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版萨尔浒:罗马大败波斯的阿里奥维特战役

 历史冷新泡 2022-03-02

公元622年,希拉克略皇帝的东罗马军队,在第三次伊苏斯之战中获得全胜。使得帝国面对对波斯的颓势有所缓解。但先前积累的恶劣后果,还是让战争的前景并不明朗。于是就只能冒险一搏,直接将战火点绕到对手的后方。在强敌环绕的东方世界,创造出堪比萨尔浒奇迹的阿里奥维特战役。

相互牵制

希拉克略主动将战火烧到对方腹地


公元624年春季,希拉克略开始更进一步,率军侵入萨珊王朝的西北边疆阿特洛帕特尼。由于事发突然,让坐拥40000精锐的波斯国王库思老二世有些不知所措。没有经过任何大规模抵抗,就放弃拜火教的重要圣地甘扎克。

于是,罗马士兵在这片大伊朗文明的圣地上如入无人之境,将50000居民变卖为奴隶抵扣军费。直至冬季才撤回高加索的阿尔巴尼亚地区,将一地鸡毛的烂摊子甩给波斯对手。不过,东罗马方面的危机并未彻底解除。由于之前十余年的连续溃败,帝国在幼发拉底河以东的领地早已丧失殆尽。致使孤军深入的复仇者们无法获得后方支持。

劫掠拜火教圣地的东罗马军队


相比之下,返回都城泰西封的库思老已从震惊中解脱出来。恼羞成怒地连续派三路大军前去围剿。其中由波斯猛将沙赫巴拉兹指挥的部队,将从叙利亚北部的重镇尼西比斯出发,经阿特洛帕特尼直接北上高加索。另一员大将沙欣,同时从比特利斯关隘出发,自西向东跟踪罗马军队。至于科斯洛伊斯最信任的悍将沙赫拉普拉干,则率领战力强悍的新军收复遭破坏城镇,并将罗马人来年可能的入侵道路封堵。显然,波斯大王是想彻底将罗马皇帝歼灭在高加索山麓。

此时,希拉克略要应对的形势极其严峻。他的部众虽然精悍,但规模却远远不及对手。仅沙欣率领的3万战兵,就已超过自己的全部人马。倘若还要分兵与其他方向的敌军正面相抗,必将被进一步削弱掉稀缺军力,最后陷入对手的致命合围。幸运的是,这位军人皇帝绝非在逆境中束手无策的庸才。他很快根据战场形势,制定出利内线优势的逐个击破的战略。以至于敌我双方的发展态势,非常类似于千年后发生于欧亚大陆另一端的萨尔浒之战。但东罗马与萨珊波斯之间的力量对比,较之萨尔浒而言是更为悬殊。罗马人想要实现翻盘目标,无疑比努尔哈赤的后金更为困难。

库思老二世决定派出3支部队围杀希拉克略


步步惊心

希拉克略的反攻线路与波斯军队的堵截


公元625年初,希拉克略开始利用敌方三位将领的争相建功心理,以反间计诱使沙赫拉普拉干和沙欣前来追击。自己则让部队移动到亚美尼亚重镇提格兰诺塞尔塔,然后突然调头反击。结果,已拉开距离的沙赫拉普拉干和沙欣,因彼此首尾不能相顾而被赶入附近沟壑。前者在混战中受重创,后者虽然避免了被全歼的厄运,但也受到不小的打击。

但不同于鲁莽的两位青年同僚,率领第三路人马的沙赫巴拉兹可谓老奸巨猾。他素以擅长伏击和运用诡计著称,即便在追击行动中也十分谨慎。在得知希拉克略获得胜利却继续向东进入亚美尼亚腹地后,就沿途表现得更加仔细小心。只要觉得没有必胜把握,即使与敌军当面对峙也不轻易发动攻击。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为保证沿途的环境安全而情愿另寻“捷径”,以至于全军在误入沼泽后又损失了不少人马。发现这个对手如此乐忠于严防死守,希拉克略也无法故伎重施,只能先返回北方驻地再做打算。

位于今日亚美尼亚境内的凡湖


到公元625年2月初,罗马军队渡过阿拉克西斯河。通过凡湖以东的阿帕胡尼克地区,驻扎于当地小镇赫尔奇蒙克。波斯士兵则在他们的统帅带领下,抵达凡湖正北的阿里奥维特。两军便开始以凡湖为斜边互呈直角对峙。狡猾的沙赫巴拉兹注意到,倘若孤军深入的希拉克略想要与后方建立直接联系,那么小镇阿尔契什正处于往来的必经要道上。只要在那里提前设下埋伏,通过该镇的罗马人就会遭到沉重的打击。为此,他在全军中精挑细选了6000名战力卓著的具装骑士,并亲自与他们一起部署就位。余下主力仍然停留于阿里奥维特不动,准备等前线交战发生后再出动支援。

上述计划不可谓不精妙,但希拉克略早已通过间谍获知了大概内容。罗马皇帝当机立断,准备趁其立足未稳就际先发制人。由于此地在战前就归属东罗马,所以能让他们知道己方驻地与敌营之间有小道连通。为了达成进攻的突然性,他们还特意选择夜里出动,此举更是击中了波斯军队的不擅夜战软肋。于是,当沙赫巴拉兹尚蒙在鼓里,艺高人胆大的希拉克略已亲自披挂上阵,誓要让对手再次品尝失败苦果。

