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七言歌行《高都护骢马行》读记

 小河西 2020-06-22

杜甫七言歌行《高都护骢马行》读记

(小河西)

高都护骢马行

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歘然来向东。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

功成惠养随所致,飘飘远自流沙至。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

腕促蹄高如踣铁,交河几蹴曾冰裂。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

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

此诗作于天宝八载(749)或九载间。都护:都护府。都护府是唐设置的军政一体机构。《通典》卷32:“大唐永徽中,始于边方置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四大都护府,后又加单于、北庭都护府。府置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旧唐书-地理志》:“开元二十一年,…于边境置节度、经略使,式遏四夷。…安西节度使,抚宁西域,统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国。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国城内。”《唐六典》卷30:“大都护府,大都护一人,从二品。”

高都护:高仙芝。天宝六载十二月,高仙芝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安西副都护史书有载,安西都护史书未载。两种可能:一是高仙芝为安西都护,史书缺载。二是高仙芝为安西副都护兼安西节度使。都护府为他人遥领或空缺。)【《旧唐书-高仙芝传》:“高仙芝,本高丽人。…开元末为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天宝六载八月,仙芝虏勃律王及公主。…其年六月,制授仙芝鸿胪卿、摄御史中丞,代夫蒙灵察为四镇节度使。…八载入朝加特进。…九载将兵讨石国,平之,获其国王以归。…其载入朝,拜开府仪同三司。”“天宝六年,(封常清)从仙芝破小勃律。十二月,仙芝代夫蒙灵察为安西节度使。”】天宝八载高仙芝入朝,九载又出征讨伐石国。此诗当作于高仙芝入朝后、出征前这段时间。

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歘然来向东。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

青骢(cōng):毛色青白相杂的骏马。《北史-吐谷浑传》:“青海周回千余里,海内有小山。每冬冰合后,以良牝马置此山,至来春收之,马皆有孕,所生得驹,号为龙种,必多骏异。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能日行千里,世传青海骢者也。”《孔雀东南飞》(汉乐府):“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寄赠王十将军承俊》(杜甫):“缠结青骢马,出入锦城中。”

身价:名誉身价。《赭(zhě)白马赋》(南朝宋-颜延之):“声价隆振。”《司马迁墓》(唐-牟融):“英雄此日谁能荐,声价当时众所推。”

歘(xū)然:《北史-吐谷浑传》:“即令从骑拥马令回,数百步,欻然悲鸣,突走而西。”《奉赠韦左丞》(杜甫):“主上顷见征,歘然欲求伸。”

大意:安西都护有一匹“胡青骢”,从安西到长安声名忽增。此马很久以来临阵无敌,与主人同心建立大功。

功成惠养随所致,飘飘远自流沙至。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

惠养:豢养。《赭白马赋》(南朝宋-颜严之):“愿终惠养,荫本枝兮。”

流沙:指西北沙漠地区。《元和郡县志》卷40:“居延海,在(张掖)县东北一千六百里,即居延泽,古文以为流沙者,风吹流行,故曰流沙。”《天马歌》(汉):“天马来,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

枥(lì):马槽。伏枥:马伏在槽上,指受人驯养。《龟虽寿》(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代扶风主人答》(唐-王昌龄):“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

猛气:勇猛的气势。《白马篇》(齐-孔稚圭):“少年斗猛气,怒发为君征。”《同诸公秋日游昆明池思古》(唐-储光羲):“锐士千万人,猛气如熊罴。”

大意:功成后跟随主人到长安受惠养,它从遥远的安西飘飘至。雄姿勃发不甘心享受伏枥恩,看它勇猛的气势仍在想着战场胜利。

腕促蹄高如踣铁,交河几蹴曾冰裂。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

腕(wàn):腕促蹄高:形容良马。《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北魏-贾思勰):“蹄欲得厚而大﹐腕欲得细而促。”(促:短促。)《相马经》:“马踠欲促,促则健,蹄欲高,高耐险峻。”

踣(bó)铁:踏地如铁,喻马蹄坚硬有力。《次韵唐子光席上赏梅》(宋-范成大):“径须踏雪问前村,莫待马蹄如踣铁。”

交河:西域河名。《元和郡县志》卷40:“西州,交河。安西都护。…交河县,中下。东南至州八十里。本汉车师前王庭也。…贞观十四年于此置交河县,与州同置。”

蹴(cù):踩踏。《城西陂泛舟》(杜甫):“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曾冰:层冰。指厚冰。《神异经》(汉-东方朔):“北方有曾冰万里,厚百丈。”《苦寒行》(南朝宋-谢灵运):“岁岁层冰合,纷纷霰雪落。”

五花:即五花马。唐时常把马的鬃毛剪成花瓣形状。三瓣的叫三花马,五瓣的叫五花马。后来演化为马的泛称。《将进酒》(唐-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汗流血:汗血宝马。《汉书-张骞李广利传》:“李广利获汗血马来。”《史记-乐书》集解:“应劭注:大宛有天马种,蹋石汗血,汗从前肩膊出如血,号一日千里。”

大意:腕短蹄高,踏地如铁。几经踩踏,交河厚冰破裂。它五花鬃毛如满身云锦,奔驰万里能见到身上汗流如血。

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

掣(chè)电:闪电。形容迅疾。《笔书论-启心》(晋-王羲之):“摆拨似惊雷掣电。”《山居》(唐-贯休):“掣电浮云真好喻,如龙似凤不须夸。”

青丝:马缰绳。络头:马笼头。《陌上桑》(汉乐府):“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代结客少年场行》(南朝宋-鲍照):“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

横门:汉长安城北城墙西侧城门,为通向西域大道。因兵不出北,兵向西域出横门。《三辅黄图》卷1:“长安城北出西头第一门曰横门。”《和席八》(唐-韩愈):“横门开日月,高阁切星辰。”《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尝至郿行坞,公卿已下祖道于横门外。”

大意:长安的壮年都不敢骑,它在城里风驰电掣全城知。何由能出横门道?它想青丝络头奔向西域为君老!

诗意串述此诗为七言歌行体。分四层。每层四句。首层写马来历。高仙芝是安西都护,其坐骑曾在西域战场所向无敌,与主人一起建立战功。现随主人东至长安,名声与身价也随之骤增。二层写马性格。紧承上文,说这匹来自西域流沙的战马“雄姿”尚在,“猛气”犹存,不甘心伏枥,仍有千里之志。三层写马骨相形貌。一是腕短蹄高,踏冰冰裂。(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相马经》中有“腕欲结而促”,“蹄欲厚而大”的说法。)二是五花如云,万里汗血。“五花”言其名贵。“汗血”或言其犹如汉武帝称天马的汗血大苑马。末层写马的才力和志向。才力主要说它跑起来风驰电掣。志向是随时准备冲出横门,重新驰骋于西域战场。后二句即诗主旨。杜甫是在写马,感觉上也是在写自己。借马的伏枥境遇,喻自己困守长安的遭际;借马的雄姿才力,喻自己的才能襟怀;借马的立功心愿,寄托自己施展抱负的愿望。“犹思战场利”想着“出横门”的是杜甫。这首诗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俺没查到杜甫与高仙芝之间交往的史料,倒是查到天宝八载,三十五岁的岑参受高仙芝所辟,出任安西节度判官。这首七言歌行纵横跌宕,前后照应,刻画入神,韵律流畅,是一首咏马名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该文章已关闭评论功能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