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记(6.15-6.21)考完试的几点感想

 tourismer 2020-06-21

这周在看书复习、考试中匆匆过去了,终于完成了这件百般煎熬的事,有种大事已毕的寂寥感。回顾这次考试经历有3点感受:

  1. 自己又蠢又笨

  2. 自己复习的都不考,85%的努力都没有用。

  3. 考试很公平,自己知识储备不够。

先来说第1点,老王经常说我蠢,我还不承认,这次真是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我的蠢笨——找错考场,第一场考试迟到。昨天上午考英语,因为考场设在酒店,同时还有许多参加会议的人,我误把门口贴着“XXX考场”的房间当做我的考场,直到到临近考试时间工作人员打开门布置房间我才觉得不对劲,但是门口还坐着同为复习备考的人我就误以为是考场没布置好考试要推迟,当到考试时间还没有老师和其他同学过来我愈发觉得不对劲,问我旁边的人是否是参加“XXX考试”,她答她是来参加考试的,但是她申请了英语免考,考试的人都去了那边,给我指了一个方向,那边确实有很多人排队在领劵,我凑过了看了一会儿觉得不像是参加考试的,继续往前走,走到头拐弯才发现真正的考试场所,原来所有的考生都在一个大会议室考,并不是我以为的按专业分班考,我刚开始等候的那个房间其实我报考专业的面试房间。还好只迟到几分钟,没有超过15分钟,老师们给我测完体温、检查完证件、扫描后就领我进去了。还好这次英语题对我来说不是很难,也准时完成了所有题目,成绩应该还可以,只是该校英语不计入总分,只要达到学校分数线即可。

等错考场迟到就算了,还好有惊无险,真正危险且蠢的行为是我弄错了考试科目,什么叫努力白费,这就是,拿到考试信封看清上面的考试科目就懵了,嗯?考这个科目,不是我报考的方向吗?打开试卷果然有两道题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彻彻底底的知识盲区,怎么办?硬着头皮写,最后实在写不出来就提前交卷了,还不如把时间用来准备面试。

下面解释第2点:自己复习的都不考,85%的努力都没有用。这个月参加了2场考试,初试题目都觉得不难,但就是没复习到,属于知识盲区。我认真复习的都不考,考的都是我没准备的,这是为什么呢?我认真写了一个月的研究计划没用上,学了7年花了许多时间精力的专业不考,费时费力费钱整理好的专业课真题一点借鉴意义没有,因为不考了,精心制作的PPT和个人简历不看,练习了3个月的口语及英语问答不考,还有为我误以为的考试科目准备了许久,做了这么多无用功。我准备了那么久,面试时间却这么短,关键我还紧张,表现的不够好,唉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不还是自己准备的不够充分,信息收集和理解能力有待提高,自己闷头干太容易走错路了。还有就是疫情带来的变化打乱了事情的节奏,增加了难度和变故。

最后谈谈第3点,这次考试给我的感受是该校博士研究生招生很公平,根本不像网传的“导师说了算”“联系好导师就能上”“面试就是走个形式”等。该校专业课考试试题都是密封的,一人一个信封,考试正式开始后才能拆开。面试时不能介绍自己的名字,不看简历,简单自我介绍后报考导师提问问题。导师不知道考生身份(本校生除外),根据面试表现打分,招生办根据学校考生复试和面试加总成绩确定拟录取名单。

都说导师在招生中占据很大权力,但实际上导师能占多大权力还取决于学校的招生办法,学校如果制定了非常公正的招生办法,那很大程度上可以保证招生结果的公平公正。也许是我太年轻,不知道背后隐藏的操作办法。但我真心觉得统考真的是对普通学生最友好的方式了。

这是第一次完整的博士研究生考试,也认识到了自己与一名真正的博士研究生的差距,平时学习总是不求甚解,复习时一会儿学这一会儿学那,没一个精通的,知识储备距离“博”还差的很远很远啊!

如果这次能够考上,说明我运气好,竞争对手都不如我(如果老师们按颜值形象打分就好了,这个我应该可以得第一);如果考不上表明自身实力不够,好好反思,是否来年再战。

还有一点感想:跨专业实在太难了,在别人眼里很基础的知识我竟然闻所未闻,再次验证了“隔行如隔山”,我应该在自我介绍中解释清楚我是跨专业以及为什么跨专业,可是又不敢多说怕耽误老师时间惹反感。

6.15-6.21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上午

7:00-12:00

英语口语

整理打印简历

学习英语

学习历史

学习英语

学习历史

英语口语

学习历史

领准考证

考试

考试

下午

14:30-18:00

学历史3h

学习历史

英语单词

学习历史

整理简历

学习英语

复习

考试

面试

回家

晚上

19:00-23:00

学习1.5h

情绪崩溃

学习4h

学习历史

制作PPT

学习4h

复习

复习

休息

健身

总计时长

8.5h

11.5h

11.5h

11.5h

7.5h

12h

4h

本周学习时长65.5h,除了焦虑时刷刷手机、整理简历材料,大部分时间都在复习备考,不管怎么样,我也算尽力了,为自己的理想认真努力了一次,只不过焦虑、怀疑自我消耗了太多精力。接下来要努力找工作了,再接着又要努力工作。生活就是一个努力接着另一个努力,哪里有什么“躺赢”,所有的“一夜暴富”“一夜成名”都是数年的辛苦付出换来的结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