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透教材:课堂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基本前提

 立恒语文 2020-06-21

  

常言道:打铁还需自身硬。要上好课,教师首先得熟悉教材、吃透教材;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必须前提。虽然我们不能说对教材非常熟悉就一定能上好课,但我们肯定能说对教材不熟悉就绝对上不好课。因此,熟悉教材、吃透教材乃是上好课的基本前提。下面我们从为什么要熟悉教材、如何熟悉教材、熟悉教材的好处三个方面来详细地分析这个命题。

一、为什么要熟悉教材

教师要上出一堂高质量的课,熟悉教材乃是其达到这个目的的基本支撑。那么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以为可从这么5个方面来看:

1. 不熟悉教材,就无法确定教学目标。教师对教材不熟悉,首先碰到的第一个难题是无法确定教学目标,即使勉强确定了出来,或依据相关资料确定了下来,那么,这种教学目标也是盲目的、无实用性,并且缺乏针对性。为什么会是这么一种状况呢?因为,大家知道,作为一名教师,要确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起码得涉及三个基本要素,即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这三个要素是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最基本的因素,忽视其中任何一个,都会给教学目标的制定造成某种程度的偏差,而且在这种偏差中,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

不仅如此,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在语文教学中还尤显重要。这是因为,语文教学,特别是其中的阅读教学,其课堂教学教学目标不像理科教学中的数学或物理学那样,有明确的表述。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在充分吃透文本的基础上,才能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以及这本教材,乃至这篇课文在本学科或本单元教学中的地位,做出科学判定。因此,对语文教学来说,我们可以绝对地认为,教师不熟悉教材、不吃透教材,就无法上课。

  

2. 从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体即学生这一方面来看,教师如果不熟悉教材,就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从而也就谈不上发展学生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这是因为,教师不熟悉教材,他们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或者低于学生现实的发展水平,或者高于学生现实的发展水平,或者纯粹就是学生不需要的东西。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教学或者在同一层次上原地踏步,或者“放空炮”,无任何实际效果。

3. 再从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质量上看,教师如果不熟悉教材,就会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在质量上出现很大或很多漏洞,甚至错误。

4. 从课堂教学中知识的接受者,即学生的心理活动的特点上来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并不总是指向学习任务的,而是常常会出现偏离学习任务的心理倾向。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就会极大地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要一个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地注意并控制好学生的心理倾向向着正在学习的内容前进,那么,对这个教师的首要要求及时他必须非常熟悉课堂教学的内容;否则,教学内容本身就已经牵制住了教师的精力和注意力,教师哪里还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去监控学生的心理动向呢?

5. 由于上述的这个原因,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就很难提高,因而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就难以保证。这样一来,学校学科教学的总体质量就会受到影响。

根据上述5个方面的原因,我们以为,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是他开展课堂教学的基本前提,也是他提高自身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没有这项必须的基础性工作,其他一切方面的提高都这能是空谈。

  

二、如何熟悉教材

熟悉教材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有如此大的影响,那么,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当如何熟悉教材呢?笔者的经验是,可从以下5个方面去熟悉:

1. 阅读文本。这是教师熟悉教材的第一步,也是教师熟悉教材必须走的一步。当下,有一些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阅读教材、不阅读文本,仅凭教参照本宣科,课堂毫无生气,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要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必须阅读教材、阅读文本,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有可能出彩,教学质量才有可能提高。

2. 研读文本。教师备课,仅仅做到阅读教材、阅读文本,还是很不够的。因为你在阅读教材、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教材、文本中总有一些问题你不可能全部理解、全部能拿下。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必须抱着研究的态度,广泛地查阅资料,寻求前人的理解解读,以期达到吃透弄懂,融会贯通。

3. 拿出自己的见解。研读教材、研读文本的最终目的是拿出自己的见解。只有对教材、文本有了自己的见解,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左右逢源、从容自如。否则,处处受限,处处是障碍。

4. 拓展阅读范围。再做好前三步的基础上,教师还需再进一步,广泛搜集同类题材、同类文体的作品;或同类题材,但文体不同的作品。这样,就可以丰富、深化自己在这一个方面的阅读经验、阅读积累、阅读视野、阅读理解,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异彩丰呈。

5. 撰写研究论文。这是将自己阅读教材、阅读文本的感悟转化成相对成熟的理性思考的基本途径。教师研读教材、研读文本,其最高境界就是撰写研究论文。一个教师,如能持之以恒地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将来必成一教育大家。

  

三、熟悉教材教材的好处

教育教学中,教师熟悉教材、吃透教材的好处前面已多有论及,这里,笔者再做一系统的梳理,以期有助于各位阅读。根据经验,笔者认为,教师熟悉教材的好处主要有5点:

1. 可以使教师随时把握学生的课堂心理流向并对其走偏的心理活动作出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调整。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心理流向并不总是指向学习内容,实际的状况是大多数学生把大多数时间是放在学习内容上的,但小部分时间却有可能“出轨”,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若不能及时发现并及时做出调整,则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会大受影响。而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心理活动的这种特点,并做出及时调整,前提是他不能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讲授的内容上,他必须分出一半的注意力关注学生上课的情况,而教师要做到这一点,最根本的前提条件是他必须熟悉——或者说吃透——教学内容,只有这样,上课时,他才有可能分出一半注意力关注学生上课的动向。

2. 可以使教师有效应对课堂突发事件,减少或降低课堂突发事件对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上课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如能恰当处理,则它们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会很小;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正在进行的学习,从而影响教学效果。那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去做?方能使课堂教学不受课堂突发事件的影响呢?从许多优秀教师的做法来看,这方面的技巧很多,但要运用好这些技巧,有一个前提,这就是教师必须烂熟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只有将课堂教学内容烂熟于心,方能腾出时间、精力、注意力来关注这些事情;否则,自己被教学内容牢牢绊住,哪里还有时间去关注并处理好这类事情呢?

  

3. 可以使教师从容驾驭课堂教学,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大家知道,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上课时,只有牢牢掌握好这个“主体”的心理动向,并及时进行有效调控,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提上来。而教师要做到这一点,他就必须在备课时,将课堂教学内容烂熟于心,这样,上课过程中,他才有可能将自己的关注点放在观察学生的课堂心理流向上,并随时做出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调整。如此一来,课堂教学效率想不提高都难。

4. 可以有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直观地看,主要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懂、学深、学透课堂学习内容上,而这种能力的获得也能放在反复而有效地课堂教学过程中。换句话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教”的能力的提高上,但是,往深处看,教师的这种能力要得到有效提高,其根基不在教,而在教师“学”的能力,即钻研教材、钻研课堂教学内容的能力上。只有教师“学”能力提高了,“教”的能力才能迅速提起来。

5. 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应该是一个顺理成章的结果。换句话说,只要教师上述四个方面的能力提起来了,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会水涨船高,自然会提上来。

教师熟悉教材、吃透教材的程度之所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其根本原因乃在于教师熟悉教材、吃透教材的能力是一种“学”的能力。无数事实证明,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首先必须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只有自己学的能力提高了,教学生的能力才有可能提高。回到我们前面提到的那句熟语: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要想打好“学生”这块“铁”,必须把自身的能力、学养下功夫提上来;否则,即使教上一辈子书,教的能力也还是原地踏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