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移植后肾移植,莫名其妙患上白血病,还救了2名“受害者”……

 板桥胡同37号 2020-06-21

病例小课堂开讲啦!这病因你一定猜不到!

现年65岁的大卫爷爷患有多种疾病,既往病史包括: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合并肝硬化;

  • 经射频消融和经动脉化学栓塞治疗的多灶性肝细胞癌;

  • 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伴有支架内再狭窄;

  • 高血压;

  • 2型糖尿病;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同时患有这么多疾病,治疗起来也是颇为麻烦。大约三年半之前,大卫爷爷进行了肝移植手术。但移植后出现了一系列反应,休克和反复缺血性急性肾损伤让大卫爷爷的治疗变得更加复杂,后来他又患上了终末期肾病,不得不频繁透析。

肝移植后又进行肾移植


肝移植三年后,大卫爷爷接受了一名因脑血管意外死亡的54岁已故男性供体的肾脏移植。捐助者的最初实验室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 11.5×109/L(成人正常值3.5-9.5×109/L)、血红蛋白正常、血小板计数27×109/L(正常值125-350×109/L)和INR 1.7。
 
移植后,患者的肌酐最低值为1.1mg/dL(97.24μmol/L)。使用的药物包括巴利昔单抗、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和泼尼松。
 
肾移植后的一两个月,大卫爷爷的病情出现了明显好转,医生和家人觉得这一次治疗后,病情应该稳定了。
 
不料,在肾脏移植的五个月后,大卫爷爷出现了严重的间歇性血尿,且肌酐逐渐升高至2.3mg/dL(203.32μmol/L)。
 
是异体移植排斥吗?并不是!那这是怎么回事呢?
 

奇怪的髓样细胞


基于电子显微成像,医生诧异地发现,居然观察到包含具有未成熟髓样外观和表现为Auer小体的细胞,这不是髓细胞白血病形成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细胞吗?
 
患者肾脏组织的电子显微成像
 
难道说,大卫爷爷患了髓细胞白血病?如果是真的,那他患的是哪一种白血病呢?
 
免疫组化检查显示,散在的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为阳性,但冻结伪影阻碍了进一步检查。医生只能重复进行肾脏活检以获得更全面的血液病理学评估。
 
在第二次肾脏活检中,发现了异常的细胞浸润。通过免疫组化检查发现弥漫性髓过氧化物酶表现为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到移植的肾脏中出现异常髓母细胞群,其中包括8%的白细胞,并表达CD117、CD33(增加)、CD34(减少)、CD45(减少)和CD13,未表达HLA-DR、CD4、CD14、CD15或CD64。
 
异常的细胞浸润
 
医生认为,这些发现似乎与髓样肉瘤一致。髓样肉瘤是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一种,是一种罕见的由髓系起源的未分化细胞组成的髓外局限性肿瘤。
 

髓样肉瘤哪来的?


紧接着,医生对患者胸部、腹部和骨盆进行了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发现移植的肾弥漫性肿大,但结构却是正常的。
 
胸部、腹部和骨盆的CT扫描[移植肾弥漫性肿大和异质外观(红色箭头)]
 
同时,还检测到异常的胚细胞种群(占白细胞的0.04%),且它在免疫表型上与肾脏中异常的髓母细胞胚细胞种群一致。骨髓穿刺也鉴定出了相似的异常髓母细胞群(0.02%的白细胞)。
 
医生又对患者的尿液进行了检测,显示出异常的髓母细胞群(17%的白细胞)。对尿液中CD117进行分析显示,有71%来自肾脏供体,29%来自患者本人。
 
原来问题出在供体上!
 
在获得结果数小时后,大卫爷爷在门诊出现了严重的呼吸困难,并进展为心脏骤停。护理人员尝试抢救,但很遗憾未成功。
 
尸检结果显示,大卫爷爷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心脏骤停,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狭窄高达95%。整个移植的肾脏均显示多灶性绿色肿块;这些“绿色肿块”的组织学切片显示肾已经被骨髓增生所浸润。
 
移植肾弥漫性增大并存在多灶性绿色肿块(白色箭头)
 
几天后,第二次肾脏活检测试结果显示,供体的肾脏有与APL一致的PML-RARαt(15; 17)基因重排阳性。证实供体此前曾患APL。
 

还有两个“受害者”


更令医生感到担心的是,这个患APL的供体,还给另两位患者分别捐献了肾脏和心脏,这两位患者会不会也发生APL呢?
 
第二位肾脏接受者在移植后5个月开始出现肾功能恶化。心脏接受者无异常症状,影像学检查无心脏异常。
 
医生建议将这两位患者的外周血进行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两位患者的PML-RARα基因重排均为阳性,也就是患有APL。
 
第二个肾脏接受者最初接受了Venetoclax和阿扎胞苷治疗,医生建议改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TO)治疗,但该患者无法使用ATO,随后仅接受ATRA治疗。心脏接受者接受了ATRA和ATO治疗。
 
目前,两位患者均已缓解,RT-PCR已经检测不到PML-RARα基因重排。

关于这个病例,作者这样说


这个精彩的病例发表于近期的Leukemia杂志上。事实上,实体器官移植后,受体发生供体来源的恶性肿瘤的概率约为0.02%-0.2%,且供体来源的白血病特别罕见。大卫爷爷被诊断患有APL,并在移植的肾脏中发现了相同的髓样肉瘤,证明肿瘤细胞来源于供体。
 
研究题目为《肾脏移植中供体来源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表现为髓样肉瘤》
 
作者表示,实体器官移植后供体来源的白血病的相关报道较少,证据匮乏。但通过这一病例我们可以推断,移植后,恶性血液肿瘤可以与实体器官相结合,转化给接受者。
 
该病例的相关研究者表示,供体来源白血病的起源可能是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已经在供体中发生了恶性转化,随后在受体中增殖。在这个案例中,肿瘤克隆能够在三种免疫学上不同的宿主环境中存活,并在移植后免疫抑制期间同步扩增。那么,造血干细胞是如何通过实体器官移植从供体转移到受体呢?供体白血病细胞如何在受体中存活?在移植后多久受体会表现出症状?这些都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资料:
Wong, R.L., Ketcham, M., Irwin, T. et al. Donor-derived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presenting as myeloid sarcoma in a transplanted kidney. Leukemia (2020). https:///10.1038/s41375-020-0903-0

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