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跟着名将一起混的,水平也不会太差。今天说的这位郭孝恪,算的上是名将李勣的患难兄弟,两人从瓦岗到唐军,一路走来,在各自的战场走向了不同的人生。 郭孝恪,河南禹州人。少年的郭孝恪便显得与众不同,《新唐书》记载他:少有奇节,不治赀产,父兄以为无赖。由此可见,少年的郭孝恪也是家人眼中务不正业的坏孩子。隋朝末年,天下大乱,郭孝恪率领乡亲数百人投奔了瓦岗军首领李密,李密对郭孝恪甚为赞赏,称道:世言汝、颍多奇士,不谬也。便让郭孝恪与李勣一起守卫黎阳。黎阳战略位置重要,且有隋朝的储备粮仓-黎阳仓,当时有“黎阳收,固九州”之说。这是郭孝恪第一次与名将李勣的邂逅。 患难与共,归顺唐朝瓦岗义军失败之后,李勣和郭孝恪一起归降唐朝。唐高祖封郭孝恪为宋州刺史、阳翟县公,让他和李勣一起经营虎牢关以东地区,并授予他们所得州县的官吏任免大权。 一年之后,窦建德攻破黎阳,并俘虏了李勣的父亲。李勣无奈之下投降了窦建德。李勣、郭孝恪两人虽身在窦营却忠于唐朝,一直寻思脱身之计。郭孝恪对李勣说到:“吾新事窦氏,动则见疑,宜先立效以取信,然后可图也。”李勣对此深表赞同,在战斗中大破王世充,并将所得财物进献给窦建德,以取得他的信任。 窦建德的妻兄曹旦在河南大肆掠夺,引起投降窦建德诸将的不满,李勣与另一起义首领相约共同杀死曹旦,归附唐朝。不料计划败露,李勣和郭孝恪情急之下率领数十骑到长安投奔唐朝。 建功虎牢,深受重用621年,郭孝恪随秦王李世民东征洛阳王世充。当时,窦建德担心唐朝在灭掉王世充后转攻自己,接受王世充的邀请率军救援。唐军久攻洛阳不下,即将面临两面作战的危境。郭孝恪当即向李世民进言:
李世民采纳了郭孝恪固守虎牢的建议,在虎牢关前大破窦建德的援军。洛阳一战,窦建德和王世充两大对手被平定,李世民在洛阳宫大宴诸将时对郭孝恪大加赞扬,评价他的功劳在诸将之上。有了李世民的赏识,郭孝恪的仕途一路高升。
建功西域,血洒龟兹贞观十四年,在征服高昌之后,唐朝设立西域都护府以保障西域的稳定。贞观十六年,在考虑第二任安西都护人选时,李世民想到了郭孝恪。郭孝恪不仅是开国功臣,有勇有谋,而且具备丰富的地方管理经验,可以独当一面,是镇守西域的不二人选。李世民任命郭孝恪为安西都护兼西州刺史。当时,唐朝刚刚开始经营西域,面临的环境还是相当恶劣的,郭孝恪去后安抚百姓,深得民心。
郭孝恪上任不久,就遇到西突厥的入侵,他亲率两千名轻骑出击,大败西突厥,并趁胜占领了处月部落据点,招降无数,凯旋而归。贞观十八年,焉耆国王龙突骑支背叛大唐投降西突厥,郭孝恪受命率三千步骑夜袭焉耆,生擒龙突骑支。 唐朝 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任命阿史那杜尔为行军大总管,契苾何力、郭孝恪为副总管讨伐龟兹。唐军攻破龟兹都城后,龟兹王向西逃窜,阿史那杜尔追击龟兹王,由郭孝恪留守龟兹都城。不久,龟兹王被俘,龟兹国相逃走后联合西突厥和龟兹兵马数万人袭击郭孝恪。当时郭孝恪鉴于龟兹尚未平定在城外扎营,但对龟兹国相没有严加防备。龟兹国相暗中与城内降兵勾结制造动乱,郭孝恪遂率部千余人入城交战。
郭孝恪入城后遭到降兵的围攻,殊死战斗之后遂率军出城,不料在西门被流矢击中而死,他的儿子郭待诏也一同战死。李世民得知郭孝恪死讯后,责备他不加警戒,以致丧命,剥夺其官职,后又怜愍其战死沙场,便为他举哀。唐高宗即位后,追赠郭孝恪为安西都护、阳翟郡公。 《旧唐书》评价郭孝恪:“孝恪机钤果毅,协草昧之际;树勋建策,有杰世之风。然而务奢为恒,既未尽善,举众失律,不其惑与!”。郭孝恪与李勣都是唐初的名将,一起患难的兄弟,却走向了不同的命运。与李勣淡泊名利相比,郭孝恪却是极尽奢侈,特别是经营西域后变得骄傲自大,使得没能善终。郭孝恪的一生,可敬可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