沙赫巴拉兹将大批骑兵分开用于埋伏


夜袭主营

拉克略的部队在凌晨悄悄接近波斯营地


战役爆发的当天凌晨,罗马士兵已恰恰抵达阿里奥维特的波斯大营附近。他们严格地执行《谋略》中的夜袭要点,选择在黎明前2小时行动,集中到敌营外1-2英里的旷野。这样既能保持战斗前的隐蔽性,又能轻易地投入全部力量进攻。由于对方说波斯军中的精锐,担任主攻任务的罗马分队,同样是从军中挑选出的20000精锐步骑。

根据希拉克略制定的攻击策略,罗马人会首先攻击阿里奥维特的波斯主营。因为只要那里被顺利拿下,沙赫巴拉兹和他那6000伏兵就将陷入孤立无援境地。波斯人行事风格,也给他们提供了大胆突击便利。或许是自信主营位于后方更为安全,也由于从未料到到敌人会在如此天寒地冻的恶劣天气下发难,他们竟没有提前安排岗哨查探可能的敌袭。以至于被轻而易举地摸到眼皮子底下,定格了无可挽回的惨淡结局。

进攻首先由大量轻步兵拉开序幕


很快,罗马士兵排列成多个笔直的小编队,随总攻的信号而迅速干掉少量哨兵。原本寂静安祥的波斯大营,即陷入到暴风骤雨的打击中。突袭者首先在外围发射箭矢和标枪,大量杀伤那些还在帐篷内熟睡的敌方士兵。一些弓箭手则把目标瞄准为粮秣辎重,用包裹在箭头上的燃烧物,摧毁了波斯军队的大部分战备物资。冲天火光很快又波及整个营寨,让更多人遭烈焰吞噬。完成初步袭击的罗马人,又在希拉克略的命令下被重组为步兵方阵,以肉搏模式屠戮那些尚能负隅顽抗的敌人。全军最精锐的具装铁骑也受命出击,从左右两侧包抄营地,杀掉那些逃出来的漏网之鱼。

直到此时,波斯主营里仍拥有至少30000人的部队。但一些因素却影响了高级军官的重整旗鼓尝试。由于完全暴露在火光之中,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黑暗中的罗马人侦察。沙赫巴拉兹当初将营寨设立于阿里奥维特附近高地上,是为了他们能居高临下的观察形势。如今却因地势狭隘,无法容纳起任何较大规模队列。最糟糕的是,希拉克略深谙莫里斯变法的穷寇莫追精髓。让罗马士兵从三个方向包围敌营,故意独留下一侧的逃生要道。侥幸存活的波斯士兵为逃命,就再也顾不得拼死一搏。结果除500人的侍卫队有顽抗到底,其余普通士卒大都遭轻松击溃。到第二天的太阳高升,这支曾对罗马皇帝构成重大威胁的萨珊军队已不复存在。

晚期罗马-拜占庭早期的重装步兵


开启胜利之门

阿里奥维特战役 是名将沙赫巴拉兹的生涯污点


毋庸置疑,主营的覆灭也宣告了波斯伏击战术的彻底破产。希拉克略在搞定第一个目标后,迅速下令转向,直猛扑尚未做好准备的沙赫巴拉兹。他们在阿尔契什故伎重施,包围了小镇的三个方位,独留后背让对方逃离。此举也自然加速了守军崩溃。

直攻击降临,沙赫巴拉兹仍然不敢相信一系列噩耗的真实性。他捆绑住传信的主营卫幸存者并咆哮:直到现在希拉克略,在我面前都只有夹紧尾巴逃串的份。我如今指挥着如此强大的军队,他竟然不再逃避反而前来挑战?!罗马人却并不急于攻坚,纷纷将火把掷入城内,任凭火焰吞噬整内部建筑。留在阿尔契什的6000波斯守军,也就遭到与阿里奥维特同伴的相同命运。

大批被匆匆武装起来的波斯士兵被直接消耗掉


这场经典的阿里奥维特之战,无疑是沙赫巴拉兹军事生涯中的最耻辱的一战。波斯全军被烧死或砍杀的人数超过20000,幸存者也大部沦为俘虏。波斯大将本人也只能骑上一匹快马逃脱,但自己的妻妾、金盾、佩剑、骑枪和金腰带等贵物品都落入敌手。如此狼狈的状态,堪比直接裸奔。

相比之下,希拉克略的战略决策、临场指挥和执行力都都到了酣畅淋漓表现。加上己方损失轻微,堪称完美的重大胜利。至少从作战难度和战损比来看,阿里奥维特的希拉克略也确实比萨尔浒的努尔哈赤更加优秀。当然和先前的伊苏斯战役类似,此战同样不是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萨珊波斯虽遭沉重打击,却仍有雄厚的本钱继续向罗马施压。双方的最后一次长期鏖战,也就只能继续被强行推进下去。但已经找到门道的罗马,无疑是在迈向自己的胜利之门。
赞赏通道

加群抒发观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