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山墨戏图,一幅闹着玩的名画

 昨夜长风无眠 2020-06-22

米友仁《云山墨戏图》(局部),宋,故宫博物院
为尊重作者起见,大家看这幅画的时候千万别一本正经地作严肃状,因为作者自名为“墨戏”,大家也就别当真的好!
不过,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你可能就上当了。
这种“墨戏”是米芾和米友仁父子独特的创意,在中国绘画史上,他们所绘的山水就被称为“米氏云山”。
按常理说,一般人都怕别人不认真对待自己的作品,米氏父子反倒是生怕别人认真了,感觉很是让人费解。
当然,这并不是两位哗众取宠,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北宋的超级大IP,实在用不着搏出位吸引眼球,他们之所以名之为“墨戏”,其实是在一本正经地传达他对绘画的理解和态度。

这些都是米芾的书法作品,“字如其人”放在他身上是合适的,他的性格就是这样潇洒落拓

米芾在书法上造诣了得,是宋四家之一,他已经对线条的掌握炉火纯青、出神入化,他对线条的理解也是彻入神髓的,恰巧古人书画一体,所以对于同样使用笔墨的绘画,他的理解也是透彻的。
如果他想要玩点花样,“超越”线条,那他似乎也就只能是走到比线条还要抽象还要原始的“点”上去。
因为点,是线的起始和肇端。
如果沿着这个思路想下去,他的作品,便只好用点子点成了,所以我坚信他并非突发奇想,而是辛苦求索方才寻到这样的灵机一动。
我们看这幅画,恰是这样的样貌。他的这种做法,倒更像是一种试验,名之为戏,实不是戏。
而这幅“墨戏”最便于我们一窥米氏父子的真功夫和真想法。

这些局部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他们发明的“米点”

说是“墨戏”其实也很认真,细节并不马虎

所谓云山,一想就是烟云出岫、雾锁群山的景象。因为雾浓,所以景就淡。
山水树石屋宇楼观也都不真切了,它们若隐若现,不肯痛快地现身,画家似乎也看不清楚,没办法用坚定的线条框出它们的外观,于是也只好用墨点子一点点地堆积出它们大概的轮廓来,如此虚虚实实,飘飘渺渺,也就成了我们眼前的样子。
整件作品看上去像是被水洗过一样,只留下一片浅浅的痕迹,树上、房子上还挂着一层薄薄的水纹,滴滴答答地往下淌。
这样的感觉似乎除了点子,也再不适合用其他的画法。
不过,话虽这么说,这样的作品仍然还是显得“出格”了,毕竟我们的书画都以线条造型为主,点只能是起到“点睛”的作用,如果大面积使用,人家如何去品评你的“笔墨功夫”呢?
所以米氏父子自称为“墨戏”,大概也正是怕人家和他较真。
一旦较真,就真是很无趣。

这是传为米芾的作品,确实有点笔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

有趣的米芾是很害怕无趣的人和事的。
他自己被人戏称为“米颠”,一切行为总是出人意料,比如这位宋人偏偏要穿唐装,比如他爱石如命,见到奇石竟然要拜等等,所以有点不疯魔不成活的意思。
看他自己写过的诗,我们也足以见识到他的一生是多么“有戏”。
他说“自古写字人,用字或不通。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他还说“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如果没有“戏”,这一生真是了无意趣了。

这是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的局部,突然发现它们有点像“漫画”

米友仁《远岫晴雪》,还是题着“戏作”

他的儿子和他一样,所以,他们把自家作品称为“墨戏”,也是三观使然。
不过,单单只称为“戏”,其实还没有完全表达出米氏云山的特点,画题上分明还有其他的字,写着“余墨戏气韵颇不凡,他日未易量也”。
其实,“气韵颇不凡”才是他们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
我都能想到题完这一行字,米氏父子相视而笑,笑而不语的神情。
他们显然是自得的。

志得意满的题字在这里

画面上的墨点或急或徐,或虚或实,有无相生,删繁就简,一下子,南方云烟弥漫、水气淋漓的空灵感全出来了,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高妙的作品。
当然,这两位的得意除了这幅画确实别有意趣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别开了生面。
因为这是前所未有的尝试,他们的画一旦出世,便把依赖线条的山水画往“绝路”上逼。米氏父子已经把线拉回到了点,你难道还能想出什么比点更简单更纯粹的东西来?

现在画面上连线条都看不到了,你当然也就更别提什么色彩之类的事。

到了这里,画面已经极简极淡了,如果还想超过他们,大概只能什么也不画了吧。
他的好朋友苏轼有一句话本来是评诗的,用在米氏云山上,却是刚刚好——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
这其实也是米芾的追求和努力。
米芾在当时除了自己创作,还是书画品鉴的巨眼,他不仅眼光老辣,而且自有一套标准,和流行的观点有些不同。
在北宋,大家都极力推许王维的绘画,还有当时北方山水的三大家关仝、李成、范宽的画,但米芾却评价并不高,他大力赞赏的则是当时还并不太受人推举的董源,认为他“平淡天真多”,恰好,我们前面看过董源的《潇湘图》,再对比米氏云山,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米氏云山其实也并非凭空而来啊,我们在《潇湘图》已经很少看到线条刻画的痕迹,只不过米氏父子又把它向前推进了一点点。

董源《潇湘图》

《潇湘图》的局部,一眼看来也全是点子

这样,便更加平淡天真了吧。
米氏云山一出来就让世人震惊,大家实在是没想到画还可以这样画,而且即便没有连贯的线条,没有勾画皴擦,全是浓浓淡淡的点子,还可以这样生动灵秀。
这种“墨戏”因为自得真趣受到了不少文人的喜爱,但也同样受到了一些诟病,毕竟这不是主流,不合“规矩”,而且它也难以为继。这种画法无迹可循,它其实更多出自画家个人的性情,没有这份天真率性,大概也学不来这样的趣味。
不过,米氏父子在绘画史上的影响却极大,一方面是平淡天真的董源在他们的推重下,后来越来越受到文人重视,我们后来的山水画,大多走的就是董源的路子;另一方面,米氏“游戏笔墨”的态度影响更大,但得真趣不求形似从此也成为文人创作和品评绘画的标准。

关于我们
天使之羽是北京天使妈妈慈善基金会旗下的专项公益基金,致力于探索与守护儿童的健康成长, 做公益、有趣的美学通识教育和成长中的安全教育培训,借助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希望普罗大众和乡村孩子都能成为受众,有获得公平教育的机会。
北京天使妈妈慈善基金会是5A级公募基金会,由多年来活跃在儿童大病救助领域的天使妈妈团队发起设立,主要开展特殊群体的医疗救助、康复关怀和信息咨询等公益活动。天使妈妈团队曾于2008年和2012年两次荣获国家慈善领域政府最高奖——“中华慈善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