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庐山杯”入选作品|金华山赋

 国际诗歌网 2020-06-22
作家简介

谢少华,诗人,文化创意人,现为避居豫南,曾参与多个省市、名胜区文化主题诗词、题记、诗歌创作

金华名山,福地洞天(1);东南砥柱,雄峙人间。剖割昏晓(2),群峰雾列而缥缈;造化神秀,草木林立而绵延。阳滋紫气,瑞启群生;阴分地泽,祥集大观(3)。东连天姥,听佳句于青莲(4);西带清江,遗子陵之钓滩。登临以游目,棋局运巨子之四百(5),皆为山岳;当风而骋怀,琴调丝弦之五千,尽是溪泉。道继龙门(6),相望兮咫尺;儒传邹鲁,克绍兮经年。

钟灵佳气,天目会稽,环拱于北;毓秀名城,括苍武夷,屏立其南。月出东山,挂天台四明之上(7);日潜西极,隐衡庐山脉之间。地蕴铜铁之贵,如金如玉;峰若奇花之簇,若华若莲。点铁成金,人传赤松之神迹;叱石成羊(8),地为仙子之祖坛。神仙洞府,近蓬莱之三岛;江东胜地,得仙机于一言。缥缈兮,尖峰云霓,万壑起伏;庄严兮,智者古寺,千载相传。规模有神工之妙,日平其柱;殿宇接星斗之高,月悬其檐。五百罗汉(9),皆青玉之质,端坐须弥;一念菩提,开般若之花,解悟玄禅。典籍录真谛之要,经传大藏;法语散天花之密,道宏真元。群谷千百,尽开方便之门;古木十万,可证因果之原。盖古扬州之南境(10),传于汉史;属大江浙之明珠,照彻玄天。

千古金华,一派天然。云集兮耆硕,得山之仁厚,势极雄峻;荟萃兮贤哲,兼水之上善,泉流青岩。赓续邹鲁(11)之教化,名儒接踵;宏光魏晋之遗风,高士谈玄。北山四先生(12),俎豆分于孔庙;文章一泰斗(13),名望重于东南。派开金华(14),后启乾嘉;流泽禹甸,穷究人天。于是演礼探奥,岩穴古洞,若乎讲诗问鲤(15),洙泗杏坛。观文脉之中兴,云蒸婺州;逢儒学之广继,霞蔚鹿田(16)。溪流九曲,成施光南之乐以高妙;云雾千峰,入黄宾虹之画而天然。碑刻摩崖,遗陆放翁之奇文;小径兰溪,录徐霞客之雄篇。洞天高远,沈约常忆;金华秀邃,东坡(17)流连。光华熠文脉之大,至圣分宗;峰峦得前哲之顾,正教演源。

悠然而忘机,入其西南之山麓;明心而观性,定乎清河之水川。丛竹苔石,栖乐土之隐士;双龙盛景(18),栖洞府之神仙。地下悬河,出谷清冽,照赤松之横生;海外朝圣,来拜虔诚,遇古柯之龙盘。落花而鱼浮,白石初沸;烹茶而鹤避,此心正闲。观云看月,如三清之圣境;饮露餐霞,胜九转之金丹。一心念栖真之法,澄明素心,终归寂寂;六洞(19)为羽客之庐,终年流水,不改潺潺。中分翠谷,因飞练之悬瀑;点化神工,出绮霞之名园。山险而石峻,见萧皇之登临(20);水清而洞幽,皆翠屏之回环。顽石得鬼斧之功,成鼓阁神龟;叠嶂蕴珠玉之灵,化天池龙潭。古迹沧桑,厅堂八面;梵唱悠然,古寺双尖(21)。遨游兮群峰之上,怪石参云;入定兮绝谷之下,飞泉吹烟。岩称徳胜,山峦稠叠;景如卧龙,正脉连绵。巨石嵯峨,时缥缈而幻影;飞禽鸣翠,惟寂静而争喧。稻香竹韵,集越龙之谷;溪瀑千寻,汇白石之湾(22)。古寺峥嵘,大佛栖人间之净土;名观清幽,黄鹤飞殿宇之高檐。白鹿东来,绕赤松之华盖;青牛西去,迎紫气于函关。

殆及治世,承风布化;远播令名,裕后光前。千山如簇,毓金华之灵秀;百业宏兴,开圣境之新颜。远客来游,称景物之壮美;春风化育,喜花色之时鲜。云起浪清,若桃源之流水;日新月异,如快马之加鞭。引领时风,传嘉誉于海宇;追模古贤,著华章于韦编(23)。沾仙家硕儒之泽,福地天苍;分登峰高瞻之力,中国梦圆。赋写金华之幽古,辞补遗韵之未完。诗曰;

九州大势入东南(24),一柱金华立此山。

梵唱偶随青鸟语,赤松化作老龙盘。

书声流水明经士,紫气丹光玉府仙。

桐子落石棋尚在,同谁对弈忘归年。

【注释】

(1)、福地洞天:是道教仙境的一部分,多以名山为主景,或兼有山水。金华山洞为中国道教“洞天福地”的第三十六洞天。

(2)、剖割昏晓;形容金华山之高大,化用杜甫《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3)、大观:指盛大壮观的景象;规模宏大,内容齐备。见清·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一:“博采羣书,洋洋乎大观哉!”

