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僧取经成功后,白龙马成为大雷音寺华表上的盘龙,这算是惩罚吗

 skysun000001 2020-06-22

提到《西游记》中的主角,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四个人。但其实唐僧还有一个似有似无的徒弟,那就是他所骑乘的白龙马。

从篇幅和出场次数来看,白龙马貌似是一个酱油角色,其存在感甚至不如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妖精。但实际上,他是作者吴承恩精心设计的结果。

取经成功以后,白龙马被后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在化龙池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这种结局也与吴承恩对白龙马的角色设定有关。

首先,吴承恩用传统的“五行学说”,将师徒五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白龙马在地位上与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其实是一样的,因此也一样获得了“正果”。

唐僧师徒按照五行划分:“金”是孙悟空,“木”是猪八戒,“水”是白龙马,“火”是唐三藏,而“土”是沙和尚。五个人各有所长、各有特点,既相克,也相生。

比如,猪八戒与孙悟空一直有矛盾,二人明争暗斗、互相拆台,但“金克木”,猪八戒斗不过孙悟空,就要怂恿唐三藏用紧箍咒来对付孙悟空(“火克金”)。

但在危难时刻,只有五个人相互扶持、各尽所长,才能战胜苦难,修成正果。这就是五行相生。

所以,虽然西行路上白龙马一直默默无闻,甚至连唐僧都一直说他只有三个徒弟,全然忘记了自己座下的小白龙。

但是,白龙马最后与师徒四人一样,也是一样修成正果、位列仙班,而且他的级别还不低,是“菩萨级”,可见如来对他的认可和欣赏。

其次,吴承恩用“心猿意马”来分别代指孙悟空和白龙马,构建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组合。

普天之下,人心恐怕是最为难以琢磨的东西。而我们每个人的心思也总是不自觉的浮动、散乱,就像是跳动的猿猴和奔跑的骏马一样。

对于心中的猿和马,即使我们有意识的调动主观能动性去克制它们,也不一定能保证每时每刻都能控制得住。而这也是修行之人最难以克服的难关。

所以,在《西游记》里,吴承恩将孙悟空寓为“心猿”,将白龙马寓为“意马”,他们的成长、进化之路,也是一个人的心灵修行之旅。

在加入取经队伍前,白龙马和孙悟空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他们都有性格孤傲的一面,白龙马原为西海龙王太子,以“贵二代”自居,孙悟空则处处显摆自己“大闹天宫”的本领,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模样;而他们也都有犯上忤逆的黑历史,白龙马烧掉了玉帝赐给的明珠,孙悟空则直接与玉帝撕破了脸。

然而,就是这样一对“心猿意马”的组合,在他们加入到取经队伍以后,却都战胜了最原始的自己,还表现出了无比虔诚的一面。

除了孙悟空以外,白龙马是西天取经最为坚定的人,其坚定程度甚至超过了唐僧。

在《西游记》第30回中,当唐僧因为误会而气走了孙悟空后,取经小组面临着最大的生存危机。在宝象国,沙和尚被黄袍怪掠去,而唐僧也被施了魔法,变成了老虎精。猪八戒独木难支,打起了退堂鼓。

只有白龙马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不仅化成人形与黄袍怪恶斗,而且还声泪俱下的力劝猪八戒到花果山召回了孙悟空。

在危难时刻,正是白龙马的一番苦口婆心,让没心没肺的猪八戒回心转意,从而成功挽救了即将分崩离析的取经团队。

之后,因为有了不再被唐僧怀疑的孙悟空,白龙马就几乎一直处在“禁言”模式了。比如,白龙马曾多次目睹妖怪在自己背上把唐僧掠走,也曾老老实实的被喽啰级的小妖牵走。

至于原因,归根结底,白龙马的职责就是一个“脚力”,而非孙悟空那样的“保镖”。

他们俩就像一首乐曲中的高低音,如果说孙悟空是高音,那么白龙马则是低音。而一首曲子,无论离开了谁,都不能算是完整的。这也是吴承恩赋予白龙马这个角色的寓意所在。他的“静”,衬托了孙悟空“动”。

所以,当白龙马最终恢复了真身,并成为大雷音寺擎天华表柱上的盘龙那一刻,我们也不会觉得奇怪,因为这是一种“静”的极致。

华表作为一种从部落时代就兴起的图腾标志,历来是精神、气质、神韵的象征。

白龙马原本是一条犯了天条的罪人、“孽龙”,能成为大雷音寺华表上的盘龙,这当然也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