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照片背后的故事(三)

 走累了歇一歇 2020-06-22

三、重返出发地

照片摄于一九八一年春节后,这是我参军以来第二次奉命回沪出差,相隔前一次出差仅仅过去一个多月。照片背后就是当年我的家,长江农场武装部、派出所大楼,自打父亲转业后,我们家就住在这幢楼的三楼西头。照片上左侧的是我,右侧的是和我一同回沪出差的战友石银林,我们俩身穿是海军的深蓝色冬装,棉军帽加军大衣可以感受到当时的天气的寒冷。这时的我们,经过部队一年多的锤炼,早已是一身兵味,虽然身着军大衣,但却难掩我们的军人本色,年轻的脸庞显得勃勃生机。

那一年春节刚过,身为团后勤处通信员的我,和团警通排的战士石银林接到赴上海出差的命令,这是我第二次回沪出差,相比第一次的激动显然已经平静许多。当晚我们俩搭乘一艘驶往上海扬子江军港的军舰,于第二天凌晨到达军港码头,在分别办完公务后,首长批给我俩三天假期,让我们回家看望父母家人。那年没有其他联系方式,我们只能各自返回崇明,没想到巧的是我俩乘坐的是同一条船,在堡镇码头的公交站点相遇了,我们俩一路同行回到家。

第二天一早,我和石银林相约去看望几位仍在部队,没有机会回来的战友家中亲人,当石银林来到我家时,父亲尤为高兴,看着我们俩点头说:“好啊,像个老兵了,看来在部队锻炼的不错嘛。”

刚从部队退役到农场工作的哥哥,又拿出他喜爱的照相机说,要给我俩照张相,以示留念。我们俩来到楼下,照了这张合影,就一家接一家看望一同从这里参军的战友。

第一站我们骑车来到战友封文全的家,他家位于场部汽车站旁的建筑公司住宅楼,文全的全家对我们的到来满是欢喜,犹如见到自己的亲人文全一样,文全母亲更是喜极而泣,她一手拉着我的手,一手拉着银林的手,激动的喃喃道:“你看看,你们都回来了,可我家文全老实呀,他怎么没有回来呀。”

文全父亲笑呵呵的对她说:“部队嘛,有纪律,哪有怎么容易回来,他们是出差,执行任务。”

我赶紧安慰老人:“阿姨,是文全让我们来家里看望你们的,你就把我们也当自己儿子一样吧。”,文全妈抚摸着我俩军装上鲜艳的红领章说:“我儿子穿的也和你们一样的军装吗?”,我们俩一起点头道:“对的,文全身材高大,穿军装比我们更神气,回去我们一定让他多拍些照片寄回来。”

第二站到了较为偏远的农业连队战友黄步清家,由于我们俩推着自行车沿着乡村道路,很快就被连队家属区的发现了,他们奔走相告说:“老黄家的儿子从部队回来了。

当我和银林出现在步清家时,他们家很快就被前来看热闹的人围堵的里三层外三层。步清母亲见到我们也是泪流满面,而身为志愿军老兵的步清父亲却很理解我们,热情的招待我们,安慰步清母亲:“他们已经回来了,以后我们儿子也会有机会的,不行我们去部队看望儿子。”,闻讯从外面赶来的步清的两个弟弟,扒开人群寻找哥哥的身影,然而见到的只是我和银林,失望之情全然写在脸上。还是步清的父亲有经验,从里屋拿出几张步清从部队寄来的照片,全家一起传看着早已看过无数次的照片,寄托思念之情。

以后,我们俩有陆续到了战友杜志高、徐昌、高国柱的家,看望战友的家人,带去了战友的问候,让战友的家人见到了和自己儿子一样身穿军装的我们,也是对战友家人的一种安慰。

三天的假期很快就用完了,临行前,我和银林分别陪同来到各自的家里,和双方的父母亲人做告别,带着沉甸甸的希望和嘱托,踏上了回部队的旅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