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驳岸设计,做法都在这里了!

 罗凯东 2020-06-21
在乡村目设计中,遇到需要进行生态驳岸节点空间营造时,应该从何下手?

今天地道设计·地道君主要从生态驳岸的意义、分类、做法几大方面提供相关的参考方法:

01

是什么

生态驳岸是指恢复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滨水驳岸。

为了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延续而采取的以生态为基础、安全为导向的工程方法。

其主要目的是减少对河流自然环境的破坏。

02

怎么做

生态驳岸分为自然驳岸与人工驳岸两大类型。

1 自然驳岸

自然驳岸以缓坡型、砌块型驳岸为主。

缓坡型驳岸

作用:通过使用植物、非生命植物材料等的结合,来减轻坡面、坡脚的不稳定性与侵蚀,为自然河岸恢复成可渗透性的驳岸;

有利于生物之间的共生与繁殖,另外,还具有亲水、嬉水功能。

做法:设计形式为生态草坡、沙滩或卵石滩

按土壤的自然安息角(30°左右)进行放坡;

适合原始场地坡度缓、腹地大的河段,不需要过多人工干预的驳岸。

剖面结构图

实景效果

砌块型驳岸

作用:在较陡的坡岸或冲蚀严重的地段,采用石笼、天然石材等固定堤岸的自然驳岸。

做法: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

如在坡脚采用石块护底,对于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可以在斜坡上种植植被;

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配置方式,有利于起到固堤护岸的作用。

剖面结构图

实景效果

2 人工驳岸

人工驳岸主要分为垂直型、缓坡型、缓坡与阶梯结合型三种形式。

人工垂直驳岸

作用:以垂直驳岸形式,主要解决河流与周边用地高差大的问题;

还能抵抗来自墙背土的压力,保证河流泄洪期的安全

另外还会给游人提供出较大的活动空间。

剖面结构图

实景效果

生态工程驳岸

作用:在河岸植被形成之前,可以运用自然可降解的材料保护岸坡;

当岸坡的坡度较陡,需要对河岸进行人工防冲蚀和加固处理,并在岸坡上种植植被和树木。

做法:适合岸坡的坡度超过自然安息角(30°)或土质不稳定的驳岸;

运用稻草、黄麻、椰壳纤维等自然原生物质做垫子、纤维织物等,以覆盖、层层堆叠等形式来阻止土壤流失与边坡侵蚀;

剖面结构图

实景效果

缓坡、阶梯复合驳岸细分为:草坡台阶驳岸、亲水码头驳岸、栈道驳岸、退台式驳岸等。

亲水码头驳岸

作用:亲水码头有利于增加亲水范围,体现人性化、生态化的设计理念。

做法:在石滩、近岸区域设计标高高于洪水位的木质亲水码头,并在亲水码头下常水位上设置游步道等。

剖面结构图

实景效果

栈道驳岸

作用:用水面的栈道提供游人穿行及停留,从而创造出一个亲水观水和休憩的场所。

剖面结构图

实景效果

退台式驳岸

作用:高差较大的地方应用层层退台方式解决该矛盾,平时低台亲水,洪水期高台防洪。

剖面结构图

实景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