暖柔软的床。但冉阿让的生活经历从未告诉他什么是信任和如何对待他人的信任。夜里,他偷盗了神父家,被神父发现后他还打昏了神父,并盗走银餐器逃到街上。

结果,冉阿让被警察捉住,又押回来见神父。神父说:“我这里最值钱的是那对银烛台,我不是也送给你了吗?你为什么忘了把它们也一起带走呢?”

一句话解救了冉阿让,使他免受二次入狱之苦。不仅如此,神父的宽恕也让冉阿让觉醒了,使他脱胎换骨为一位充满慈爱之心、有教养的绅士,并在事业上获得了成功。

但是问题在于,有多少宽恕可以唤起伤害者沉睡的“良心”和“爱”呢?

答案是令人悲观的。

我们可以考虑一下冉阿让和神父的博弈。神父会主动收留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但不幸的是贫穷往往使人的自制力降低,冉阿让必须做出很大努力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如冉阿让认为一旦偷窃,神父一定会让警察惩罚自己,那么他就会尽最大努力来克制偷窃的欲望。但要是冉阿让认为神父会原谅偷窃,那么他肯定会选择偷窃。

冉阿让先在A点选择是否偷窃,那么在B点神父就要决定是否要让警察惩罚他。

我们假设如果冉阿让偷窃而不坐牢的话,他的得益为10,而神父的得益为-10;而如果冉阿让被关进牢里,他的得益为-15,而神父因为精神上的痛苦,得益为-15。

图4-1 冉阿让与神父的博弈

但是,在B点,宽恕冉阿让虽然会对神父造成损失,但是这符合他的价值观和救赎动机,因为原谅偷窃行为可以使一个人得到自新的机会,而要是冉阿让被关进监狱,这种机会就会失去了。神父的确可以提前放出狠话,对偷窃行为绝不宽容,但这种威胁不可信,偷窃仍然会发生。那么要赢得这场博弈,神父应该怎么办呢?

答案是:只有想办法建立对偷窃者比较严厉的名声。为了避免放纵犯罪,神父不应该就这么宽恕冉阿让,而应该让对方相信他在愤怒之下可以做出违背价值观的事情,而且最受不了别人的欺骗。

因此我们说,神父宽恕冉阿让是一个动人心扉的精彩故事,却不是一个好的博弈策略。因为如果它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话,用不了多久,神父就会被络绎不绝的被收留者偷得精光,从而出现更多的犯罪。

博弈论告诉我们,有望在将来得到你宽恕的人,反而更可能背叛你。

有人举例说,在史前时代的一些村落中生活着一群盗贼,他们经常到各个村落来偷食物。理性的村落一般选择宽恕,只有在不至于付出太高的代价时,才会去抓捕盗贼。而报复心强的村落,则会不计代价地去抓捕这些人。这样,盗匪会更愿意对理性的村落下手,而被认为报复心强,却起了保护食物的作用。因此,拒绝宽恕和进行报复也就有了演进的优势。

在生活中,有拒绝宽恕的名声在谈判中也能够带来利益。现代人都会试着通过法律来维护权益,只是请律师必须花一大笔钱,因此要是有人已经对你造成伤害,把它忘掉往往会比采取法律行动更好。可是如果人们相信你会非理性地上法庭讨回公道,那么他们就会避免让你找到反击的借口。最好的策略就是让别人相信,如果有人确实侵犯了你的合法权利,在你需要很理性地评估是否需要提出诉讼时,你会一拼到底地维护权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