(4)、听佳句于青莲:李白有代表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此句用大写意的方式描绘金华山附近的美景。

(5)、棋局运巨子之四百:金华群峰四百座,星罗棋布,如同一盘巨大的棋局,非仙人巨手不能下,同下句

(6)、龙门:此处一语双关,不仅代指金华山所属的龙门山脉。也代指道教龙门派。

(7)、挂天台四明之上:金华山,俗称北山,古称长山。横亘数县,与北之天目、会稽,南之括苍、武夷,东之天台、四明,西之衡、庐等山脉并列齐名。

(8)、叱石成羊:传说牧羊童黄初平入金华山修成神仙,能叱石成羊。后遂用“叱石为羊、叱石羊归、初平叱羊、动石为羊、初平叱石、叱石、牧羊金华、金华牧羊”等指得道成仙,或称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9)、五百罗汉:金华山大佛寺,寺内有一座罗汉堂,气势雄伟,其中的五百尊青田玉石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10)、盖古扬州南境:金华旧时属于江南道,《新唐书·地理五》“江南道,盖古扬州南境,……为州五十一,县二百四十七。其名山:衡、庐、茅、蒋、天目、天台、会稽、四明、括苍、缙云、金华、大庾、武夷。”

(11)、邹鲁:金华历史上曾称为“小邹鲁”,儒学大师辈出。可以说自宋元以降名儒接踵,人文荟萃,逐渐成为全国儒学文化发展的一个重镇。

(12)、北山四先生:金华历来为文化礼仪之邦,宋元人称“北山四先生”的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明代宋濂、章懋,都曾在此读书讲学。

 (13)、文章一泰斗:字伯恭,世称“东莱先生”,为与伯祖吕本中相区别,亦有“小东莱先生”之称。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南宋著名理学家,出身“东莱吕氏”,为吕夷简六世孙、吕大器之子。创立“婺学”,“东南三贤”之一

(14)、派开金华; 指南宋中期由吕祖谦开创的一个儒家学派,它是南宋“浙东学派”重要的一支,又称“吕学”、“金华学派”。

(15)、讲诗问鲤; 出自《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说话没有依据)。’鲤退而学诗。

(16)、鹿田; 位于金华双龙乡鹿田村。原址系北宋鹿田寺。寺废后,内供奉金华自宋至清 “七贤”,并由金华知府继良题“八婺儒宗”、“鹿田书院”匾额。

(17)、施光南、黄宾虹、陆放翁、徐霞客、沈约、苏轼; 这些历史名人都曾与金华山留下不解之缘,并且都留下富有代表性的各类艺术作品。

(18)、双龙盛景:双龙风景名胜区位于金华山西南山麓,国家AAAA级旅游区,距金华市区15公里,总面积79.7平方公里,素有“双龙胜景,大仙圣地,禅学中心,浙中凉都”之美誉。

(19)、六洞:六洞山风景区位于兰溪市东郊8公里处的的洞源村,是一处融自然山水、溶洞群景观、名人古迹,宗教旅游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20)、萧皇之登临:萧皇岩位于吴店萧皇塘村西北,岩不甚高,状如倒扣之釜,故称“覆釜岩”。因梁武帝的儿子萧统(贵为皇太子),曾到此一游,萧皇岩由此得名。

(21)、古寺双尖:双尖山位于金东区傅村镇北,东望萧皇岩,山上曾有起于隋唐时期的法华寺。诗人艾青1953年回乡省亲时,曾有感怀之作《双尖山》。

(22)、汇白石之湾:白石湾景区位于浦江城南,距浦江县城5公里,景区总面积约18平方公里,由东西二条30余公里长的峡谷组成。景区内群山连绵,林木苍翠,溪瀑壮观,空气清新,怪石林立,洞窟神秘,一路潭、瀑跌水,终年流水不断。

 (23)、韦编;皮条或腾条将简逐条联接起来的称“韦编”;用丝(或麻)绳联接的称“丝编”。 后借指书籍:始点漆于韦编,继操刀于简版。

(24) 九州大势入东南;典出《淮南子·天文训》“天受日月星辰,地受水潦尘埃。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也;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