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爸爸辅导作业崩溃吓傻儿子:想要孩子学习好,重在培养学习心态

 天道酬勤之人 2020-06-21

一个爸爸辅导儿子作业的视频。

视频里是风暴过后的样子,但儿子仍然惊魂未定,战战兢兢地一边写,一边警惕着爸爸。为了让爸爸不吼他,一紧张把辈分搞错了,对爸爸来了一句“爸爸给你鼓掌”,让人哭笑不得。也可能他是在说爸爸以前鼓励他的话,希望得到爸爸的表扬吧,但太紧张说错了。他一直很努力地缓和气氛,讨好爸爸,生怕爸爸再吼他。

平时吼过孩子的爸妈对这场景应该不陌生,孩子有时极力讨好,有时神情木讷,有时尴尬难堪,总之是不会再有兴致学习了。就像这个视频里的小男孩就完全不在学习状态,学习该有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等等,他都没有。他眼里只有恐惧,注意力都用在揣摩爸爸的心情上,而不在学习上。

可以看到,要孩子学习,光是逼着读书做题可不行,学习有前提条件,需要孩子有意愿,否则“身在曹营心在汉”,样子再乖巧也是徒劳。

那么,怎样让孩子主动愿意学习呢?

01,从整体出发,为孩子准备好

这是从视频最直接可以看到的,要孩子学习,得先让孩子有学习状态。

重视孩子的学习,不能只盯着作业和考试,更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不是指家里环境要安静什么的,而是孩子自身的状态,体现在平时我们与孩子的互动塑造了怎样的孩子。

比如我们平时跟孩子的对话是打压孩子探索的,还是鼓励探索的;对孩子是发号施令的,还是耐心解释的;是压抑孩子情绪表达的,还是接纳孩子的;我们的情绪表达是喜怒无常的,还是坦诚流露的……这些都直接关乎孩子对学习的欲望、意愿和情绪,都会影响他的学习。

学习是个系统工程,好奇心、兴趣、自信是大前提,孩子有这样的状态,学习才是主动的、高效的。

所以,我们的养育要从整体出发,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里,在平时的互动中,时刻维护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成为一个有安全感,有好奇心,能探索、有自主意愿的个体。

02,学习方法与技巧

再来说怎样教方法。认字,做算术,背课文……这些都是具体的事,做起来也有技巧。

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2-7岁称为“前运算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还不具有很强的推理逻辑思维,尤其对抽象的符号、理论理解困难。

张泉灵老师曾在一次演讲中说了这样一个案例。她说,按孩子的发展规律,5岁时,他能理解“张老师比王老师高,王老师又比李老师高,所以即便张老师和李老师不站在一起,张老师也比李老师高。”这个推理关系。

对成人来说,这就是“A大于B,B大于C,所以A大于C”的关系,但是孩子不能理解,他从“张老师比李老师高”过渡到抽象的“A大于C”,还需要时间。

知道这一点,我们陪作业时就不用总是气急败坏了,不是孩子笨,是发展还没到这个水平,所以耐心些。

幼儿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以具体思维为主,具体、直接的经验更有效。我们教的方法就要与这个心智水平相匹配。比如我女儿学拼音时分不清ui和iu,我告诉她ui是u在前面,它长得大一点,我们读的时候嘴型也大点,iu是i在前面,它小一些,我们读的时候嘴型也小些;学汉字,她分不清“午”和“牛”,我说“牛”上面冒出来的那一撇和一竖就是牛的两个角;记不住“美”字,我说“美”是一个“羊”和一个“大”,羊长大了就变美了。我常用这种旁门左道的方法教她记东西,她觉得好记又好玩,学习也不那么难了。

你看,只要我们花点心思,陪作业并没那么痛苦,孩子也是可以学得好的。

03,两种学习状态:“我有”和“我是”

或许你认为孩子小时还可以想想办法让学习变得有趣,但到了初中高中,学习就得靠硬功夫了。

没错,学习是件辛苦的事,但不知你注意过没有,有的孩子学得很辛苦,成绩却不怎么好。这些孩子也用心听课,一字不落地做笔记,考前认真复习,但成绩一直不太好,尤其是越到高年级,学得越吃力。

而有些孩子呢,他们照样听课,记笔记,做题,成绩就很好。看上去他们的学习也不轻松,但他们乐在其中,虽然辛苦,但不痛苦。最重要的是他们思维灵活,懂得举一反三,有自己的见解。

在《占有还是存在》一书中,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谈到人有两种生存方式,一种是我有,即尽可能多地占有东西,如物品财富,技能,名誉等,另一种是我是,重在关注自我本身:我是谁?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处在什么样的状态?我要做什么?

“我有”和“我是”反映到学习上就是上面说的两种情况。重占有的学生把知识“储存”起来,用记忆或笔记保存和“占有”学到的一切,就是我们常见的死记硬背。

存在型的学生则更多地是思考知识跟自己有什么联系,更努力地去领悟知识内容,用学到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思想。

那么,怎样让孩子成为存在型学生呢?

斯坦福教育学博士、把三个儿子都送入了斯坦福的全能妈妈陈美玲认为,让孩子真正理解知识是最重要的。

对于三个儿子的学习,她并不看重考试分数,更关心的是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对课程的理解。

孩子们小时,她会和孩子一起游戏,在游戏中理解知识。例如做作业时下起雨了,先带孩子们出去玩一趟,让他们感受什么是下雨,跳跳水坑,看看河水等等。

孩子们大了,她会和孩子一起学习。例如考试中的低分题目,她会不厌其烦地和孩子重新做题,直到会做为止。

还会帮孩子从各个角度,各种渠道搜集信息,帮助理解课程内容。比如学到有关鲸鱼的知识,她带着儿子调查一年的捕鲸量,讨论为什么有人反对捕鲸;找有关鲸鱼的纪录片来看;收集报纸、杂志上的相关报道一起读。这样让孩子接触到各方各面的综合信息,开阔孩子的视野,激发兴趣,拓展理解。

她说,把学习和生活联系到一起,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有趣的,有用的,才能体会学习真正的意义,学得也更好。

是的,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孩子这种“爱好学习”的心态,孩子爱上学习,学习也让孩子成为更好的他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